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8
这篇表文广征博引,结构严谨,同时又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反佛崇儒的鲜明立场和英勇豪迈的大无畏精神,它不仅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是中国历代古文中传颂千古的名篇,限于篇幅,具体的内容这里就不摘录了,各位若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
但很多时候话说得好并没有多大价值—比如我老婆从不吃猪脑,一看到猪脑就要恶心,我要是劝她吃猪脑,肯定会惹来一顿痛骂—我越是把猪脑说得天花乱坠天上有地上无天仙才有得吃,她只会越加生气。
韩愈这次也是这样。
李纯非但不接受劝谏,反而还雷霆大怒—好你个韩愈,竟然将我无比崇拜的佛祖说得一文不值,这怎么能忍!
盛怒之下,他甚至打算将韩愈处以极刑。
好在韩愈平时的人缘还不错,在大臣们的极力求情下,他最终勉强保住了性命,被赶出朝廷,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
也正是在这次被贬的路上,韩愈又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也许李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奉迎佛骨舍利一事竟然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部名作!
不过,就算他真的知道了,估计也未必会在意。
此时的他真正在意的,是修仙。
和很多古代帝王一样,李纯也渴望长生不老,在实现中兴大业后更是如此。
还有那么多的事等着他去做,还有那么多的挑战等着他去征服,还有那么多的快乐等着他去享受…
他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
上有所好,下必知焉。
宗正卿李道古通过宰相皇甫镈向皇帝推荐方士柳泌,说他能制作让人长生的丹药。
李纯喜出望外,马上亲自召见柳泌,并安排他入住长安城内的著名道观兴唐观,让他在那里为自己炼制丹药。
柳泌在兴唐观里捣鼓了一阵,没弄出什么名堂。
他觉得在天子脚下万一皇帝怪罪自己难以逃脱,不如找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达则继续忽悠,穷则躲到深山,才是万全之计。
于是他便对皇帝说:天台山有很多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的仙草,可惜臣权力有限,无法到那里随意采摘。
李纯笑了:这有何难?
他当即任命柳泌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天台山就在台州辖区内)刺史:以后你要采仙草,想怎么采就怎么采。
这下朝中舆论大哗。
进士当官,天经地义,方士当官,史上从未有过,这也太荒唐了吧?
反对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但李纯却始终岿然不动:如果一个刺史的任命能换来天子的长生不老,有何不可!
来到台州后,柳泌天天装模作样地驱使当地吏民上山采药,结局当然是一无所获。
不久,担心骗局败露,他便按原计划逃到了深山之中。
但找他的难度再大,也不可能有皇帝追求长生的决心大,柳泌最终还是被搜了出来,送到了京城。
这次,为了防止柳泌再次逃跑,李纯专门为他配备了规模不亚于美国总统的安保队伍,连上个厕所都被里三层外三层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簇拥着。
无奈,柳泌只好顶着便秘的压力继续炼丹。
正所谓压力就是动力,没过几天,他就宣布大功告成。
一枚枚新鲜出炉的长生丹被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宫里,接着又被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李纯的肚子里。
实践证明,这批长生丹的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
no.339
具体来说,就是:
上吐下泻没个完,浑身无力菊花残,脑袋发昏心里烦,控制情绪无比难,看谁都觉不顺眼,周围人人心胆寒…
总之,他在服用柳泌所制作的长生丹后的健康状况是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从健步如飞到颤颤巍巍到拄手杖到拄双拐到坐轮椅到卧床不起,只用了区区几十天的时间!
而他的脾气则变得越来越暴躁。
那些服侍在他左右的宦官和宫女们,随时随地都会获罪—说话声音大他嫌吵会被罚,说话声音小他嫌听不清会被罚;说话委婉他嫌不爽快会被罚,说话直接他嫌不客气还是会被罚…
被罚的人,轻则被他痛骂,重则下令殴打,有的甚至被直接处死。
一时间,宫内人人自危。
经常陪伴在李纯左右的內常侍王守澄、陈弘志等人更是如此。
每次轮到他们值班的时候,他们都心惊肉跳,冷汗直冒,那种体验就和我老婆在不得不亲自倒车入位时的感觉差不多—过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度过那段难堪的时间的。
与此同时,时任左神策军中尉的吐突承璀心情也非常不好。
作为皇帝多年来最信任的心腹,看到主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他也不由得忧心忡忡起来。
他担心的,不是皇帝的身体,而是皇帝的身后事。
因为他与太子李恒有很深的过节。
这事和当初立太子有关。
李纯继位时膝下已有多位皇子,其中最大的三个分别是长子李宁,次子澧王李恽,三子遂王李恒。
这三人中,李恒的生母郭贵妃地位最为尊贵—她是郭子仪的孙女,升平公主(唐代宗之女)的女儿,又是李纯的正妻,当太子时的太子妃。
不过,李纯和他这个表姑的感情似乎不是很好,在当上皇帝后只是将郭氏封为贵妃,始终没有立她为后,对郭氏所生的儿子李恒也不是很感冒,所以最初立太子时也没有立李恒,而是立了长子李宁。
可惜李宁有福没寿,才当了两年太子就一命呜呼了。
接下来该立谁为太子呢?
李纯的本意是立澧王李恽,不过他一向心机深沉—要他敞开心胸除非上手术台,当然不会直接开口表态,而是授意自己的心腹宦官吐突承璀提出了这个建议。
没想到这遭到了满朝文武的集体反对。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澧王李恽虽然年长,可其生母的出身实在是太低贱了(前太子李宁的生母是唐代嫔妃中第四等的美人,而李恽的生母连名号都没有,估计只是个下人),不适合当太子。
他们一致认为,遂王李恒才是太子的唯一人选—李恒的生母是皇帝的原配郭贵妃,堪称嫡子,他做太子才符合立嫡立长的原则。
李纯对此虽不满意,可考虑到众意难违,最后还是决定册立遂王李恒。
如此一来,作为澧王李恽主要支持者的吐突承璀,自然与太子李恒结下了梁子。
现在见皇帝时日无多,他当然要担心自己的命运。
一旦太子李恒继位为帝,他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怎么办?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一击!
他要把绝望变成希望,把危机变成转机!
他决定赶在皇帝驾崩之前,设法废掉太子李恒,改立澧王李恒。
说干就干,他秘密召集了自己的一帮党羽,紧锣密鼓地策划起来。
但这世上没有不腐朽的梁,也没有不透风的墙。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太子李恒的耳朵里。
李恒大惊,慌忙派人向自己的舅舅—时任司农卿的郭钊讨教对策。
郭钊倒是非常淡定,只给了他回了这么一句话:殿下只要对皇上尽孝就行了,别的不必担心。
可李恒怎么可能不担心呢?
好在他的担心并没有持续多久。
很快,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他的父亲—年仅43岁的宪宗李纯突然暴崩于大明宫中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