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来话长,前面我们介绍过洪秀全的基督教导师是美国传教士罗孝全,所以,当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以后,整个西方世界都为他倾倒。
原因有三个,第一,洪秀全的起义被他们当作了基督教在中国的起义,所以所有的新教国家民众,想到大家信仰相同,都自觉不自觉的从感情上支持他。
第二,当时的欧洲进步运动风起云涌,整个社会都以谈革命为荣,马克思就在几年前发表了《***宣言》,所以马克思一听到洪秀全发动了起义,立刻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把这场起义定性为革命运动,让整个进步阶层,都为之着迷。
第三,之前由于要和大清王朝打仗,逼迫他们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以西方的各种宣传工具,都开足了马力,把大清的满人统治,抹的一脸污黑,所以很自然的,就把洪秀全当作了正义的力量,上帝的使者。
特别是洪秀全的胞弟洪仁�1859年左右,到达天京(今天的南京)以后,达到了一个高丨潮丨。一是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之中,西方对大清帝国恨之入骨,对同一战线的人,都极感兴趣。二是因为洪仁纠淳褪且桓鲈谖鞣接兄鹊拇淌俊�
洪仁�
洪仁缒暝谙愀郏尤肓嘶浇痰穆返伦冢芩狄豢诹骼挠⒂铮驮谥泄痰幕浇檀淌抗叵得芮校谌ψ幽诘目诒芎谩�
再加上他刚到南京,正赶上了太平天国的权力真空期,正好东王之乱结束,石达开又出走,洪秀全又没有管理能力,急需一个能人来帮他解决危局。
所以洪仁坏剑捅缓樾闳灾厝危晌颂教旃牡诙咽帧9缓槿市桓褐赝晒ψ橹酥彝趵钚愠珊陀⑼醭掠癯闪闲卸鹆饲宄慕贝笥�
接着他又发表了《资政新篇》,强调向英国学习技术,向美国学习制度,以基督教新教立国,欢迎基督教传教士和各国商人来太平天国做生意,愿意和西方各国结盟,共同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
他的这些文章,被基督教传教士发表在西方的主流媒体,诸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一系列报刊上,顿时好评如潮,在西方民间掀起了一股强大的要求支持太平天国的浪潮。
再加上基督教传教士回国后到处宣传,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向往,比如后来担任了清军洋枪队首领的华尔,就是听了传教士罗孝全在美国各地的演说,决定来中国投奔太平军的。
但是后来造化弄人,他受中国最早的银行家杨坊的委托,组建了一支佣兵部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洋枪队,站到了太平天国的对立面,后来还居然娶了杨坊的女儿,归化了中国籍,做了清朝的武将。
所以,当忠王李秀成攻下苏州的时候,一群在上海的基督教传教士激动不已,冒着生命危险,划着小船,不顾江面上漂满了的死尸,前来拜访李秀成,近距离的观察太平天国。
然后他们感到非常满意,忠王李秀成不仅仅按照洪仁轩的指示,热情的接待了他们,让他们不用下跪,而且亲切的一一握手,还让他们看到了太平天国严守基督教的生活方式,把孔教,佛教,道教的偶像砸的粉碎,把庙宇改成了教堂,让所有的人都必须礼拜上帝,严守安息日规则。
而且忠王李秀成告诉他们,他会一路进攻到上海,和洋人们直接建立联系,他愿意和英法美等国结盟,接受他们的所有条约,一起消灭大家共同的敌人,腐朽的满清王朝。
于是这些人异常兴奋,看到了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从此开始上下奔走,四处游说,为他牵线搭桥,而且不仅仅如此,当他们再次回到苏州的时候,洪仁轩亲自来接见了他们,用流利的英语向他们保证,会把洪秀全那些瞎编的教义剔除出去,保证将来在中国传播的,一定是原汁原味的基督教教义。
对于这些人来说,这是他们的毕生梦想,所以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西方国家支持太平天国,这就有了李秀成准备进入租界区和英国驻华代表谈判。
但是当李秀成靠近租界的时候,突然一阵枪弹打来,搞得他莫名其妙,不是说的好好的,邀请我来谈判的吗?
开始以为是误会了,于是大家赶快又是举白旗,又是举十字架,然后用英语喊话,可是没人回答,枪弹却越来越密集,打倒了很多人,连李秀成都挨了一枪,被迫落荒而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英国人内部,在对待太平天国的方针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社会舆论虽然被忽悠的支持太平天国,可是英国的有一部分官员,却是务实的,他们觉得,你信啥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正不正义与我无关,唯一要紧的是,谁能让英国赚到最多的钱,我们就帮谁,如果都差不多,我们就谁也不帮。
由于这个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大清帝国已经低头认输,协议也签得巴巴实实,商业恢复了正常,该赔的款也已经履行,虽然清朝拿不出这么多钱,但是用海关担保,这些利益早晚都可以兑现。现在舆论突然又要政府去支持一个陌生人,到底可不可靠,谁也不知道,既然这样,又何必节外生枝呢?
而且英法联军的总指挥额尔金勋爵,个人的好恶也起了很大的关系,作为一个世袭贵族,地地道道的保守派,他对一切的革命和造反都深恶痛绝,特别是他带着舰队沿长江逆流而上,前往汉口检查协约的执行情况时,看到沿途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触目惊心,本能的把这一切都怪罪于太平天国造反带来的。
额尔金
而且在他路过南京时,太平天国那种急于和他们交好,迫切的希望他们提供武器和支持的态度,让他这种贵族出身的自大狂,看不上眼。
而且他觉得他们是下里巴人,野蛮粗俗,又装神弄鬼,而且把欲望全都写在脸上,又直来直去,一点儿都不优雅,令他反感。
相反,倒是清朝官员那些繁文缛节,装模作样,更符合他的上流品位,让他觉得更自在一些,因为作为一个老贵族,他更擅长这些。
这种情绪也影响了他在上海的弟弟,他严厉的痛斥上海的基督教传教团体,特别是他们的头目埃约翰,让他不要到处去煽动英国支持太平天国。而且他和英国驻上海的另一个官员,英国驻上海领事密迪乐也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
密迪乐在中国有一个庞大的情报网,他知道,除了曾国藩,满清已经没有可以动用的军事力量,所以他相信只要没有外力介入,太平天国一定会击败满清王朝,所以英国绝不能站错队。
因此他热衷于促成双方的交流,并且把李秀成写来的信两次转交给了卜鲁斯,但是这两封信卜鲁斯都拒绝拆开,所以就出现了一个诡异的局面,英国驻上海领事密迪乐默许传教士邀请李秀成前来谈判,而英国驻华全权代表卜鲁斯拒不接触,不让进租界。
但是这些事,传教士可不会告诉李秀成,而且他们也不一定搞得清楚,所以李秀成兴冲冲的赶来,莫名其妙的挨了一顿枪子,差点儿丢了性命,只有垂头丧气的回去了,一路上只能骂洋人背信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