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3.13继位的资本
公元324年正月,后赵突然对前赵发动了袭击,斩杀了前赵河南太守,并掠民众五千余户返回,刘曜因此怒不可遏,遂发布诏令,宣布和后赵全面开战,并给边境太守掠夺后赵不必上报的权利。
前赵和后赵,这两个强大的政治集团,距离真正的决战已经不远了。
同月,李雄终于从李琀死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这一段时间,他反复思考,反复自责,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李雄认为,如果认定一个人能治理好国家,那就不要拖延,应该第一时间将其放在储君之位。之前如果能将李琀提前任命为太子,那就不可能还让他出兵打仗。因此,在这个月,李雄决定任侄子李班为大成的太子。
(注:李班也是李荡的儿子,从小就有仁孝好学的美名,所以李琀死去之后,李雄便打算让李班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可这个命令刚刚一发,就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否决。大成司徒王达更是坚决道:“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所选的继承人皆为自己的儿子,这并不是他们自私自利,而是完全为了国家的安危着想。为什么呢?因为一旦陛下您选了自己的侄子作为继承人,您的儿子们必然不服,到您百年之后,他们势必会反对新君,进而祸乱整个大成。商有九世之乱,周有宋宣公的先例,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王达说得悲愤交加,可李雄根本不听,这倔强的男人一旦认定了某件事情,就是八头牛都拉不回来。所以在李雄拂袖而去以后,王达哭着对身旁的好友道:“祸乱就要开始了,我大成,完了!”
公元324年5月,前凉之主张茂去世,死前将位置还给了自己的侄子张骏。刘曜听闻此事以后立即遣使往凉州,封张骏为上大将军、凉州牧、凉王,其封赏速度之及时,甚至让人感受到了一丝讨好(因为前赵即将和后赵全面决战,所以这时候必须要安定好大后方)。
可这一丝的讨好并没有换得张骏的尊重,反而使得双方渐行渐远。张骏认为,后赵的整体实力要强于前赵,后赵之主石勒的综合能力要强于前赵之主刘曜,后赵的潜力更是在前赵之上!(注:冀、青、兖、豫、司、雍,这都是古时最富足的地方,而石勒一个人就占据其四,潜力岂是刘曜所能比?再说,古时骑兵为一国不可缺少的主要战斗力,而哪里产出的骑兵最多,战斗力最强呢?当然是西北凉州和东北幽州。当时,幽州已在后赵之手,而凉州,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在前赵之手,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前赵的潜力也比不上后赵)
所以前赵最后一定会被后赵所败。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呢?
念及此,张骏开始秘密遣使往襄国,悄悄和后赵建交。
公元324年12月,代王拓跋贺傉已经成年,可以开始执政了。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部落的酋长早就拥有了可以匹敌拓跋贺傉部落的实力,所以他们大多不服从拓跋贺傉的命令,拓跋贺傉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下迁徙到木根山(内蒙托克托西部)自处。于是,拓跋鲜卑再次陷入了分裂的局面,不过这次的规模要比上一次小一些罢了。
公元325年2月,后赵之主石勒遣使往宇文鲜卑拜见宇文乞得归,并忽悠宇文乞得归和自己共同抗击慕容鲜卑。
众所周知,宇文鲜卑和慕容鲜卑是世仇,双方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不死不休,所以宇文乞得归当即便答应了石勒的请求,并在本月出举国之兵前往攻伐。
慕容廆听闻此事以后立即率军前往迎击。
宇文鲜卑,现在的整体实力已经和慕容鲜卑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慕容廆认为必胜,便命世子慕容皝为主帅,慕容仁为副帅,率整个慕容鲜卑的精锐前往迎击。至于慕容翰,慕容廆是动都不敢动了,生怕慕容翰再立下什么功劳,以此威胁到世子慕容皝的地位。
实际上,宇文乞得归也知道自己现在并不是慕容鲜卑的对手,可这一次有石勒在南方配合夹击,他就不信还拿不下慕容鲜卑!
可事实证明,石勒的承诺根本就不可靠。因为从答应宇文乞得归一直到两个鲜卑族群交战,他后赵都没有一兵一卒北上帮助宇文鲜卑。因此,宇文乞得归在野战中被慕容皝和慕容仁痛击。
这一场战役,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过程,只记载了宇文部败得特别惨,几乎将所有的士兵都折在了慕容鲜卑的地界上,宇文乞得归见再也没有胜利的希望,便只能带着士兵逃回自己的都城。
可这震天功劳在前,慕容皝岂能丢去?这唯一一个能摆脱慕容翰阴影的机会在前,慕容皝岂能丢去?基于此,慕容皝马不停蹄,兵不卸甲,直接率全军猛追宇文乞得归。
据史料所载,慕容皝的部队一举追到了宇文乞得归的都城,再次将宇文鲜卑打得溃不成军。宇文乞得归无奈,只能舍弃都城,率领残部再往西而逃。
这之后,慕容皝凯旋,带着抢来了的百万畜产及数万宇文民众。
慕容皝,终于凭借这一辉煌的战绩奠定了自己登基的资本,也堵住了那些支持慕容翰的酋长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