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主将哈里森将军追到跟前一看英军阵势,便已猜出英军的葫芦有多深浅。他下令詹姆斯.约翰逊(蒙托.约翰逊的弟弟)带领肯德基骑兵枪手向英军步军发起冲锋。印第安战士立即从侧翼攻击美军,无奈美军势头超猛,一次冲锋就突破了英军步军的防线,那门6磅火炮还没有来得及打出炮弹就被美军控制。饿着肚子疲惫不堪的英军将士毫无斗志,很快就垂头丧气地放弃阵地向后退却。几乎与此同时,普罗科特和250名亲随从战场上拔腿就跑,其余英军干脆也不跑了,就地投降。
特库姆赛和他的印第安战士还在沼泽地里继续同美军战斗。这时,理查德.蒙托.约翰逊带领20多骑骑兵偷偷脱离美军大部队,直插印第安人的阵地。特库姆赛和印第安战士掉转滑膛枪朝着约翰逊的骑兵一阵齐射,打死打伤15名美军,约翰逊本人也身中五弾。约翰逊的后继人马先是深陷沼泽,但幸亏沼泽不大,很快冲了出来。詹姆斯.约翰逊一看英军跑的跑降的降,也一同过来攻击印第安战士。就在美军冲出沼泽的瞬间,特库姆赛突然被人打死。英军正规军的溃败和头领特库姆赛的战死很快在印第安战士之间传开,树倒猢狲散,印第安战士的抵抗立刻土崩瓦解。
在这次英军的伏击战和美军的追击战中,英军共有12人被打死,35人受伤,被俘442人。印第安战士有33人抛尸沙场,还有几具印第安战士包括特库姆赛本人的尸体已被印第安人带走。特库姆赛可能是被上校约翰逊击毙的,不过没有证据。另一位独立战争时期的老兵威廉.怀特莱(William Whiteley)也声称打死了特库姆赛,因为他是主动请缨杀向印第安阵地的人。在冲向印第安战士之前,他还请求哈里森将军如果他战死沙场,就切下他的头皮送给他老婆。
泰晤士河战役之后,美军骑兵部队继续向前追击英军,并放火焚毁了摩拉维亚镇。这座居住着信奉基督教的芒西印第安人(Munsee)村镇本来与这次战争毫无关联,却遭到美军惨无人道的毁灭。美军乘胜追击了一阵,突然想起自己的服役期已到,于是返回底特律,按下不表。
美军这次取得胜利之后,重新控制了西北边区。特库姆赛死后,他所创立的印第安联盟从此一蹶不振,终于解体,势同散沙,与英军并肩作战的同盟关系不复存在,自此印第安盟友退出了这次战争的舞台。哈里森随后同底特律一带的几个印第安部落酋长或代表签订了停战协议之后,把队伍拉到了尼亚加纳一线,自己回到华盛顿,领受了英雄般的一切荣誉和实惠。事后,哈里森与美国战事国务卿发生了一点小矛盾,正好卸下了前线带兵打仗的责任,一心营造总统梦想,并最终当选成为美国第九任总统。理查德.蒙托.约翰森由于击毙印第安首领特库姆赛立了头功而当选为副总统。
英军主持西线战场的主将普罗科特带着他的246名亲随逃到格兰德河(Grand River)一带,后来投入到尼亚加纳战线围攻埃利堡,结果一次弹仓爆炸中,这些从西线撤退下来的幸存者大多被炸死,普罗科特所领的第41兵团就此报销。1814年,普罗科特在军事法庭上被控指挥不当、玩忽职守、撤退无序、不事军备,以及在摩拉维亚镇布防失效等罪名,判刑六个月,剥夺一切军功职衔。
不说美军在西线战场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单说安大略湖上英美水军的争夺战也是水涨船高。战争伊始,英军在安大略湖上一小股舰队就已经占据了很大优势。美军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在纽约州的萨克特港(Sackett’s Harbor)建立了海军基地,任命海军准将伊萨克.强西(Issac Chauncey)全权负责从纽约港抽调过来的海军船员和造船工人3000多人昼夜不息地打造战船和水军装备。强西不负厚望,仅仅在45天之内就监制成功了11艘战舰,很多艘小船和运输船。
美军终于在安大略湖上拥有了一支像样的水军。强西和迪尔本迫不及待地驾驶着刚刚建造好的战舰,满载着也是零时攒凑起来的海军部队,穿过安大略湖,目标直抵上加拿大首府所在地约克镇(今天的多伦多)。
