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明天一百天都在赶路中,无法更新,所以今晚更新。

(二)

如果以上三点理论分析仍显得比较空洞的话,我们不妨从史书中寻找一些佐证: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建成前脚刚到晋阳,李渊后脚就任命他为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并且特意把举义首战——攻打西河——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他(李世民当时只是他的副手)。

当年底,李渊渡过黄河西进,又将屯驻永丰、扼潼关、抵御隋军东援之师的艰巨任务一手交给了李建成。

义宁年间(公元617年-618年),李建成先后被隋帝杨侑册封为唐王世子、尚书令,并且曾以东讨大元帅一职率军十万攻略洛阳。

当然了,这所有一切的荣誉都离不开李渊在幕后的推波助澜。可是,老李为什么偏偏要为李建成谋这些好差事和好待遇呢?为什么他就不能考虑考虑李世民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李渊就是认准了李建成,他在有意地制造机会,以历练和培养这位未来的接班人。作为一国之君,不懂军事那是绝对不行的。

李渊登基称帝仅一个月,便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压根就没有考虑过李世民。试想,如果李世民在李渊心中的地位真得比李建成高的话,以他在建国大业中的卓越功勋,李渊怎么可能不把太子之位给他?

李渊培养李建成的步伐可以说是一刻也没有停歇过。建国以后,李渊基本上就不让大儿子出去带兵打仗了。他开始有意培养李建成治国理政的能力。

李渊深知,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单单具备军事统帅能力是不够的。道理十分之简单,可以马上得天下,却不可以马上治天下。诚然,作为一个帝王,必备的军事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但更为重要的则是理政治国的能力。因为,皇帝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处理政务中度过的。遇到打仗的场合,除非到了极端必要的时候,否则皇帝根本用不着亲自出马。

骑马打仗、风餐露宿、冲锋陷阵这种苦活儿、累活儿,就全部交给世民去做吧,反正这娃从小就好这口,你就好好学习怎么处理政务、治理国家吧。

所以,李渊就在二子之间做了一个明确具体的分工:太子李建成主内,主要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同时负责防御北方的讨厌邻居突厥;秦王李世民主外,主要负责扫平其他的割据势力,领导对敌的军事斗争。

为了帮助李建成快速成长进步,李渊还特意为他请了两个家教(没花钱):礼部尚书李纲和民部尚书郑善果。为什么不请兵部尚书,而要请礼部尚书和民部尚书呢?原因就在那儿摆着呢,老李就是要培养李建成理政治国的能力,礼法和民生正是国家最重要的三件大事之二(另一件是军事)。

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兄弟,为什么会遭到父亲的不同地对待呢?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偏爱吗?

李世民过的桥和吃的盐毕竟是少。他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好好表现,鞍前马后地为大唐效劳,风头盖过自己的哥哥,在将来的某一天,父亲一个高兴,说不定就会改立自己为太子了。

要说李渊这个老东西也确实挺过分的。他为了使李世民毫不保留地卖力干活,总是似有似无地给李世民几个暧昧的眼神,或者若即若离地说几句暧昧的话,又或者开几张巨额面值的空头支票。

武牢一战两克,李世民立下了盖世奇功。他的风头不仅盖过了太子李建成,甚至直逼老皇帝本人。春风得意的李世民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办起了文学馆,招募政治打手,居然真得开始打起了皇位的主意。

关键时刻,老李出手了。

小子,想啥呢?醒醒吧!平定刘黑闼这件大功老李愣是留给了李建成。这还不够,最为重要的是,从武德五年以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李渊再也没有用过李世民。

现在看来,李渊的用意实在是明显不过了,无非就是不想再让李世民建功立业了。这样做,一可以避免李世民进一步在军中树立威信,勾连朋党;二可以防止他居功自傲,野心膨胀,威胁皇权。

就在李世民逐步受到打压的时候,李建成先是平定了河北,然后又陆续在政治上出台了几项重大措施,朝野上下,欢声雷动。

李世民至此才终于看清了李渊的本来面目: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太子党。

说实话,李渊也曾大玩儿平衡政策,努力缓和二子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可是,他总是处理不好父亲和皇帝之间的关系。该以父亲的面孔出现时,他偏偏以皇帝的身份出现;该以皇帝的身份出现时,他偏偏又当起了父亲。既想当个好皇帝,又想当个好父亲,两者都想要,就必定两者都得不到。如果他有雍正鸩杀弘石的那份气魄和胆略,那么后来的人间悲剧绝对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说,李渊对于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玄武门的血》小说在线阅读_第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北溟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玄武门的血第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