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3
战后论功行赏,李愬升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他原来所任的唐邓节度使一职被废除,所辖唐、随、邓三州则重新划归山南东道),晋爵凉国公;宣武节度使韩弘加封侍中;忠武节度使李光颜加授检校司空;河阳节度使乌重胤加授检校右仆射…
此战名义上的总指挥裴度则在淮西局势安定后不久就被重新召入朝中,赐爵晋国公,同时继续担任宰相,执掌政务。
为了纪念这次来之不易的胜利,李纯还决定在蔡州城外立碑纪念。
撰写碑文的任务交给了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韩愈不仅以文才闻名于在当时,而且曾在裴度手下担任过行军司马,亲身参与了平定淮西的战事。
不愧是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大文豪,韩愈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平淮西碑》,碑文写得大气磅礴,文采斐然,堪称传颂千古的名篇。
从文学价值上来看,韩愈的文章可谓是字字珠玑,无可挑剔,但偏偏有人对它有意见。
有意见的,是率军奇袭蔡州的李愬及其部下。
李愬的部下认为,是李愬带着他们冒死出击,抓获了吴元济,功劳理应排在第一,可在碑文中,突出的却是坐镇后方的名义上的主帅裴度,而李愬只是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如果把裴度在文中的地位比作红花的话,那么李愬的地位最多只是起烘托作用的绿叶,不,还不是绿叶,只是绿叶上的一根用放大镜才能找到的微不足道的绒毛!
这让他们怎么接受得了?
在他们看来,以李愬的功劳,他在《平淮西碑》一千五百多字的篇幅里就算不占一半,也至少要占一段!
在他们看来,这篇文章不是不客观,而是非常不客观!
李愬的妻子韦氏也为丈夫感到不平。
她是唐安公主(德宗李适之女,宪宗李纯的姑妈)的女儿,可以自由出入宫中,便进宫向自己的表哥李纯告状。
李纯也觉得韩愈的文章有失偏颇,随即下令磨去韩愈所撰碑文,让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重立《平淮西碑》。
之所以对一篇碑文如此重视,是因为淮西一战在李纯的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深知,淮西的胜利,绝不仅仅是淮西的胜利!
事实也是这样。
吴元济的败亡,大大震慑了平卢、成德、幽州等之前和淮西一样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割据藩镇。
最先作出反应的,是平卢节度使李师道。
李师道原本是吴元济的铁杆盟友,吴元济的覆灭,让李师道顿生兔死狐悲之感,一时惶惶不可终日。
他手下有个叫李公度的官员,向来心系朝廷,便趁机劝李师道送上人质以及部分土地,向皇帝谢罪,以免步吴元济的后尘。
李师道同意了。
公元818年正月,也就是淮西被平定仅仅两个多月后,李师道主动上表,请求归顺朝廷。
为表示自己的诚意,他还提出要派自己的长子入朝作为人质,并献出沂(今山东临沂)、密(今山东诸城)、海(今江苏连云港)三州土地。
李纯对李师道一直恨之入骨—因为他知道,李师道就是刺杀武元衡等多起恐怖袭击事件的幕后指使者。
不过,考虑到此前长期的战事已几乎掏空了财政,国家亟需休养生息,加之李师道又是两河诸割据藩镇中率先向朝廷低头的,因此在权衡再三后,他还是答应了李师道—尽管他的心中很不舒服。
毕竟,他知道一个道理—健身的时候,让你感觉舒服的动作往往是错的。
之后,他任命左散骑常侍李逊为自己的特使前往郓州(平卢治所,今山东东平),名为安抚,实则是督促李师道尽快履行承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得知李师道已经服软,本来还想观望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幽州节度使刘总也不得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