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2.30东晋的建立
江东方面。
公元316年12月,长安被攻破,晋愍帝投降汉国的消息传到了建康。琅邪王司马睿装腔作势,带着大军去野外居住,亲自穿上铠甲在军队中一顿捂捂扎扎,并向天下发布檄文,做出一种要北伐的样子。可最后因为运粮延误几日便以此为借口取消了本次的行动,并斩运粮督以告慰天下。
当时,天下汉人都因为此事而感到遗憾,只有那些明白事理的人在暗中嘲笑司马睿。
公元317年正月,有一个叫王冲的侍御史从长安逃到了凉州拜见张寔,并称自己是长安投降的前一天,奉晋愍帝之命前来传话的,其具体内容如下:“现如今天下大乱,晋室崩坏,朕无能无德,无法继续带领大晋重复往日的荣光了。不过大晋还没有亡,还有希望。朕从此刻宣布,丞相、琅邪王司马睿代朕为晋帝,一定要带领我大晋复兴!拜托了!另外,封凉州刺史张寔为凉州牧、凉州大督、侍中、司空,希望你能够帮助琅邪王复兴我大晋,不要让朕失望。”
这个口谕到底是真是假我不敢妄言(我个人认为是真的),不过张寔很明显是信了,当真了,并且遣使往建康,将晋愍帝的口谕传达给了司马睿,同时表示自己会支持司马睿。
(注:长安失陷以前,曾有民谣说:‘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等到关中被汉军攻陷以后,氐族、羌族等统统组织集团,开始攻略陇右、雍州、秦州地区,所以汉人之西北边境在一点一点地缩水,一点一点地被吞并。只有凉州安然无恙,始终无人来犯。从此便可以看出现在凉州的强大。可我有一点不明白的是,张寔既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为什么不趁此良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呢?难道他和张骏一样?也是个眼高手低的废物?谁知道呢)
与此同时,段氏鲜卑、慕容鲜卑也都统统遣使往建康,希望司马睿能够继承大统,成为新一代晋帝(这些少数民族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希望能在司马睿那得一份善缘,从而建立自己在中原建立地盘的合法性)。
而司马睿呢?当然不会答应了,而是推推推,一连推辞了三次以后才“勉强”答应暂时为晋王,定都建康,代理大晋朝政,等以后真正的皇帝上位以后他再改掉国号。至于他真正的想法,有点儿政治常识的官员都知道。
至此,也就是公元317年3月,东晋正式建立。
(注:西晋从建到灭共两都,分别是洛阳和长安。而不管是哪个都城,对比于建康,他们都在西边,所以人称为西晋,建康之司马睿建立的朝廷则被成为东晋)
3月10日,司马睿开始大兴人事变动,乃立司马绍为王太子(司马绍,字道畿,司马睿之长子,东晋的第二任皇帝。司马绍至孝,文韬武略,聪明果断又有手段,是一名A级优秀统治者,比他老子不知道强了几何)。
任司马裒为琅邪王(司马睿次子),兼青、徐、兖三州大督,坐镇广陵。
任西阳王司马羕(司马懿之孙,八王中司马亮第三子)为太保。
任司马承为谯王。
任王敦为大将军、江州牧。
任王导为骠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兼管中书监和录尚书事。
任刁协为尚书左仆射(刁协,字玄亮,刚正不阿之直臣,一生皆为中兴晋室而劳心劳力,令我佩服万分。可即便如此,能力也只属一般,因此只能给予B+级大臣的等级)。
任周凯为吏部尚书。
任贺循为中书令(贺循,字彦先,今浙江绍兴人,当代大儒,治理一方之能臣,亦是江东士族之领袖,为司马睿能顺利镇抚江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等等等等还有很多,但都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人事任命,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是时,东晋朝廷中,王导总管机要,王敦总管征讨,司马睿不管什么事情都要与二人相商以后才能做决定,所以东晋王氏的权利足可以和司马睿分庭抗礼。因此,民间百姓都说:“王与马,共天下。”
同月,司马睿封慕容鲜卑族长慕容廆为大单于,并授予其都督辽东杂夷流民诸军事,使得慕容廆不但拥有了合法的身份,还同时拥有了极大的权利。
同月,汉国方面。
自公元310年开始,刘乂居于太弟之位已经整整七年了。这七年中,刘乂有数次差点儿命丧黄泉,可却都坚挺地挺了过来,并且直到现在,他依然占据着储君的位置,从来没有变动过。
最开始,刘粲还不怎么拿刘乂当回事儿,认为自己的父亲早晚都会将这个所谓的“储君”弄下去。可多年过去了,自己的父亲越来越老,身体越来越弱,刘乂这个“储君”却依然坚挺在储君之位上,这使得刘粲如履薄冰,生怕哪天刘聪一个不注意,这皇位可就成了刘乂的了。
所以,刘乂必须死,马上就死!
基于此,刘粲阴谋密令党羽王平欺骗刘乂说京城即将发生内乱,希望他能穿上盔甲以备不测。
刘乂本身就不是什么有心机的人,偏听偏信,所以穿上了盔甲。不仅如此,他还命令东宫所有的属官都穿上了盔甲,以应对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不测。
刘粲见此大喜,乃急告靳准、王沈,说大事已成,让他们速速行动。
二人见此,立即面见刘聪说刘乂准备发动武装政变。说实话,刘聪是不怎么相信刘乂会发动政变的,毕竟他对自己的这个弟弟非常了解,认为他根本就没有发动政变的那个胆量。可如今,东宫满宫上甲,这又不得不让刘聪怀疑,所以一时之间陷入了犹豫之中。
王沈见此立即火上添油道:“陛下,臣早就听说刘乂有谋反之心,也曾多次劝过陛下,可陛下哪一次都不相信我的话,如今,钢刀已经顶到了陛下的脑门上,难道陛下还不相信吗?还请速速行动,不然等钢刀插进我们的脑袋里,那时候说什么都来不及了。”
刘聪虽然只是怀疑,但却不敢赌刘乂没有异心,所以只能听信二人之言,派兵往东宫擒拿刘乂。
当天夜里,靳准、王沈带兵突然袭击了东宫,并将东宫的属官全部抓获。他们用各种残酷的刑法来折磨这些官员,让他们诬陷刘乂,承认谋反的“事实”。众人经不住这些非人类的严刑拷打,只能“屈打成招”,在刘乂谋反的证词上按上了手印。
一个时辰以后,刘聪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证词,然后哀叹一声,对靳准、刘沈道:“朕到现在才知道你们的忠心!看来朕原来真的错了。”
次日,刘聪诛杀东宫所有属官,并废刘乂太弟身份,改封北部王。不久以后,又让刘粲秘密将其暗杀。至此,汉国虽无储君,但任谁都知道,刘粲已经板上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