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口之战】
朝廷决定派刘蓉接替瑛棨的职务,担任陕西巡抚。
刘蓉这个人,可能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领兵作战,而且居然还成了一个名将。因为他自己为自己规划的道路,本来是要成为一个像于丹,易中天那样的学术超男超女。
刘蓉最擅长的是考据学,这门功夫,说穿了就是把一本古人写好的书籍,拿出来逐字逐句的研究,看看哪些话是正确的,哪些话是错误的,哪些话出在哪里,哪个标点符号又没有打对,当然,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这门学问可以说是汉语学中最复杂的一门学问,也是最没用的一门学问。
说它复杂,是因为你必须知识面极广,博古通今,你才能够在古人写的那些名著中,指出每一句的对错,发现它们的来源,说它没用,是因为别人书都写好了,你看就是了,好坏都是自己的感受,还再逐字逐句的研究它有什么意义?鸡蛋里面挑骨头,纯粹是浪费时间。
所以刘蓉对自己本来的定位是,杰出的理学家,考据学家,可是没有想到,时势弄人,一个书生,有一天居然也成了统兵大将。
当他的学术搭档,好基友曾国藩在湖南建立湘军以后,刘蓉就跳出了学术的象牙塔,投奔曾国藩的麾下,为曾国藩操办钱粮,而且还不领工资,好多年都分文不取,免费为国家打工,放在今天,应该也算是一个道德楷模了,和他理学家的身份完全相符。
咸丰五年,曾国藩被太平军围困在南昌,他们这个学术圈的另一个好基友罗泽南,这时也投笔从戎,募集了一队团练,前去增援,由于缺乏统兵将领,于是就只有任命刘蓉统领湘军左翼,再加上统领右翼的李续宾,三个人都是理学家,咬文嚼字的书呆子,从小到大都没有打过架,这时也怀揣板砖,和流氓土匪出身的叛军一阵群殴,居然把对方打得头破血流,实在是出乎大家意料。
不过在战斗中,刘蓉的弟弟刘蕃牺牲,不久他父亲也去世了,刘蓉暂时离开了战场,守孝的同时,他也开始研究学术上的一些终极问题,比如菁菁学子,到底该读青青学子还是精精学子,敬赠和惠赠的正确用法等等,虽然曾国藩再三邀请,他却不愿再次出山,战场的残酷,让他对作战显然失去了最初的兴趣,他希望还是在象牙塔里,继续他的理论研究。
但是生逢乱世,像他这样的人才,是没法安心搞学问的。不久之后,云南昭通的李永和蓝大顺发动起义,攻入四川,一度兵力多达20多万人。关于这两个人到底是不是穆斯林,史学界意见不一,但是他们和穆斯林叛军有联系,这点是大家公认的。
于是朝廷派湘军大佬骆秉章前往平叛,而骆秉章帐下缺人,于是就一封又一封的写信,请刘蓉务必出山,而刘蓉看到天下已经乱成这个样子,躲在象牙塔里搞学问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再次投笔从戎,来到了四川。
一来到了四川,骆秉章就把所有的军权全部交给了他,他自己则集中精力,负责行政和后勤。而书呆子出身的刘蓉,居然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打得李蓝叛军丢盔卸甲,只能盘踞在偏远的山区。
紧接着,石达开又率领10万大军进入了四川,但是这个久经战阵的名将,居然不是书呆子刘蓉的对手,被他打得抱头鼠窜,最后被围在了大渡河前,被迫向刘蓉投降,被押往成都凌迟处死。刘蓉一时名满天下,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高峰。
由于西北穆斯林叛乱越演越烈,而多隆阿虽然能打,毕竟只有一万余人,分身乏术,其他的清军全是酒囊饭袋,败绩连连,搞得朝廷压力山大,于是慈禧太后心想,既然刘蓉这么能打,就让立刻他前往陕西,担任巡抚,助多隆阿一臂之力。
于是刘蓉就带领得胜之师,沿广元剑阁北上,去增援多隆阿,重点对付盘踞在汉中附近的李蓝和陈得才的军队。
在刘蓉带去的人中间,我们要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另一个奇人黄鼎。这个人是崇州乡下的一个秀才,也可能是一个举人,史书上记载的有点混乱。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他是乡下的一个财主,和四川的另外一个著名的大财主,刘文彩家相距不远。
当叛军云集四川的时候,骆秉章号召四川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于是黄鼎就在家乡募集了两三百号人,扛着长矛大刀,就奔扑川南前线,跑到了宜宾附近的时候,石达开的部队已经窜入了今天的凉山州彝族地区,清军的主力部队已经不在这里了。
当地官员看他这么辛辛苦苦的跑来,挺过意不去的,就给他封了个小官,大概类似于今天县教育局的一个科级主任之类的职务。
但是黄鼎才不在乎这个,他的心思是要上战场打仗,报效国家,于是就带着这两三百号人,又奔赴大凉山,去找刘蓉的主力部队。
可是一进入了丛山峻岭的凉山州以后,由于这里当时还是蛮荒之地,住的都是少数民族,信息闭塞,语言不通,他这帮人全迷了路,就在山区里瞎转悠。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当地的一个彝族土司,两个人一见如故,连喝了三天三夜的酒,居然变成了好基友。不知道黄鼎和土司说了些什么,那个土司居然一高兴,派了一个管家,带着几百个娃子(奴隶),也加入了他的部队,而且给他指路,让他终于找到了刘蓉的部队。
而这个时候松潘的土司恰好发动了叛乱,刘蓉和石达开正打得激烈,抽不出兵去,就给了黄鼎一些鸟枪抬炮,让他带着这群乌合之众,先去应付一下,也没有对他抱有什么太大的指望。
没想到这群人居然甩着双脚,一路翻山越岭,速度快得惊人,只用了平常一半的时间,就赶到了松潘,然后又神奇的打败了叛乱的土司。
当黄鼎压着叛变的首领,得胜回到成都的时候,骆秉章看到这群奇形怪状的家伙,居然也能打仗,而且打了胜仗,惊讶得合不拢嘴,于是就把他收编为正规军。由于黄鼎字彝封,于是他的部队就叫彝字营,实在是冥冥之中,有点儿天意。
扶王陈得才,现在急切的想要南下,因为曾国荃在南京城下,和李秀成激战了46天,最终打败了李秀成,成功的在南京城下,站住了脚跟。
而扶王陈得才的部下,是以前陈玉成的主力部队,在太平军中,算是最能打的部队,所以洪秀全从南京一个又一个的命令,让他迅速回京勤王。
但是第一次南下勤王出师不利,大军走到了长江边上,就遇到了曾国藩的手下,杨岳斌带领的水军,把长江封的水泄不通,连续换了几个渡江点。曾国藩的水师都及时赶到,使他们无法渡江,被迫再次返回陕西。
但是刚刚回到陕西不久,他们就得到了南京的局势日益恶化的消息,当他们企图再次南下的时候,事情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刘蓉带着四川来的湘军,堵住了他们,上来第一仗,就是一场硬仗。
和多隆阿的部队不同,刘蓉带领的湘军和陈得才的部队装备水平,相差没有多大,双方都是以燧发火枪为主,辅以鸟枪,抬枪,区别在于刘蓉的部队拥有大量自制的劈山炮,一种前膛装的滑膛火炮,而陈得才的部队,由于需要快速的机动,基本上没有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