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由于各地变民聚众事件层出不穷,有的就发生在离京师不远的郡县,为了京师的安全,洛阳城实行了严格的霄禁制度。自本朝永宁年间以来,皇帝就下诏“钟鸣漏尽,洛阳城中不得有行者”,现在局势紧张,对于这一条禁令执行就更严格了,违反禁令的将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对于寻常百姓之家,这也许并不是问题,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安分守己还总担心有横祸飞来呢。但对于那些习惯于夜间饮酒聚会、笙歌漫舞的达官贵人、商贾富豪们来说,一到天黑就得在屋里呆着哪儿都不能去,未免有点寂寞。于是,总有胆子大的或者根本没有把禁令当一回事的特殊身份的人物在夜间照例出行寻欢作乐。

时间已到了亥时,夜已很深了。洛阳城北的大街上忽然来了几个不速之客,虽然他们丝毫不敢声张,有意把脚步放得很轻,但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他们的行踪还是很容易被负责查禁出行者的官兵发现了。简单寻问之后,他们被带进附近一座不太起眼的府衙里。违禁夜行是一件大罪,如果说不出特别的原因,最多可以被处以极刑。但被拘的这几个人一点也不慌张,他们的穿着倒是较为普通,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一个个面色白晰,头发灯光泛着亮光,一看就是保养很好的人,尤其是其中一个年纪稍大、有点发胖的人,更是气宇不俗,像是其中领头的。

他们不像是拜会一个熟悉的朋友,还轻松地跟这几个官兵打招呼,寻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是归执金吾管还是归城门校尉管,得知这是洛阳县北部尉的官廨,面对区区只有四百石品秩的小官,这几个人一下子觉得很没劲,有一个人不耐烦地直言相告他就是蹇硕大人的叔父,请立即放行。目前宫里最吃得开的宦官,曹节、王甫已经算是“老一代”了,张让、蹇硕是新崛起的头目,他们都是天子身边的红人。

但是,北部尉官廨里走进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个子不高,甚至说有点矮,但精神干练,有一股威严和杀气,他一听说眼前是条“大鱼”,立即眼里放亮,他向自称是蹇叔的这伙人要出行的公文,对方一听急了,质问你是什么东西,不想活了。这个小个子嘿嘿一笑,我说是不想活了,不过先得把你们这几个私自违禁夜行又冒充蹇硕大人亲戚的不法之徒给办了。他不容分说,招呼边上的人抡起棒子就打,还专挑要害处下手,不用几下,自称是蹇叔的那位就一命呜呼了。

上面这一幕惊人之举是记录在案的真实事件,那个被打死的确实是大宦官蹇硕的叔父,下令打人的小个子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曹操。这是曹操的第一份工作,距他上任才几个月。曹操此时担任的职务是洛阳北部尉,算是个副县级的公丨安丨局长,他此时刚好二十岁。别看曹局长年轻,职务也不高,但他干得有滋有味,一到任就把官署的四门修缮一新,还做了不少五色大棒悬挂在门口,申明禁令,规定凡违反治安条例的,无论平民还是权贵,一律五色棒伺候。

孙坚年轻的时候胆子大,是个楞头青,曹操也不含糊,洛阳城里连三岁的小儿都知道“蹇大人”三个字意味着什么,别说是四百石的一个县尉,就是再往上三级的官员,听到这个名字也得毕恭毕敬。这件事要是放在有点官场经验的人身上一定做不出来,不是不想做,也未必不敢做,而是不会做,觉得这样毕竟太鲁莽。但有时候鲁莽比不鲁莽管用,起码这一事件后曹操并没有什么事,反而声名大振,以前没有听说过他的人,这一回也知道了洛阳城里有个曹局长,也震慑了那些犯罪分子,史载“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刘备也干过一回,那是他在安喜县当县尉的时候,郡里面派督邮到县里来视察工作,督邮类似于上级派来的检查组组长,刘备到公馆里求见,但这个督邮架子很大,不见,刘备一时恼怒,闯进去把这位上级领导绑了起来,“杖二百”,之后把自己的印绶挂在拴马桩上扬长而去,这就是“鞭打督邮”的来历。这件事不是张飞干的,而是刘备亲自动的手,这一年他二十八岁。

