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公园散步,遇有一五短身材之中年男子,衣着怪异,长发长须。惹得不少中老年妇女围观。其自称雪山派掌门大弟子,精通昆仑点穴术,练有昆仑神掌,尊师命,下山来解救苦难。专治妇女疑难杂症云云。确有几个怨妇有病,信那掌门大弟子昆仑神功,被当众按摩医治。
凡以套路为能之所谓武林名宿,那个不是如此过来?只不过比他们混的时间长罢了,混出了经验,混出了心机,混出了名堂,也就有了武术段位。
十八:
前多年,有人问:会街斗吗?余不知时尚之外来名词,以为如街舞一般,年轻人喜好之时髦玩意。随摇头曰:不会。其讥笑余是假功夫骗人而已。后来查阅资料,明白街斗含义,纳闷:不就是打野架么,中国自古有之。干吗要叫街斗?赤手空拳打不过,就拿硬物;硬物打不过,就拿锐器。随之就是,你打不过,就打你老婆;你老婆打不过,就找你娘。使用技术,纯粹城市中浪荡泼皮,无赖酒客欺压良善之卑鄙伎俩,牢狱之中亡命囚徒手段。把几个洋牛二捧为格斗大师,只知无知无畏,不知无知可耻。
就那玩意,相比农夫之铁锹,锄头,镰刀的威力差远了。要知道自古农夫以此起义,成气候者枚不胜举。凭那些小刀,酒瓶,椅子,铁棍之类的玩意成气候者闻所未闻。
秦地民风剽悍,千年来私斗成风。打野架者分两类,一为单挑,一为群架。单挑较为文明,若西方中古时代之决斗。两人相约,选择一地,或徒手,或器械,搏斗一番,伤残互不相扰。一般一方认输即止。非大仇不下死手。群架很是野蛮,若古时打仗,人数不限,多操顺手农器兵器,呼啸而来,一哄而去。死伤难记。文丨革丨中尤甚。后年轻人气盛私斗,亦群架,只是大多徒手相搏,少有器械。有之,亦是炫耀恐吓。唯心狠手辣者以器械伤人。
余有一师兄,性直仗义,较技明来明去,好听称赞之语。文丨革丨中武斗称雄。年内,大小野架几十起,从未败阵。师父听后忧虑,恐其所遭不测,遣二师兄召回规劝。谁知,我那师兄,中午与人群架得胜而归,傍晚庆功宴上,被人黑枪射杀。二师兄赶到时,正好跟上收尸。
余学生时代顽劣,亦好打野架。以为陪形训练耳。但对于他人,却意义不同。知我者,反与我成为好友,以此嬉戏。不知我者,因此成仇,约人寻事,上告学校,以致除名。余不得已,又转学他校。初中转学三次,高中转学五次。最后高中毕业前三月,又被除名。县内学校皆知余之恶名,不愿接收,无校可转。只能转学邻县高中复读。为此,师父及父母亲多次对余武力镇压。
二十三:
余师兄一友,现为一地武协主席,早年获得十多次冠亚军,武英级运动员称号。精通二十余套传统套路和竞赛套路,擅长硬气功,国家一级教练员,一级裁判员,武术七段,多次出访国外。其事迹早年常见地方报刊。在武术界,亦是显赫人物。
一日相聚,微醉酒,抚余师兄手曰:咱俩不打不成交,我就服你。多少年了,为了赢你,我下苦功,拜名师,拿过不少冠军。动起手来,可为啥兄弟你把我能当猴耍?言毕一脸茫然。
师兄答:主席过谦了。不是你功夫不行,是你不会打而已。
其笑曰:又拿这话搪塞我。保守,不说实话。
都是好友,师兄面情难却,随将其不会打之理由点明:其一,你不知你,其二,你不知我。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你是人我两不知,怎么打?
那主席蒙了,连问:你话里有话,不是这么简单理解的。怎样知己?
