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早在隋文帝时期,隋朝就要求高句丽承认其宗主国的地位。出乎隋文帝的意料的是,高句丽居然强硬地拒绝了。杨坚怎么也没有想到高句丽会拒绝自己的要求。在他看来,大隋在他的英明领导之下,国力强盛,四夷宾服,万国来朝,这化外之邦的高句丽就是借给它一万个胆,也断然不敢螳臂当车。可是,他忘了,自视甚高一直是朝鲜人的“优良”传统。高句丽人不仅认为自己有着不输于大隋的国力,反而还向隋朝提出了领土要求。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句丽老大高元发兵进攻辽西,好在时任营州总管的韦冲统御有方,将来犯之敌驱逐出境。

这就把老杨给气坏了。老杨的面子挂不住了,满以为天下已经是海晏河清,孰料偏偏跳出个高句丽来破坏这份和谐。老杨决定好好地教训教训这个高句丽。他任命五子汉王杨谅和大臣王世积为行军元帅,以高颖为汉王长史、周罗睺为水军总管,率领水陆大军三十万征讨高句丽。

结果是大败而归,不是败给了高句丽人,而是败给了老天爷。汉王杨谅率领陆军从临渝关出发。大军刚开出没多久,就接连遭遇到大雨和洪水,粮草供应不上,又加上瘟疫流行,战斗力尽失,只好停在了原地。周罗睺的水军从东莱出发,本打算直捣平壤,谁曾想在渡海登岛时遭遇到了台风,舰船大半沉没,人员死伤惨重。万般无奈之下,两路隋军只好先后撤退。老杨仔细一算,伤亡竟高达二十七万人,占总数的90%。

从当初的志在必得到现在的惨淡收场,尴尬的结局让老杨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高元听说这个消息乐坏了,不过他并不想与隋朝全面开展,便派人送来了一份谢罪表,并且在表中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内心深处恨不得将高元大卸八块,但是现在无力再战,只好咬着牙把一腔愤恨压在了心底,顺势接受了高元的谢罪。

双方都是逢场作戏,但好在彼此都不愿意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所以在文帝时期倒也相安无事。到了隋炀帝这个二杆子的时候,情况就变了。

一次,阿广到东突厥启民可汗处串门儿。可巧,高句丽的使者也来访问突厥。高句丽使者在与启民可汗的会晤中,对隋朝的不满和蔑视溢于言表。忠于隋朝的启民可汗旋即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隋炀帝。好大喜功的阿广可没有他老爹的那份坚忍,对高句丽使者发了飙:“你可转告高元,尽早来朝见。若有不臣之心,朕当率启民前去讨伐,即刻诛灭!”

高句丽使者回去了,但高元却没有来。恼羞成怒的隋炀帝在朝野主战派的鼓动之下,终于发动了一场中国历史上的大悲剧。

不过,有一点要承认,阿广虽然在战略上藐视高句丽,但是在战术上却是高度重视对方。他做了大量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首先,他大笔一挥,就开凿了永济渠,向涿郡输送粮食和士兵;其次,他还拿出大把的银子在涿郡建造了林朔宫作为征讨高句丽的大本营;最后,他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征兵,以至于“增置军府,扫地为兵”。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阿广正式下诏征讨高句丽。出征大军人数竟高达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两百万,创下了中国历史上出征人数最高的记录。这一百多万人马分为左十二军和右十二军,分别从二十四个方向向平壤发起进攻。此外还有一支从东莱出发的水军。时过百年,宋代的司马光仍然惊叹:“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此时的隋炀帝与他的前辈符坚一样,满以为自己的大军将像石头砸碎鸡蛋一样将高句丽碾个稀烂。可是,历史总是给予他们这些穷兵黩武、自大狂妄的人以无情嘲讽。出师的雄浑正好与惨淡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率江淮水军,渡海在高句丽的贝水登陆,大军进至距平壤六十里地的地方,大破高句丽军。初战告捷的来护儿轻敌冒进,高句丽军则示弱打开城门诱敌,来护儿率军突入平壤,却发现城内埋伏有高句丽精兵,四万隋军几乎全军覆没,来护儿仅率千余人逃出生天。

