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分析:
无论敌我所发何力,均以直续之推力加速后,与其碰撞而就。约分一动,已动,加速,力点四个过程来完成。其状若箭一支,箭羽为一动,箭杆后段为已动,箭杆前段为加速,箭镞为力点。力直箭杆直,力曲箭杆曲。
箭羽为一动,即形虽动,却未发,只为发力形体而调节身体重心与骨骼相对耳。重心不调到位,自身不稳,一碰即倒,力不能发。骨骼不对,力无后续推力支撑,如米打人,中也无益。此时应变能力最弱,毫无攻击力,却一闪而过。非陪形高手不能把握。为抢身夺位,碰撞直击之绝佳时机。先辈所说,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先动,后发先止。就是如此。
箭杆后段为已动,即发力形体到位,虽推力最大,未加速,不能形成碰撞效果。此时应变能力虽佳,攻击力却有而难用。发力幅度愈大者,持续时间愈长,为敌所乘之漏洞空隙愈明显。知陪形者均可把握。为见招破招,防守反击之绝佳时机。现代散打搏击高手,多把握于此。持续发力,一起一落。连续观察,每每过大发力幅度出现,大约有种节奏规律,即动作节奏。先辈说,知拍任君斗,就是如此。
箭杆前段为加速,即推力之加速过程。此过程有内加速和外加速两种,内加速以后详谈,且谈外加速。外加速,即推力在身体外活动空间加速。此时推力应变能力最小,但因加速而能形成碰撞效果,作用大。加速愈快,应变能力愈差,而攻击力愈佳,遇物毁物,一晃而就。陪形中,当以引化为妙。力点处理不佳者,遇之则损。若非皮糙肉厚,骨壮筋粗,以硬度号称者当之。力大且猛,只在力点作用,其余周身因应变能力差却脆弱异常。让开力点截击或横扫力之中节根节,则伤肢伤身,奇效。中泰擂台对抗,此等正反场景,屡屡皆是。
力点,即加速之推力达到自身最大速度时,与敌方身体碰撞,所形成的力的作用点。敌方身体若僵化不知触力而变,则加速之推力多大,就承受多大,加速之推力持续时间多长,就承受多长。然久经沙场之高手,感觉灵敏异常,其身遇力而变,承力化力功夫绝佳,虽形成力点,却只触皮动肉不入骨架。五脏六腑,要害部位从容而过。且在承力化力之动时,蓄力而发。此蓄之力,又称内动,整劲,为内加速推力。其有因重心移动而形成的体重之力,有因骨架相对而形成的支撑之力,有因肌肉伸缩而形成的对拉之力,有因力点变化而形成的翻转之力,有呼吸调气形成的鼓荡之力,有因意识支配而形成的延时推力。多力相和,体内调节加速,若再注意敌之死角,基点,重心变化,则迅猛异常,神话境界。然其只作用于贴实相撞,遇虚则毫无用处。先辈所说,犯则立扑,起手发放,既如此。
陪形功夫:
武林门派多矣,拳剑招式,创编套路万计不清。但其林林总总不外乎拳脚器械之发力。抛去虚晃花架,真正能触其人身之有效发力种类,屈指可数。或直击,或横扫,或上冲,或下劈,或横冲直闯,或迂回连环,或一动即发,或引而不发,或组合连击,或虚实变化,盖不外乎力杀五尺方圆,劲透一尺之举耳。你动,我亦动,几乎同动;你进一步,我退三尺,不先不后;你抢身夺位,我迂回周旋,轻接引化;你发而又变真假难分,我引而又随虚实不定,沾粘不丢不顶。你有我亦有,你无我亦无。如风随影,神行左右。不贪不欠,贪则被人所乘回防不及,欠则为人做靶被动挨打。你有你的千条计诱发难辩,我有我的老注意不接实力。总是诸葛在世有锦囊妙计而四出奇兵,也奈何不得司马只环顾左右且不与争锋。如此,陪形功夫大成。能陪形,则一碰之间,敌之强弱虚实,一览无余
实战程序:
未起手,先陪形,且自始至终皆陪形。
何为陪?只在力点做文章,随字上面下功夫。有一处不陪,就担一处风险。遇险不怕,只随动而已。遇力陪力,把握力距。遇劲陪劲,把握重心。能陪力陪劲达三节者,触手必能洞悉敌之虚实变化,依变化发,潇洒自如。
何为发?只在一动做文章,走字上面下功夫。发在人之后,中在人之先。力大幅度大,处处可击。力快身子死,让开便是。力打人不知,劲发莽撞人。起手就是拳,抬腿便是脚。三节处处皆是手,力到身走无消息。
或打或发,或中或空,一碰就走,身不在原位。力中,我打法老道;不中,我闪身避祸。战一人,身形恍惚如敌万人;战万人,力杀一处如敌一人。能于身换位移之动中发力透身者,即最高层次之力矣。
起手发人于丈外者有三,其一,彼鲁莽失重,我抢身夺位。其二,彼死桩身僵,我力透重心。其三,彼高架盖顶,我力向死角。此可遇不可求,非陪形老辣,知力知劲者不可为,乃平常一力之关系耳,非内家最高境界。然不知形体变化者亦可为之,皆傻徒依样送身送力,为师照此葫芦画瓢,自诩内功纯厚之内家高手,号称大师,宗师等等,此固定模式毫无实战意义,只增笑料耳。如乒乓运动中的扣杀球技,非自己扔球或别人按样给球而扣杀者。学者详辨为要。
武学小词典:
基点:受地球引力影响,保持人体运动状态的支撑点。正常站立情况下,两个脚分别就是两个基点。
死角:人体运动中,为了自身稳定不致跌倒,对形体在不断地调节。不能或不易调节的角度范围,就是死角。
重心:受地球引力影响,人体质量的重量中心。静止状态的重心和运动中的重心不在一个点上。
重心趋向:人体向那个方向运动,其重心必然先偏向那一边。这种重心的偏移,就是重心趋向。
力点:实战中,拳脚兵刃相撞,其力的作用点,就叫力点。力点分为发力点和受力点。两点实为一点。
力:非物理意义中的解释。指武学特定环境中,由人体肌肉伸缩,骨骼支撑的相互配合,通过人体外形运动变化表现的力的形式。
发力:含有攻击性质的人体力。
化力:含有防御性质的人体力。
发力系统:实战中,人体调节任何有效发力的组织群。
化力系统:实战中,人体调节任何有效化力的组织群。
形体变化:实战中,由发力系统和化力系统的调节产生的力的变化,就是形体变化。
桩:指武学特定环境中,双腿合力于胯。就是桩。
力距:力的加速过程所需的空间距离。
发力区域:在对方拳脚兵刃制约的情况下,我所能调整的发力部位和打击范围。
劲:指武学特定环境中,由人体基点蹬力与腰胯合力的相互配合,表现的力的形式。
劲路:指武学特定环境中,一方劲作用于另一方重心的传导过程,就是劲路。
劲路变化:实战中,因一方重心,基点,死角的不断变化,引起另一方劲路的不断调节。就是劲路变化。
剑论
善战者,无赫赫战功。何也?全在攻心而谋取全局,毫无杀伐之意,非在杀生。欲攻心,需洞察其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