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曹操看出来这名官员对工作不太安心。对于此人他很了解,也很欣赏。这个人的名字叫王修,字叔治,是北海国人,孔融当北海国相时曾聘他为主簿,相当于郡国政府的办公室主任。后来,袁谭据有青州,聘王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别驾是州政府里除州牧、刺史以外最重要的官吏,相当于副州长。袁绍死后,袁氏兄弟相攻,王修对袁谭多次相劝,但袁谭不听。袁谭死后,王修大哭,跑去找曹操请求为袁谭收尸。曹操“嘉其义”,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让他督办粮草。袁谭的大本营南皮攻破后,曹操曾亲自到城中巡视,曹操看到审配等人家财数以万计,而王修家里“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于是很感慨。

曹操后来设立了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冶金工作”,主要是炼铁、炼铜以打造兵器战具,保证战争的需要,同时还负责铸钱等重要工作,也可以算是一个“军工部门”,负责这个部门的是司金中郎将,曹操选派的第一任司金中郎将就是王修。秦汉时代对经济部门的官员一般都不很重视,王修担任的这个职务挂了一个军职头衔“中郎将”,实行军事化管理,论职级这个职务比偏将军、裨将军还低,算是个“准将”,“司金中郎将”大约相当于“直属冶金师准将师长”。

曹操用王修担任这个职务主要考虑王修很能干,熟悉民事、经济,也很正直、清廉,让曹操放心。王修在这个职位上干得不错,一干就是七年,中间曹操也曾想提拔王修到更重要的岗位上,但一直苦于司金中郎将这个职务找不来合适的人接替而作罢。现在收到王修的来信,曹操感到了王修对一直从事这项工作有了牢骚,他不能不认真对待,于是给王修写了一封很长的回信,信中说:

“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观先贤之论,多以盐铁之利,足赡军国之用。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馀无可者。故与君教曰:‘昔遏父陶正,民赖其器用。及子妫满,建侯于陈;近桑弘羊,位至三公。此君元龟之兆先告者也。’是孤用君之本意也。或恐众人未晓此意。”

“自是以来,在朝之士,每得一显选,常举君为首。及闻袁军师众贤之议,以为不宜越君。然孤执心将有所底,以军师之职,闲于司金,至于建功,重于军师。孤之精诚,足以达君;君之察孤,足以不疑。但恐旁人浅见,以蠡测海,为蛇画足,将言前后百选,辄不用之,而使此君沈滞冶官。张甲李乙,尚犹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孤惧有此空声冒实,淫鼃乱耳。假有斯事,亦庶钟期不失听也;若其无也,过备何害!”

“昔先帝察少府萧望之才任宰相,故复出之,令为冯翊。从正卿往,似于左迁;上使侍中宣意曰:‘君守平原日浅,故复试君三辅,非有所问也。’孤揆先主中宗之意,诚备此事。既君祟勋业以副孤意。公叔文子与臣惧升,独何人哉!”

曹操在信中首先对王修的人品、才能、工作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说明司金中郎将这个职务很重要,只有王修最合适做这项工作。曹操告诉王修,每次讨论到重要的人事安排,都有人首先推荐他,但正是由于他做这项工作最合适不过,所以才一次次没有调整。曹操认为做经济工作很重要,管理冶炼工作也大有前途,其功业不在征伐之下,他勉励王修继续安心工作,发挥好自己的才能。

王修接到曹操的信以后,对本职工作有了新认识,继续踏实工作。后来,曹操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继任人选,把王修调到魏郡当太守,王修在这个新岗位上干得也不错,曹操建立魏国后把王修调来当首任大司农卿,相当于经济部部长,后来王修又分别担任过郎中令、奉常卿,是魏国的“部长级”高官,一直深得曹操的信任,最后死于任上。

职场启示录:

