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知道他在等什么,他想了一下,又跟督邮汇报说自己和弟兄们与黄巾军战斗三十余次,“颇有微功”,因此才做了这县尉。
“颇有微功”四个字刘备说得意味深长,既有自炫之意,也有委屈之情。他希望督邮能听懂自己的意味深长。
可惜很遗憾,督邮没能听懂。因为他破口大骂了。他骂刘备伪称皇亲、谎报军功,正是朝廷接下来要淘汰的“滥官污吏”。 督邮破口大骂的时候张飞就在旁边,张飞从来没见过一个人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骂另一个人,就像骂自己的孙子一样。张飞怒了。
一般来说,张飞在愤怒之后是要出手伤人的,只是这一次和上次一样,他依旧未遂。
不是刘备拦他,而是刘备晕倒了。
被督邮骂晕过去了。
张飞只得出手救人。他伸出自己粗大的食指猛掐刘备人中——一刻钟后,刘备悲愤交加地醒来,长叹一声:我真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的玄孙啊,督邮他……他怎么不信呢?!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相信另一个人,有时候很难,有时候很容易。
对督邮来说,他的衡量标准是银子。
或者说,他只相信银子——有银子,刘备说什么在他听来那就是什么,哪怕是把自己说成汉景帝本人都没问题;没银子那就对不起了,说什么偏不是什么——晕过去也没用。别跟我来这一套,这年头,晕过去太容易了,双眼一闭往地上一躺就行——可这,有银子金贵吗?
为了银子,督邮决定来一招狠的。他把县吏捉了去,严刑拷打,让他污告刘备害民。
县吏没有污告。因为刘备在安喜县处处以皇叔爱民如子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吃的还不如他好,他实在是不忍心污告。
督邮于是加大了拷打的力度。如果说在此之前,督邮搞道刘备是以敛财为目的的话,那在此之后,则纯粹是以泄愤为目的了。什么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的玄孙,我要让你乖乖求上门来叫我爷爷。督邮做如是想。
但是他很快就失望了。何止失望,简直是痛苦。
因为找上门来的是张飞。
张飞没有叫他爷爷,而是他叫张飞爷爷。
第一次,细皮嫩肉的督邮知道被严刑拷打是如此的痛彻心扉,更何况拷打他的那个人是屠夫张飞。
督邮晕过去了。真晕过去了。在张飞看来,督邮的晕姿一点都不飒爽。很臃肿,臃肿得像一头肥猪。
应该这么说,张飞这一顿毒打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刘备和关羽的命运。他们再也不能在安喜县呆下去了。毒打督邮那是要被问罪甚至问斩的,作为张飞的结拜兄弟,县尉刘备也是难辞其咎。
他们只得又上路了。
在这个时代,“在路上”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常态,特别是对梦想追逐者而言。而另一个严酷的事实是,定州太守在获知安喜事件后,很快就向刘关张三人发出了通缉令——厄运,再一次对他们如影随形。
慷慨激昂害死人
刘陶哭了。
在灵帝最欢乐的时刻。
当时的灵帝正在自家后花园里与十常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真真一副欢乐颂的表情。当然,没有人知道灵帝心里是真欢乐还是假欢乐,但起码从表面上看,是欢乐的。
十常侍也认为理当如此。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们,灵帝在他们面前不敢不欢乐——哪怕是强作欢颜,也要做好陪吃、陪聊、陪笑工作啊。
谏议大夫刘陶却在这样喜气洋洋的时刻,哭了。
他倒不是哭灵帝的“三陪”行径,而是为国势而哭。“国势不可为”不是一日了,自十常侍以天下为己任之后,很多对黄巾军作战有军功的军官们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下岗已是指日可待——因为他们无意间得罪了十常侍。
在这样的时代,其实没有多少人愿意得罪十常侍的。十常侍之所以有被侮辱与损害的感觉,仅仅是因为索贿未遂。
不错,朝廷是下令嘉奖有功人员,但随后十常侍授意出台补充文件:凡是因为军功而擢升为官员的,一律淘汰下来。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意味深长的补充文件,其意味深长就在于,不能从正面去解读,只能从反面去理解——要想不被淘汰,拿银子说话。
有人拿银子说话了,他们的官职得以保留;有人不肯或不屑于拿银子说话,结果只能是下岗。
刘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岗的。皇甫嵩、朱隽等官员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岗了。
帝国官场的黑暗让谏议大夫刘陶悲从中来。
