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29
在征得李祐的谅解后,李愬将李祐关入了囚车,当着众多将士的面对他们宣布了自己的处理决定:既然大家怀疑李祐,那我就把他押送长安,听候皇上发落!
与此同时,他又派快马向皇帝送去了一份密奏:臣恳请陛下万万不可杀李祐,否则会坏了臣的大事!
李纯对此心领神会,便亲自下诏赦免李祐,还特意派人将李祐重新送回到了李愬的军营中。
李祐终于彻底安全了—连皇帝都认为李祐无罪,谁要是再和李祐过不去,那岂不是和自己的脑袋过不去!
就这样,针对李祐的风暴平息了,李愬也得以名正言顺地对李祐委以重任。
他任命李祐为六院兵马使,让其统领自己麾下最精锐的三千牙军。
有了李祐、吴秀琳、丁士良等降将的参谋,李愬对淮西内部的地形地貌、叛军内部的兵力部署都了如指掌,奇袭蔡州的设想也开始逐渐成熟。
此时已是公元817年五月。
屈指算来,朝廷在淮西的军事行动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却依然未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而成德的形势则更不容乐观—开战一年多来,尽管朝廷讨伐军的总兵力出动了十多万人,军费及各种物资的消耗更是个天文数字,可获得的战果却少到了连掩饰都掩饰不了的程度。究其原因,除了各镇军队缺乏统一指挥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很多藩镇没有积极性,出工不出力,卢龙节度使刘总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自从出兵以来,他只打下了一个县城就一直按兵不动,可每月向朝廷索取的饷银却高达十五万贯,让朝廷苦不堪言…
毫无疑问,要是战事再这样持续下去,朝廷的财政是难以负担的。
宰相李逢吉及不少大臣纷纷进言,请求暂时放弃征讨成德,等淮西平定后再说。
李纯思想斗争了很久,最后不得不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对成德停战,下令河北前线的各道兵马返回本镇。
但李纯的内心肯定是无比遗憾的。
他只能把希望全部寄托于淮西战场。
然而,从淮西前线传来的战报却依旧还是那么让人失望—虽然看起来唐军占了一定的优势,可离胜利却始终差了那么关键的一步—就如同拼夕夕的“日日领铜钱”活动一样,离达到提现要求,似乎永远都差那么一点点…
两个月后,李逢吉等人在一次朝会上又再次旧话重提,以朝廷财力枯竭为由,要求在淮西罢兵。
李纯没有回答。
他心中很不爽—李逢吉,都说你有文才,想不到你还很有音乐天赋嘛—要是举办退堂鼓锦标赛的话,我看你肯定是夺冠大热门…
他心中很纠结—就此放弃讨伐淮西吧,不仅心有不甘,面子上也过不去;可要是再打下去吧,又怕久拖不决把财政拖垮…
他心中也很痛苦—不是说上天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打开一扇窗吗?为什么关上了成德这扇门,还要把淮西这扇窗也钉得死死的…
过了很久,见裴度在旁边一直没有发表意见,李纯便问裴度:裴爱卿,你对此怎么看?
裴度没有表达看法,而是直接说出了他的做法:臣请求到前线督战!
李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你真的能为朕走这一趟?
裴度胸有成竹地说:臣一直在关注着淮西的形势,吴元济现在几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再压一根稻草就可以将其压垮的地步,只是由于我军将领缺乏协调,没有形成合力,才让他苟延残喘到了现在。如果让臣到前线督战,将领们怕臣抢了他们的功劳,肯定会争先进军,必能破贼!
李纯大喜,当即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淮西宣慰处置使,前往淮西,全盘负责淮西战场的战事指挥和协调。
临行前,裴度慷慨激昂地对皇帝说:风萧萧兮渭水寒,不获胜利兮不复还。臣此行若不能剿灭吴元济,绝不回朝!
no.330
公元817年八月底,裴度抵达了淮西前线。
他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了郾城(今河南漯河郾城区)—之所以选择郾城,是因为那里靠近裴度最信任的将领李光颜的驻地。
应该说,裴度身上的担子是非常重的。
由于国家财政早已经不堪重负,所以他要的,不仅仅是平定淮西,而且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淮西!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裴度一直在苦思冥想。
可他想了无数个方案,却始终找不到方向—不是没有考虑完全,就是完全不用考虑。
这让他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
也许,这世上很多问题都是无解的—比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比如,甜豆腐脑好吃还是咸豆腐脑好吃?再比如,怎样才能尽快解决淮西?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
就在裴度苦无良策之际,有人给他送来了一份作战计划。
裴度看了忍不住拍案叫绝:兵非出奇,不能取胜,常侍的策略真是太妙了!
他口中的常侍,就是负责淮西前线西路作战的唐邓节度使李愬—李愬在朝廷的官职为检校左散骑常侍。
裴度到任前后的这段时间,李愬也没有闲着。
他先后对淮西发动了两次试探性的进攻。
第一次是攻击朗山(今河南确山西北),唐军失利,士兵们都很沮丧,可李愬却依然满面春风,毫不在意;第二次是攻打吴房(今河南遂平),明明唐军已经攻下了吴房外城,可李愬却没有继续乘胜攻击内城,而是主动退兵,搞得部下全都莫名奇妙—这就好比足球场上一路带球过关斩将来到对手球门前面对空门却不射门反而往回跑,实在是太令人费解了。
除此以外,李愬还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
一是在在军中招募了三千精锐作为敢死队,号称突将,每天亲自带队操练,打算以这批人作为奇袭蔡州的主力;
二是继续搜集情报,不断完善奇袭蔡州的计划。
不过,他并没有轻举妄动。
因为他知道,这次行动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冒险了—成功就是一剑封喉一击致命,失败就很可能是一命呜呼一路走好!
他当然要谨慎行事,等待时机。
毕竟,他虽然爱冒险,可并不冒失。
十月初,时机终于出现了。
当时由于唐军主帅裴度进驻郾城,忠武节度使李光颜、河阳节度使乌重胤在其指挥下频频出击,叛军北部压力骤增,吴元济慌忙派大将董重质前往北线要地洄曲(今河南漯河市西沙河与澧河交汇处)驻防,将手下几乎所有的精兵都交给了他。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愬麾下大将李祐的耳朵里—李祐本就出自淮西,在淮西内部有强大的关系网。
李祐如获至宝,第一时间就找到了李愬:敌军主力都在洄曲,守卫蔡州的都是老弱残兵,此时不取蔡州,更待何时!
李愬也很兴奋,立即派人向裴度汇报,得到许可后,他便马上着手实施。
十月十五日下午,行动正式开始。
李愬命李祐和另一名大将李忠义率三千敢死队为前锋,自己和监军宦官领兵三千为中军,部将田进诚则统军三千殿后。
一声令下,全军开拔。
去哪里呢?
除了李愬、李祐等少数几个人,没人知道。
李愬发布的命令只有三个字:但东行—只须向东行进就可以了!别的不要问!
走了六十里后,李愬大军抵达淮西境内的张柴村(今河南遂平东南),消灭了驻守此处的叛军士兵,占领了营寨。
见天色已晚,李愬让部队在营寨中做饭用餐并略作休整,随后又下令继续前进。
此时的天气情况极其糟糕—不仅北风劲吹,风大得把旗帜都撕裂了,而且还飘起了鹅毛大雪,气温也是骤然下降,因此将士们对李愬的命令都很不理解,纷纷发问:天这么黑,风这么急,雪又这么大,咱们这到底是要去哪里呀?
李愬这才从牙缝里挤出了七个字:入蔡州,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