一个人的职务高低往往是能力、业绩以及在领导心目中地位的直接反映,但也常常有特殊情况。有的人能力很强,业绩突出,领导也很欣赏和信任,但职务却升得很慢,有的还要坐坐“冷板凳”。造成这种情况,有的是因为暂时没有合适的职务,有的是因为自己担任的工作暂时没有合适的人来接替。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能抱怨,不要以职务高低来衡量自己的贡献、评判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还要继续任劳任怨地把工作干好。要把暂时的不能升迁或者“冷板凳”看作是对自己的考验,用耐心把“冷板凳”坐热,只要把目光放远一点,别计较眼前一时的得失,在现在的位置上踏踏实实地干下去,用行动和事实证明自己的优秀,最终自然会有一份理想的收获。

□连载3-1:你其实只有一个老板

建安十三年即二○八年的长江中游一线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曹操指挥大军南下荆州,刘表在忧虑中病死,继位的次子刘琮投降曹操,曹操不费力气便占有了荆州当时的首府襄阳,刘备南逃,曹操率一支轻骑兵紧迫不舍,在当阳县境内的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转而逃往夏口,曹操占领了荆州的后勤基地江陵,此时曹操在江陵,刘备在夏口,而孙权将前敌指挥所设在了柴桑,这三个地方是如今的湖北省荆州市、武汉市以及江西省的九江市,三股势力沿江列阵,曹操居高临下,又兵强马壮、士气正高,下一步将顺江而下荡平刘备,继而征服孙权。

在此之前,曹操还没有跟孙权直接交过手,相反,双方还多次有过合作。孙权以及他已故兄长孙策都曾接受过曹操以天子名义加封的官职和爵位,他们还结成了儿女亲家,曹操曾把一个侄女嫁给了孙权的弟弟孙匡,曹操又为儿子曹章娶了孙权堂兄孙贲之女。但政治婚姻难以掩盖即将发生的矛盾,曹操消灭了袁术、袁绍和刘表等人以后,孙权迟早是下一步的目标,这时候曹操给孙权写了封信,这封信现在已经不完全了,只剩下几句话:“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讨伐罪臣,大军南下,刘琮投降,现在我率领水陆混合部队共八十万,邀请将军到东吴会猎。

“会猎”是个客气的说法,谁都知道它的意思是约你出来找个地方练练。这是一封挑战书,孙权接到这样的信,心情自然难以平静。多年以前曹操也曾接到过袁绍类似的信,弄得曹操那段时间“动静失常”,因为他忍不下这口气,但又自知实力不如人,想公开发难又没有把握。孙权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但他还是立即召集会议进行研究,他要看看手下重要的文武官员们是怎么认识当前的局势的。

结果让孙权大为失望,史书记载孙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也就是绝大多数人都主张投降。孙权的长史张昭最积极,他说:“曹操是虎狼之辈,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不动就拿朝廷说事,现在要抵抗他不一定有把握。我们过去可以赖以抗拒曹操的是长江,如今曹操得到荆州,获得了刘表经营的水军,各式各样的战船有几千艘,曹军水陆俱下,长江之险已经和我们共有了,实力相差悬殊,我认为不如投降。”

张昭是江东的重臣,他不是江东本地人,他是彭城人,也就是现在的徐州人,当年陶谦统治徐州,张昭、王朗等人都是本地知名人士,但陶谦不能用,王朗、张昭等人先后离开了徐州,张昭到了江东,被孙策揽入麾下,这时张昭已经将近四十岁了。孙策对张昭的才能很欣赏,委之以重任,先后任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张昭与张纮、秦松、陈端等成为孙策的“谋主”。孙策比张昭小得多,孙策对张昭“待以师友之礼”,孙策曾“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对张昭可谓既信任、又尊重。

孙策死前对张昭说过几句话:“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这几句话跟后来刘备死前说给诸葛亮的话很相近,说明张昭的地位有点像白帝城时期的诸葛亮,是“顾命大臣”。张昭有感于孙策的知遇之恩,对更年轻的孙权也尽力竭力辅佐,孙权对张昭也更为尊重。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门太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第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