当初,孙坚的父亲不同意他出击海盗,是基于经验而做出的判断,应该说更保险;曹操杀了蹇叔,痛快倒是痛快,却有遭到宦官集团报复的危险,不为自己前程着想,也应该想想整个家族的安危;刘备怒打督邮,解了一时之气,但却丢了公职,害得关羽、张飞二位兄弟跟着跑路。然而,这三个人还是做了,因为他们年轻。

职场启示录:

什么事都考虑绝对周全后再做,这样的人够严谨,却未必能成为超世的大才。人有时候需要来点冒险精神,尤其年轻的时候需要有点血性,说干就干,干了就不后悔。

有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说话办事处处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办错事,这也是对的,低调一些、内敛一些不会吃亏,但这也慢慢地把自己的棱角磨没了,慢慢地变得很世故、很圆滑。钱钟书先生有一段话很精彩,他说“二十岁不愤青是没血性,四十岁还愤青是没脑子,许多人就是年轻时没血性,长大后又没脑子,都白活了”。年轻的时候允许有点血性,有点冒险精神,即使吃点亏也不要紧,因为年轻,跌倒了容易爬起来,总比由小心谨慎最后变得胆小怕事强得多。

允许冒险和愤青不代表做事不经过脑子,做事前要有自己的判断,孙坚杀敌前要观察一下,曹操棒打蹇叔之前已经准备了五色棒,对于有可能碰到蹇叔这样的权贵如何处理想必他也有思想准备,刘备怒打督邮前大概也把后路想好了。总之,敢干不等于蛮干,这考验的就是判断能力了。

□连载1-4: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

建安十五年即公元二一○年的冬天,汉献帝刘协下诏增封曹操的食邑三万户,使曹操的食邑达到创纪录的四万户,这一年曹操五十六岁。

尽管以曹操的贡献获得这样的封赏也不为过,尽管此前在曹操主持下先后给一个又一个文官武将封爵增邑,但曹操还是不打算接受这次增封。他让手下的秘书们草拟了一份上疏进行推辞,曹操身边有一大堆水平一流的笔杆子,但秘书们写好的奏章草稿呈交到曹操那里时,曹操看了并不满意,他觉得这是一份重要的文书,不仅是他写给天子的客套话,更是借此与世人进行一次坦诚对话,于是他下令重写。后来,在向天子上的这篇奏疏基础上,又引出了一篇历史上著名的文章:《让县自明本志令》。这篇文章写道:

“我开始被举为孝廉,那时候还年轻,自认为不是隐居深山获得名望的人,只是担心被天下人当成无能之辈,最大的理想是当一名郡太守,建立政绩,获得声誉,让天下知名人士都知道我。所以我在济南除残去秽,整顿官场。不过,也因此得罪了宦官,又被当地强豪所恨,我害怕给家族招来祸患,于是称病辞官。”

“辞官之后我年纪还不大,环顾一同被举为孝廉的人中,有人已经年满五十了,还不觉得自己老,我自己心里暗想,再过上二十年,等天下清平了,我才跟他们年龄相仿。所以我回到故乡,在谯县以东五十里的地方筑精舍,想秋夏读书,冬春射猎,在低洼之地,用泥土封住四面的墙以自闭,断绝与外界的来往。但是,这也不能如愿。”

“后应征为都尉,又升为典军校尉,想为国家在讨伐黄巾军的过程中立功,最大的理想是封侯、被拜为征西将军,死后墓碑上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也就是这样的志向了。然而遇到了董卓之乱,各地都大举义兵,当时我可以召募到更多人马,不过我常常提醒自己,不愿意多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必然骄纵,与强敌相争容易招来灾难。所以,汴水之战我有数千人,后来到扬州募兵,也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身的志向有限呀。”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门太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第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