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后来当了兖州牧,破降黄巾三十多万。袁术在九江郡僭号,他手下人都称臣,城门改名为建号门,袁术穿的衣服都按天子形制,两个老婆争当皇后。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有人劝袁术即帝位,并公告天下。袁术回答‘曹公还在,不敢这样呀’。后来我讨伐他,俘虏了他四个部将和不少人马,让袁术走投无路,最后病死。到了袁绍盘据河北,兵势强盛,我自己考虑敌不过他,但为国家考虑,决心以义灭身,留取后世的英名。所幸打败了袁绍,诛杀了他的二个儿子。还有刘表,自认为是宗室,包藏奸心,摇摆不定,占有荆州坐视天下,我又消灭了他,天下于是基本平定。作为宰相,人臣所能达到的对我来说已经到顶了,已经超过了我之前所有的理想。”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

“《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他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他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廷,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

“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先前,朝廷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著想。”

“每当我读到介子推逃避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赏赐,没有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叹,以此用来反省自己的。我仰仗著国家的威望,代表天子出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想要办到的事,做起来无不如意,心里有所考虑的事,实行时无不成功。就这样扫平了天下,没有辜负君主的使命。这可说是上天在扶助汉家皇室,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

“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廷,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在这篇文章里曹操回忆了自己五十六岁以前的人生,从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工作开始,他说那时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太守,建立政绩,获得声誉。后来,因为官场险恶,他回到家乡闭门读书,又想当一名隐士,隐居二十年再出来。再后来,他被征为都尉和典军校尉,此时的最大理想变成了“封侯、被拜为征西将军”,如果死后墓碑上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就是他最大的满足。让曹操想不到的是,他在一片乱局中起兵,不久被推举为东郡太守,很久就升为兖州牧,历史的机遇一次次降临于他,让他出面拥戴天子迁都许县,他被封了侯,还是县侯,先后担任了大将军、司空,远远超越了征西将军的梦想。

一般来说,人一旦发达了、显贵了就容易犯矫情的毛病,对于过往的经历大多喜欢掩饰,对于自己心迹的变化通常也会秘不示人。所以,大人物往往讳言自己曾经的卑陋穷厄,或者编一套假话美化自己,曹操把自己的隐衷私意敞露给世人,这是一种勇于解剖自己的态度,相当不容易。吕思勉先生说:“自古英雄,坚贞坦白,无如魏武者。予每读《三国志注》引《魏武故事》所载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令(即《让县自明本志令》),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张可礼先生说:“这些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真情实感的言语.只有曹操才能说得出来。”无论曹操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都不能否认它的真诚、坦率和直白,就连批评曹操最厉害的人也不怀疑曹操在这篇文章中说的是真话。

职场启示录:

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是未来的现实。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一个人看不到未来,就把握不了现在。”心理学家金树人也说过:“人为自己设定目标,带出希望,所有之行为将凝聚在这个希望周围,人生才能活出意义来。”目标对于人生来说很重要,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也就失去了动力。美国连锁业的始祖、第一代“百货王”J.C. Penny说过:“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伟人;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个平凡的职员。”

但是,人生的目标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也许会走许多弯路。同理,人生目标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些目标一时没有办法实现,就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把能抓住的东西先抓住。有时开始的目标可能制定得有点小,就像曹操一样,年轻时候只想当个郡太守就行了,没有更大的目标,但随着现实的变化,也要重新进行调整,由征西将军,再到建立更大的功业,一步步稳扎稳打,通过不断制定阶段性目标最终促成人生终极目标的实现。

曹操通过《自明本志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伟大的人物一开始未必在心中有一个伟大的人生目标,但这没有关系,只要有目标就行,有了目标就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随着环境的变化,内外部条件的改变,人生目标还可以不断修正。有目标、不断修正目标,是实现人生理想两个不可或缺的基础。

□连载1-5:最穷无非讨饭,不死终会出头

今天的江苏省灌南县在东汉属徐州刺史部广陵郡的海西县,现在它是个内陆县,东边还有响水县、滨海县,而在东汉,响水县和滨海县一带数千方平方公里的土地尚不存在,这里是一片大海,海西县是个典型的滨海县。在群雄争霸战中,这里并不是各路军阀争抢的要地,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相对还算安宁,但是建安元年即公元一九六年的秋天,这里突然来了一干人马,顿时制造出紧张的气氛。

这一路人马大约三四千人,像是在别的地方打了败仗退到这里的,人不齐、马不整,还有许多伤兵,士气十分低落。海西是个小县,一下子涌来了这么多人,吃饭都成了问题,史书记载,这伙人“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饿极了有吃树皮的,有到处抢劫的,只有各种办法都用尽时才会出现吃人肉,而“自相啖食”场面的出现分明又更惨一步,简直是人伦悲剧。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门太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第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