原来在这次1812年爆发的美加战争期间,安大略湖成为了英美两军争夺的前线,是英军从魁北克向西部各军提供后勤供应的关键枢纽,谁控制了安大略湖,基本上就决定了上加拿大的命运。1812年,巴洛克将军就是通过安大略湖水上安全运输线路,把一批批小股部队快速运往受威胁的前哨战,各个击破美军进攻,取得了几场关键的胜利。
要想全面控制安大略湖,美军必须战胜安大略湖上隶属“海洋诸省”的皇家海军,攻占海军基地和船坞,摧毁港口里停靠的所有船只。英军早就着手在金士顿建造单桅战船,并在约克镇另建一处海军基地,来抗衡美军水师将领强西的舰队。可是“海洋诸省”的战舰尚无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和水手,不愿和强西直接面对面较量,正好冬天湖面封冻,双方军舰只得停靠在港口里无所作为。
而对于美军来说,强西打造的水上舰队已然就绪,若延误时日,英军援军一到,美军就丧失了控制安大略湖的绝佳机会。
1813年1月13日,新上任的美国战事国务卿约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认为形势开始有利,计划调遣7000人的兵力集中从陆路进攻金士顿港口,配合强西率领的舰队,在圣劳伦斯河冻冰解封英军大队援军到来之前抢先攻占金士顿,切断英军水路,使英军在西部前线的兵力得不到补充,置上加拿大的英军于腹背受敌的情形之下,然后进攻约克镇和乔治堡(尼亚加纳河口)。
阿姆斯特朗会同强西和亨利.迪尔本商议进攻计划。前线水陆主将强西和迪尔本都赞同进兵,但对攻击目标则持保留意见。阿姆斯特朗本意想直接进攻金士顿,干脆切断上下加拿大之间的联系,而强西和迪尔本则十分慎重,对攻击目标另有选择。
此时,英军统帅乔治.普雷沃斯特(George Prevost)也沿着封冻的圣劳伦斯河前来视察上加拿大战事。自英军主将巴洛克战死之后,雪佛负责上加拿大地区的所有军务事务,但随后因病魔缠身,无法主持军务活动,这让普雷沃斯特很不放心。普雷沃斯特身边只带了几支小小的增援部队,在行进到金士顿下游靠近美国纽约州一边的奥登斯堡(Ogdensburg)时,给驻守在城堡内的美军以重创,打伤两名美军将领,赶走美军,攻占了这座城堡,放火烧毁了美军停在城堡港口冰冻江面上的舰艇和帆船,带走了大炮和军用物资。
这一仗本来也是一种赌气行为。美军已经对英军在冰冻的河面上凿冰开路习以为常了,总是嘲笑英军如此进兵方式,援军到时,前线的将士早就成美军的刀下鬼了,看看时日尚早,于是不以为意继续纵酒狂欢。没想到英军这次不但进兵神速,而且对美军的这个小小城堡发起了攻击。美军猝不及防,勉强打了几炮,无奈英军迅速形成包围之势。美军见势不妙,马上撤出城堡,民兵就地化兵为民,英军自此控制了奥登斯堡周围地区直至战争结束而撤离。
普雷沃斯特攻克奥登斯堡的消息传来,强西和迪尔本立刻紧张起来。显然,普雷沃斯特带领的援军非同小可,正好这时美军的情报称驻守金士顿的英军常规部队就已经有6000多人。他们预料普雷沃斯特的到来就意味着美军刚刚建造的萨克特港将要受到攻击。
因此美军更加坚信攻击金士顿是不合时宜的,于是坚守萨克特港闭门不出。普雷沃斯特一路顺风顺雨来到上加拿大一看,雪佛身体状况已有好转,于是对城防重新调整了部署,面授机密于雪佛将军,然后只身返回了魁北克。
这时美军再次获得情报,说金士顿守军其实只有600多正规军和1400多名民兵。可是,上一次的情报已经深深刻印在强西和迪尔本的脑海里,他们宁愿相信金士顿有6000多守军的可能性,对第二次情报不以为意,即使泽布隆.皮克(Zebulon Pike)带领两个旅的援军自普拉兹堡,穿山越岭,冒着刺骨的寒风赶到,迪尔本还是觉得美军有效战斗力还远远没有达到7000人的作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