于仲文率三十万大军,渡过鸭绿江,七战七捷,挺进至距离平壤三十里的地方,狡猾的高句丽人派人诈降,骄傲的于仲文马上就忘记了来护儿的前车之鉴。高句丽军趁隋军疲惫不堪且粮草缺乏之际,从四面围攻隋军,隋军惨败,一路狂逃。到了辽东城,一清点人数,只剩下两千多人,军械几乎全部丢失。这就是隋军第一次征讨高句丽的惨淡结果。

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就几乎快要耗尽大隋的国力了。可是,刚愎自用的隋炀帝一意孤行,他于第二年又下诏征讨高句丽。

由于在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官军已经伤亡惨重,所以隋炀帝征集大批平民充军。此次,隋炀帝亲自到辽东坐镇指挥,隋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宇文述、上大将军杨义臣统率,由陆路进攻平壤;一路由来护儿率领,沿水陆从东莱渡河攻击平壤。话说回来了,隋炀帝的军事才能确实不一般,此次东征部署合理,进展迅速。隋军将平壤团团围困,双方形成对峙局面。为了破城,隋军想出了一个好方法:用布袋装土,垒成比城墙高的大道,再居高临下攻击城内的士卒。

可是,就在这时,杨玄感起兵的消息传到了隋炀帝的耳中。后院起火,隋炀帝只得放弃进攻,命令军队仓促撤回国内,隋军又将大批的军械留给了高句丽人。

平息杨玄感的叛乱后,隋炀帝仍然不知疲倦地折腾着,他再一次发出征讨高句丽的诏令。此时国内起义的烽火已经遍布全国,民众纷纷逃避兵役。这样的一个光景,本来不宜再兴刀兵,可隋炀帝偏偏不,他又一次强奸了民意。

由于连年征战,屡次获胜的高句丽也是兵疲财困,高元不得已向隋炀帝献了降表。急于回国的隋炀帝终于捞到了面子,迅速同意了高句丽的投降,下令班师回朝。第三次征讨高句丽,终于取得了所谓的“胜利”。

可是,隋炀帝班师回朝后,已经投降的高元居然拒绝隋炀帝的召见。隋炀帝又一次被狡猾的高句丽人给忽悠了。恼羞成怒的隋炀帝居然还想组织第四次征讨,可是此时已经是天下大乱了,隋炀帝再也无法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三次超大规模地征讨高句丽,耗费的钱财无数。本来大隋的家底就在开凿大运河时散得差不多了,现在如此大项的军费开支,更是让国库雪上加霜;此外,阿广为了一己私欲,役使民工上百万,战死士卒也高达百万,这不由地让人想起了著名诗人北溟玉的诗句:“可怜平壤城下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通过以上种种事情,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隋炀帝阿广是一个自私透顶的家伙。

这厮的座右铭就是Just do it。他自以为do就do了,没人敢把他怎么样,拉了泡臭屎还耀武扬威地噘着屁股等天下人来给他擦。可是,他忘记了这样一个貌似浅显、实则深刻的道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没错,天下人很快就来了。不过,却不是来给他杨某人擦屁股的,而是来要他脑袋的。他的弥天大错终于引起了一系列可怕的连锁反应。这个可怕的连锁反应就是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隋末农民大起义。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庞大的起义声势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具体而言,隋末农民大起义也经历了一个星火燎原的渐进阶段。

中国的老百姓在造反这件事情上充分体现了自身所具有的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轻易不造反,除非到了刀子已经架在脖子上、再不反抗就要over的地步,否则就是“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其次,不反则已,一反巨猛,中国人是温顺的绵羊不假,可是一旦把这些绵羊逼到了绝路上,他们马上就会打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铁律,基因迅速地突变为虎狼。

作为我们祖先的隋朝百姓也是这样的。面对隋炀帝这个混球,他们忍阿忍,忍阿忍,差点儿忍成了忍者神龟,满以为自己的忍让会在有生之年满足皇帝陛下的欲望。谁曾想,隋炀帝这厮根本就是欲壑难填,给几分阳光他就要灿烂,给几分颜色他就想开染坊,蹬鼻子上脸。终于,忍无可忍的他们基因突变了。

玄武门的血》小说在线阅读_第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北溟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玄武门的血第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