更让他悲从中来的是帝国局势。长沙的区星反了,渔阳的张举、张纯他奶奶的也反了。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大将军,很有和帝国分庭抗礼的意思。谏议大夫刘陶闭上那双忧国忧民的眼睛,一个成语刷刷刷地跳入他脑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现在的国家形势,那就是燎原的形势啊……可要命的问题则在于,皇上不知道帝国大厦火势又起——十常侍隐匿了所有的告急奏章,只告诉灵帝天下太平,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政治任务就是喝酒。且把酒言欢,看人生几何。
刘陶终于痛哭流涕地跪倒在灵帝面前——他实在是不忍目睹了。悲愤交加的刘陶向灵帝指出了两个事实:一、天下危机,当前的形势不是小坏,而是大坏,帝国大厦火势正熊熊燃烧,他奶奶的都快烧到屁股了;二、十常侍祸国殃民,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灵帝面无表情地听罢,把酒樽重重一摔,心里忍不住一声长叹:
又一个张均出现了。现如今,帝国怎么到处泛滥着廉价的慷慨激昂——这究竟是爱国还是救国?灵帝无法判断。
十常侍逼他作出判断。他们又一次在他面前齐刷刷地跪下了。
跪得那叫一个源远流长——十常侍让灵帝做一道选择题:或者杀了他们,或者杀了刘陶。二选一,没有第三条道路。
灵帝举起酒樽,呵呵笑了,笑得那叫一个声泪俱下。笑完,他把酒樽一扔,喝令手下,让刘陶停止呼吸。
但是很意外,刘陶没有停止呼吸。
因为,司徒陈耽出手了。司徒陈耽在行刑手即将动粗的时刻,出手制作了其野蛮行径。
当然了,这只能算是一次短暂的行刑意外,因为如果没有灵帝的最终首肯,行刑手随时可能再次动粗。
陈耽便正气凛然地去见灵帝,然后说了几乎和刘陶说过的一模一样的话。说这话时,陈耽可谓一脸的慷慨激昂。
陈耽以为,任何人都会被自己的慷慨激昂所打动,只要他还是一个人。
但是几天之后,当陈耽在牢里陪着刘陶一起喝下断魂酒时,他才突然明白,皇上不是人,是天子,天子是不可能明白人间的喜怒哀乐的……
唉,在这个世界上,要成一件事,看来仅有慷慨激昂是不够的。有时候,慷慨激昂非但不能救人,还能害人。陈耽大彻大悟。
只是这样的大彻大悟,来得太晚,也太沉重。晚到他都快停止呼吸,沉重到他以生命做抵押——真是令人不胜感慨、唏嘘之至。
就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如电光石火般转瞬即逝时,刘备的命运也在机缘巧合中发生着逆转。
自从被定州太守通缉后,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二人惶惶如丧家之犬般东奔西走,试图找到一个落脚点。但是定州已无他们的藏身之所。百般无奈之下,他们逃到了代州,躲在刘恢家里静观时局发展。
时局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头落地的过程。陈耽死了,刘陶死了,无数反对十常侍的人都死了。刘备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觉得人生真是机锋处处,出头者必死。
便韬光隐晦,不再出头。任张飞如何的蠢蠢欲动,拍桌子骂娘,刘备是我自巍然不动——直到有那么一天,刘备终于等来了命运的转机。
那是朝廷终于知道帝国大厦火势凶猛的消息,灵帝也拍案而起,号令征剿。幽州牧刘虞带领人马杀气腾腾地奔赴渔阳,准备一举将张举、张纯拿下。刘备则混迹其间,一脸的精忠报国。
这里交代一下,刘备之所以有机会效力于幽州牧刘虞,应归功于刘恢。是刘恢向刘虞推荐了刘关张三人,希望可以让他们有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刘虞答应了。刘虞认为,这样的时代,是为我所用的时代,他没有理由不答应。
接下来的事实活生生帝证明,刘虞的选择是正确的。在渔阳大战中,刘关张三人可谓立下汗马功劳——张举、张纯都死翘翘了,渔阳重新歌舞升平。
真正的歌舞升平。
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刘备欣喜地发现,他人生的又一春来临了。因为战功卓著,他受到了朝廷嘉奖,从一个在逃通缉犯摇身一变为别部司马,守平原县令。
不过,此战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刘虞,他被封为了太尉。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次两个审时度势者选择的胜利、眼光的胜利。因为不管是刘备还是刘虞,他们都提交了一份正确的答卷,并且还都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分数。
有一个人汗流浃背了
中平六年的四月,灵帝百感交集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