师兄答:己从彼处来,能随彼之形体变化而动,方为知己,即陪形。而你明知彼动,自己不知依变而变,能叫知己吗?或死在那里被动挨打,或闪开跑远失去发力时机。
那主席若有所思,再问:怎么知彼?
师兄答:彼之形体变化,即彼之运动节奏。依此把握一动及发力轨迹。方为知彼。亦是知拍。基点,死角,重心调整范围决定己之发力方向与力点作用部位。而你仅知,彼因力猛不易回防的空挡,此一晃即逝。能叫知彼吗?或拼速度偷打,或拼力量死扛。只能如此而已。
师兄又曰:知彼也是知己,此知,不是心知,眼知。而是身由感知而动,脚由感知而动,手由感知而动。也叫舍己从人,也叫随人之动而进退伸缩。能如此,陪形就是知拍,己彼合一,其一动尽知矣。
那主席依师兄所说一一示范,虽不能举手而就,也明白了其中道理,如梦方醒。叹曰:我二三十年白忙活了。
二十四:
擅长硬气功者发力,必有一足够的力加速空间,以增加力点之冲撞力量。然其形体幅度过大,加速时间过长,只能对各种不知形体变化者形成打击。同时也给对方造成了可乘之机。过于贪重拳发力者,亦如此。
余等曾问技于师父:实战中,如何应付力大体壮者?
师曰:有不与其力顶撞者,力大亦无用。然能如此,非知陪形者莫属。
又问:实战中,如何应付连环快击者?
师曰:凡连环快击者,身必不知变化,难以随动身之整体。把握力距足矣。
又问:何为力大?何为快?
师曰:发力成桩为力大。力从桩下生,骨骼支撑,一触而就。人不知方为快。眼能看着,身能动着,极速亦不快,因它快而无益。
又问:整体力与整劲可是高层次发力?
师曰:发力无层次之分,唯有于运动中是否合理之分。合理者可打人,不合理者,反授人以柄。尔不见整体力与整劲大师们被拳击小子揍的抱头鼠窜吗?
又问: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怎么解?
师曰:双方之力一碰即逝,一个来回为一着。如此勤练,熟能生巧。能在一碰之间感知对方力之趋向与身体变化为懂劲。再如此勤练,熟能生巧。能于一碰之间,随对方形体之变而变,其重心,死角,基点之相互关系明了于心,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发人于丈外等诸般神迹已不成难事。能如此,则已是神明。
又问:明劲,暗劲,化劲。怎么解?
师曰:说劲必带桩。能于一碰之间,将周身肌肉之力作用于力点者,为明劲。此依形体变化,一看即知。能于一碰之间,将周身骨骼支撑之力作用于力点者,为暗劲。此依劲路变化,一触即知。能于一碰之间,将对方力点承化于无用,同时从此力点将己之足下之力,于对方发力时传递而出。此须丹田鼓荡之力可发。为化劲。
又问:缠丝劲怎么解?
师曰:武学中无此劲说法,唯有翻裹之力。是因贪手而被擒拿时,力点处理中翻裹手指之法。早年义和团信众中,炮锤世家有此说法。陕西炮锤,河南炮锤,河北炮锤之多。其击掌弹脚,躲地哼哧,以壮其威。老颠沉步,一动三晃,戏曲台架。惊丨炸丨弹抖,死桩拧身,足证其不知实战力之传递催生。只是对死劲设的套,你一快,一变,它就没用了。即使你什么也不懂,力大胳膊粗,钻进他的套,那缠丝劲也不顶用。此名不副实,该叫缠小劲与死劲更为合适。乡间小儿的拧胳膊绊腿,就是此劲。
二十五:
武学之人体力从何而来?
力从桩下生,一言道破武学中人体力的根源。
一闲人平日抓耳挠腮,扣脚搓手,一指皮肉之力足矣,何来力从桩下生?
一妇人平日烧火做饭,洗衣打扫,一臂皮肉之力足矣,又何来力从桩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