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去收复新疆,集中精力完成了中国的现代化改革,我们大概率会打赢甲午战争,因为那样的话,北洋水师的规模就会是后来的好几倍,日本就永远没有任何机会打赢,更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了。
而且一旦有了足够多的钱,大量建造了自己的造船厂,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引发工业革命,就会让中国提前迈入现代社会。
而且从很大的可能上来说,中国就会走上另外一条路,可能我们现在就会有点像英国,还是大清帝国,但是已经发展成一个君主立宪制的,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国家,朝鲜和越南就不会从中国的手中失去,很可能就变成了我们的苏格兰和威尔士。
但是,如果采纳这个决定,我们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那样的话,今天我们的国境线就会在长城左右,我们将会失去1/3的领土,西藏和内蒙都会保不住。
而且如果我们不去收复新疆,伊斯兰势力就会东进,最终我们还是要和它发生决战,战场很可能是在蒙古,青海或者宁夏,到时候会发生什么结局,没人会知道。
所以,伊斯兰教势力在整个清代,一直是藏在帝国背后的一把刀,每次到了关键时候,他就背后给你来上一下,让你不能全力的跟其他敌人去作战,最终被你的关键敌人打倒。
而李鸿章之所以不主张收复新疆,还有另外两个考虑,他认为收复新疆在财政上是一个无底洞,第一,左宗棠孤军远征,距离后勤基地上千公里,风险太大,很有可能被击败,一旦被击败,伊斯兰教势力很可能趁机攻入内地,那样就必须要花大量的资金,重新组建军队来防御。
第二,即使收复了新疆,也不可能禁止伊斯兰教,而不禁止伊斯兰教,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容易经常发生各种冲突。如果想省事,又必须依赖伊斯兰教的上层势力来帮忙,反过来就给他们做大的可能,就会让他们再次有了叛乱的力量,他们一定就会在你虚弱的时候发动叛乱,然后你又必须镇压,这样周而复始,永无宁日,最终会把国家拖垮,导致清廷永远没有足够的钱,去搞海防建设,最终会被自己最重要的敌人日本打败。
但是左宗棠不这么认为,第一,他相信自己的军事才能,他认为通过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湘军有能力打败穆斯林。第二,他认为在新疆应该建省,实行中央直接管理,放弃以前通过伊斯兰教上层人物间接管理的方式。第三,他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内地移民,安排军队驻垦,改变新疆的人口比例和宗教信仰,最终确保新疆回到中华文明的怀抱。
辩论的结果,最后是清朝决定了疆防和海防并重,还是必须收复新疆,毕竟李鸿章的建议,有点像壮士断腕,是很难下这样的决心的,而且很多事,都是后来才发生,当时谁又能知道呢。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这个决定让大清帝国失去了优势,力量被一分为二,无论是对日本还是对伊斯兰教势力这两个敌人,都变成了势均力敌,胜负全要看运气。
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保住了新疆,但是也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始终不能拿出比日本更多的钱,去发展海军,发展现代化工业,而战争在本质上就是拼的钱,最后在甲午战争即将爆发的三年之前,大清帝国实在有点儿耗不动了,暂时停止了给北洋水师拨款,导致最终输掉了甲午战争,从此彻底拉开了两国之间的差距。
在这个关键的二十年之中,没有什么比钱更重要的事了,日本人的每一分钱都投入了购舰之中,而大清帝国却要把一分钱扳成几瓣用,既要跟日本拼海军,又要对付伊斯兰教势力,还要支付平定穆斯林叛乱以后,各地急需的重建费用,所以看起来大清帝国体量大,很有钱,可是这么一分以后,反而不如日本有钱。
虽然我们还能举出很多导致战争失败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两线作战,以及随后为了维持占领和重建,所花费的这笔巨大的开支,挤占了大清帝国财政的大部分资源,剩下可支配的资金和其他众多的需求之间,就显得有点杯水车薪,而海军要想随时从中分一杯羹,也变得岌岌可危。
因此在和日本的海军的竞赛中,必须要让所有的人都高度统一的认识到,海军的需求就是帝国的最高需求,这是国运所在,不能做错一点事,否则就会被反超,但这对于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认知水平和管理水平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更不用提其中所参杂的权力斗争的因素。
北洋水师
所以为了平衡其他众多需求,清朝政府暂停了对北洋水师的拨款,而日本人就利用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在装备水平上超过了北洋水师,然后他们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敢和大清帝国赌国运,最终他们赌赢了。
伊斯兰教势力,在这个关键时候,助纣为虐,拖住了大清帝国中兴的步伐,最终让日本人超过,让中华民族随后经受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屈辱和苦难的折磨。
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我们的历史中却从来没有被提起,让人唏嘘不已,病因都不知道,又谈何反思呢?
那么,这些在新疆的外来伊斯兰势力到底是些什么人呢?要谈这个问题,一切都要从中亚被伊斯兰化说起。
要非常详细清楚的说明这件事,会牵扯到很多的地名和人名,对于我们绝大多数读者来说都非常的陌生,估计会把绝大多数人都看晕,我就忽略具体的人名,直接用今天的地名来讲,这样大家容易理解一些,但是和今天的这些国家与人民无关,请大家注意这一点。
蒙古人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成吉思汗的一个儿子占领了今天的新疆和中亚五国,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叫做察合台的汗国,名义上奉元朝的忽必烈为正统。
和所有的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一样,不久之后,他们就陷入了分裂和内战,变成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汗国。
一个来自今天沙特阿拉伯的人,自称是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的女儿的后裔,说服了这些蒙古统治者们,信奉了伊斯兰教,这个沙特拉伯人的后代,就成了这一地区世世代代的宗教领袖,从此被称作了“和卓”,就是“穆罕默德的嫡系子孙”的意思。
这些人有些成了当地世俗统治者的同盟,有些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世俗统治者,成为了政教合一的领袖,控制着当地信奉伊斯兰教的群众。
大清帝国自从康熙年间重新收复了新疆,恢复了中国在这里的传统主权以后,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们,一刻也没有消停,不断的挑起大大小小的叛乱,意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直到今天这场斗争也没有结束。
我们在历史书上所说的“大小和卓之乱”,“张格尔叛乱”等等,都是这些人挑起的,每次战败之后,他们就会逃窜出国,在境外继续和境内的伊斯兰教极端势力勾肩搭背,每隔一段时间,他们一旦喘过气来,又会跳出来再次发动战争,搞得大清帝国为了应付他们,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