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no.327

如果把当时朝廷的气氛比喻成一口油锅的话,那么此前一系列虚假的战报应该已经把油锅烧得很热了,现在高霞寓这一大盆冷水泼下来,结果当然是毫无悬念的—炸锅了。

一时间满朝大震,舆论大哗。

朝中那些反战派大臣见状都争先恐后地上表,要求停止用兵。

只有宰相裴度依然坚决主战。

李纯的态度也和裴度一样—尽管他对高霞寓等人的表现也极其失望,但这却并没有动摇他心中的信念。

他说出的话还是那么掷地有声,那么不容置疑:胜败乃兵家常事!怎么能因为一个人打了败仗,就对战事失去信心?当务之急,是撤换不能胜任的将领,谋划用兵的方略,总之,手段可以调整,但目标绝不能调整—无论如何都必须平定淮西!

为了向群臣表达自己的决心,他甚至不惜罢免了之前曾多次请求停战的宰相韦贯之。

与此同时,他对淮西前线的人事也作了一番新的调整—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逊都被贬官,以河南尹郑权为新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袁滋为淮西节度使兼申、光、蔡、唐、随、邓六州观察使,总部设在唐州(今河南泌阳)。

显然,这次他把宝押在了袁滋身上。

袁滋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

他做事的理念,就是避免一切风险。

如果生活在现代,估计他肯定不会开车—因为只要开车,就意味着有发生车祸的可能。

在袁滋看来,只要不作战,就不会有失败,只要不交手,就不会有失手,这才是保住自己官职最稳妥的办法。

因此,在他上任以后,一直把避免作战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他从没有对淮西发动过一次进攻,还禁止手下任何士兵进入淮西境内,以免激怒淮西,导致对方来攻。

那样子,不像是来讨伐叛军的,倒像是来讨论和叛军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得知袁滋的所作所为后,李纯勃然大怒,当即下诏将袁滋撤职。

接下来,该用谁来替代袁滋呢?

李纯很头疼。

44岁的太子詹事李愬(sù)主动请缨,表态愿意到前线效力。

李愬是德宗朝名将李晟之子,不过他虽然出身将门,一直以来做的却都是文臣,并没有任何军事经验—他早年凭借门荫入仕,历任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少府监、晋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等职,与行军打仗唯一的关系就是没有任何关系。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李纯一时有些犹豫。

但宰相李逢吉却极力推荐李愬,说他尽管没上过战场,但善于骑射,且智勇双全,确有大将之才。

李纯这才打消了顾虑—反正手头也没有更好的人选,那就让李愬去试试吧。

他当即任命李愬为唐邓节度使,负责淮西前线西路的作战指挥。

李愬到达唐州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让人大出所料。

一般来说,像他这样的文臣首次执掌军务,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威信。

可李愬在和将士们首次见面时,却说了这么一番听上去没皮没脸、极其影响自己形象的话:天子知道我个性懦弱,善于忍气吞声,所以专门派我来抚慰你们,至于领兵打仗么,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由于之前唐邓一带的战事一直败多胜少,士兵们士气十分低落,普遍都有厌战畏战情绪,在他们的心目中,逼他们出战,简直就等同于是给他们出殡!

因此,在听到李愬的话后,他们一下子就把悬着的心放到了肚子里。

看样子,近期不用担心要上战场了!又可以过“叉着腰,望着天,舒服一天是一天”的快活日子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李愬果然绝口不提打仗的事,只是看望伤员,慰问病号,成天嘻嘻哈哈,与士卒没大没小,丝毫没有节度使的架子。

有个亲信见状忍不住悄悄提醒他:你这个样子,怎么做得到令行禁止?

no.328

李愬回答说:我这是水仙不开花—装蒜呢。之前袁滋一直消极避战,叛军上下都轻视他,现在听说换了新的将领,他们一定会加强戒备,所以我故意放纵部下,展现出军令不整的一面,这样叛军以为我懦弱可欺,肯定会放松警惕,以后我军才能得到机会。

事实也的确如他所料,叛军在得知李愬上任以来的行为后,都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义不掌财,慈不掌兵,这样一个婆婆妈妈的人,怎么可能在战场上有什么作为!

然而他们错了。

这一切都是假象。

事实上,李愬在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设想—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趁对方麻痹大意之际,出兵奇袭蔡州(淮西治所,今河南汝南),活捉吴元济!

不过,他虽然大胆,但并不鲁莽。

他知道这绝非易事。

因此,他并没有操之过急。

公元817年二月,在一次遭遇战中,李愬手下的骑兵俘虏了淮西将领丁士良。

此人是淮西军中一员猛将,此前曾杀死过不少讨伐军,故而李愬麾下的很多将士都对他极为痛恨,有人甚至提出要将其剖腹剜心。

但甲之蜜糖,比之砒霜。

一些唐军将士把丁士良当成毒药,李愬却把丁士良看作是自己的解药。

在他看来,奇袭计划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详细了解叛军的虚实,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突破口,就是丁士良这样的敌军将领。

因此,当丁士良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他帐下的时候,李愬非但没有对他作出任何处罚,反而马上命人给他松绑,并对其嘘寒问暖,关心备至。

丁士良深受感动,当即表示愿意归顺唐军,戴罪立功。

他果然说到做到。

在丁士良的策划下,唐军轻松拿下了叛军大将吴秀琳据守的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招降了吴秀琳。

文城栅即半年多前李愬的前任高霞寓兵败之地,战略地位颇为重要,文城栅的收复,对唐军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李愬麾下的将士一扫之前的颓势,士气大增。

而对于淮西的降兵,李愬也非常优待,他不厌其烦地亲自接见他们,随后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对他们作出妥善的安置,会做饭的当炊事兵,会写字的当文书,反应快的当侦察兵,啥都不行的当反面教材…

而对于那些想回家的,李愬就发给路费:你们都是朝廷的百姓,我不能不管…

这让降兵们全都感恩戴德。

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期待过这样一个领导。

他们可能一直在期待这样一个领导!

很快,李愬爱兵如子的名声,伴随着“跟着李愬,才是正路。发钱发物,友爱又和睦”的童谣传遍了中原大地。

受其影响,不少叛军士卒纷纷前往李愬的驻地投降。

对吴秀琳,李愬更是待若上宾,不仅好吃好喝尽情款待,还把其视若知己,推心置腹,凡事都与他商量。

不久,凭借吴秀琳的帮助,李愬又设计擒获了另一名叛军大将李祐。

李祐在叛军中的地位比吴秀琳、丁士良更高,能力更强,给唐军造成的伤害也更大,因此李愬手下的很多人都嚷嚷着要血债血偿,非要杀掉李祐为自己的战友报仇。

但李愬对此的反应,却像苹果手机在运行后缀名为.apk的软件时一样—完全没有任何反应。

他不但没有对李祐下手,还将其看作了自己的左右手—他经常召李祐到自己的帐中议事,常常一谈就是半夜。

这下子,那些一心想要置李祐于死地的唐军将士们再也受不了了。

有人甚至编造谣言,说李祐是叛军派来的奸细,说得有鼻子有眼,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

为了平息事态,李愬不得不安排了一出戏。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1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