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发展篇之第十九章 第二轮:金元攻势 (3/3)
秦王府里,众幕僚早已笑作一团了。
只有一个人没笑,那就是李世民。李世民满怀真诚地对尉迟敬德说道:“明公(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尊称),你对我的忠心,比泰山都坚实牢靠。我相信,即使他送给你的金子一直堆到了北斗星,你也不会有一丝儿一毫儿的动摇。其实啊,你就是收下了他的金银又有何妨?你可以用这些钱来修缮一下房屋,或者添置些仆人婢女什么的啊。”(公之素心,郁如山岳,积金至斗,知公情不可移。送来但取,宁须虑也。)
不过,紧接着,他话锋又是一转:“话也说回来了,你可以假装接受他的诱惑,这样就可以打入他们的内部,洞悉他们的阴谋啊!你这样直接地拒绝他,让他下不了台,我担心他会伺机报复你的。”(若不然,恐公身不安。且知彼阴计,足为良策。)
尉迟敬德嘿嘿一笑了之。当然了,在不久的将来,他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笑得这么轻松、这么恣意了。
其实,就在太子党大肆收买秦王党骨干成员的同时,秦王党也在一刻不停地对太子党进行着渗透。
而且,在这一方面,李世民做的明显要比李建成好。李建成四面出击,大撒金银,到了,连秦王府的一根鸡毛都没有买来。而李世民亲自上阵,基本上没花多少钱,就轻松地拿下了太子党的四枚棋子。
这四枚棋子分别是负责掌管玄武门禁军的云麾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和统领常何以及太子率更丞王晊。
敬君弘,绛州太平人氏,乃是北齐右仆射敬显隽的曾孙。武德年间,敬君弘官至骠骑将军,封黔昌县侯,授云麾将军,掌管玄武门的禁军。
吕世衡生平不详,在唐书当中并没有传记,足可见此人是个小人物。武德年间,他受封中郎将,与敬君弘一起掌管玄武门禁军。
常何在唐书当中也没有传记,具体情况不可考。只知道此人在武德年间是玄武门禁军的一把手。
太子率更丞王晊就更逊色了。以上三位好歹都是政府官员,公务员,吃皇粮的。而王晊呢,实际上只是太子的家仆而已。而且,他所做的工作十分之简单,就是负责查看时间的。想想古人真是够浪费,居然专门找人来看时间。不过,这份工作倒是蛮清闲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以上四位其实都是小人物。李建成根本就不会把这几个不入流的小角色放入眼中。他以为他们不重要,其实他们都很重要。这就好比是下象棋,只要运用得当,关键时刻,小卒也可以拱死老帅。
李建成妄自托大,李世民审慎经营,只此一点,就可以得出,李建成必败,李世民必胜。
果然,后来发生的一切无可辩驳地证明,这四个人的倒戈对于李世民赢得最后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没有他们,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政变就不会成功;玄武门政变失败,李世民肯定是必死无疑;李世民嗝屁着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也就无从谈起了;没有了“贞观之治”,也就不会有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明皇李隆基这些人了,甚至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了……所以,没有这四个人,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将会被彻底颠覆。现在的中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这谁都无法预测。
这是什么?这就是历史嬗变当中的“蝴蝶效应”。
非常好,非常好,来了很多肯坐下来理性探讨的人,不管持什么观点,欢迎之至。我现在有点儿忙,一会儿一一回复。
17 发展篇之第二十一章 鲜为人知的“昆明池政变” (1/2)
武德九年的大唐政局,可以用三个词儿来形容,那就是:乌烟瘴气、阴云密布和杀机重重。一方面,老李忙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大搞爱情呼叫转移,整日里从这个女人的床上流浪到那个女人的床上;另一方面,李大、李二和李四等人也没闲着,成天里钩心斗角,一心想着置对方于死地。
他们闲着没事儿掐着玩儿,可把他们的邻居——突厥人给乐坏了。新年刚过,颉利可汗就来给老李拜年了。颉利可汗不仅没有和老李要压岁钱,反而还送来一份“厚礼”:五万突厥铁骑。
突厥就及时地给李渊送上了新春的祝福。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份“厚”礼啊,整整五万名突厥铁骑。突厥边将郁射设(突厥官名,并非人名)率领着五万雄师如风卷残云般穿越大漠,突破长城防线,兵锋直指边陲重镇——乌城。
这乌城乃是大唐北部边疆上的一处重要堡垒,一旦丧于突厥人之手,后果那真是十分相当以及极其的不堪设想啊。
突厥大军包围乌城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大唐朝廷顿时乱作一团。
当此外敌入侵、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按理说,大家应该捐弃前嫌,戮力同心,共御外侮。可是,愈演愈烈的皇权斗争已经让李建成彻底地丧失了理智。
其实,设身处地为李建成想一想,他着急也是情理当中的事情。你想啊,都已经斗了这么多年了,明的,暗的,大的,小的,好的,坏的,什么样的招数都使过了,可是李世民仍然像泰山一样稳稳地矗立着,任你千锤百炼、狂搂暴扁,他就是屹立不倒,真是气死个人喽。
在争夺皇权的斗争当中是找不到“共赢”这个词汇的,要么就是有你没我,要么就是有我没你。既然李世民笃定了心思要做那巍然屹立的高山,那李建成也就只能选择做那移山的愚公了,除此以外,再无他路。
世间的事情通常都是十分微妙的,很难用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来形容。比如,李建成和李元吉就认为,突厥入侵这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一个一举铲除秦王党的绝佳契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样的机会必须要把握住……
翌日早朝,统兵北拒突厥的人选当然地成为了朝会的唯一主题。
如果换做是从前,类似这样的事情根本就无需进行过多的讨论。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当然是英明神武的秦王李世民了。从前的李世民,在遇到这种情形时,也会像《武林外传》里的无双一样,拍拍骄傲的胸脯,大包大揽地说道“没事儿,放着我来!”
不过,请注意,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从前”的事情了。
秦王党的一众党员对这次出兵的人选问题高度重视。他们觉得,这是一个为李世民挽回颓势的绝佳机会。只要,只要能让李世民执剑跨马、上阵杀敌,他就一定能够再创佳绩、再续辉煌。
是的,他们就是有这个自信,因为他们的主人是秦王,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战神——李世民。所以,他们每一个人都准备了一肚子的精心说辞,就等着在朝堂之上对李渊进行疯狂的“理论轰炸”了。
不过,照今儿早上这情形来看,很明显,他们是白准备了。因为,李建成压根就没有给他们任何说话的机会。早朝一开始,李建成第一个就站了出来。太子爷嘛,国家遇到这么大的困难,如果没有点儿策略和想法,那是十分说不过去的。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应当派遣齐王李元吉率兵北上抵御突厥人。
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但不出乎另一些人的意料,李渊同意了李建成的建议。李元吉也趁机以“顾全大局”的口吻提出,秦王府的兵将久经战阵,战斗经验极为丰富,战斗力极为强悍,带着他们去抵御突厥人,一定可以马到成功。他还特别提出,一定要由尉迟敬德来担任北伐军的先锋。
李元吉的提议深深地感动了李渊。没想到啊,这个心胸狭窄的小四儿也有长大的一天。关键时刻,他还是识大体明大理的,能够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舍弃个人恩怨,他的胸怀是多么得宽广啊,他的情操是多么得伟岸啊,他的形象是多么的高大啊……
李渊当即就批准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建议。
李建成与李元吉相视一笑,他们扭头,想看一看李世民的表情,映入眼帘的只有李世民略显落寞的身影。不过,这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