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no.293

陆贽一向以天下为己任,如今终于得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当然是不遗余力。

上任后,他利用自己多年来的施政经验,指陈时弊,筹划大计,给皇帝上了很多奏折,在人事、财政、赈灾、边防、漕运等很多方面都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意见,这些建议大都言之有物,既富有远见又符合实际,既高屋建瓴又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然而机器再精密,操作工不会用也是白搭;陆贽再能干,皇帝李适不执行也是白忙。

李适似乎根本没意识到陆贽这些奏折的价值。

陆贽那些殚精竭虑所提出的意见,除了少部分被他所采纳,转化为实际政策外,大多都被束之高阁,始终没有被付诸实施。

直到很多年后,后人将这些从宫廷档案库中将奏折找出来,并合辑成《陆宣公奏议》一书,人们才发现陆贽的见识有多么高明,思维有多么缜密,谋划有多么深远!

宋人苏轼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如果德宗李适能完全按照陆贽的建议去做,那么贞观之治就可以重现了!

苏轼的话也许略有些夸张,但毫无疑问,陆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宰相。

他不仅识见一流,在个人操守方面也无可指摘。

他非常廉洁,从不贪污受贿。

按说这样的廉政标兵应该大力表彰,可皇帝李适却不这么认为。

李适专门让人转告陆贽说:水至清则无鱼。你清廉得有些过头了,别人送给你的礼物一概不受,这未免太不近人情了,那些马鞭、靴子之类的不是特别贵重的礼品,收下也没什么关系的。

陆贽对此当然不会接受。

他立即上奏,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官员受贿,就算只有一尺布帛也应当受到惩处,何况是足以引导社会风气的宰相!受贿之门一开,欲望必然膨胀,时间一长,收受的东西就会从最初的马鞭、靴子变成黄金珠宝!私下收了别人的东西,自然就不可能拒绝别人的请托,这样一来,朝政怎么能不败坏呢?社会怎么可能公平呢?

对陆贽的这个说法,李适嗤之以鼻。

朝政是否败坏、社会是否公平,他从来都不关注,这些东西在他眼里的地位,就相当于1000元玛莎拉蒂代金券在我眼里的地位—完全可以无视!

他唯一在意的,是敛财。

上有所好,下必投其所好。

官员们知道,如果把皇帝比作wifi信号的话,那么给他送的钱财就是wifi密码,有了这道密码,他们就可以与皇帝建立连接,就可能走上仕途发展的快车道。

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向皇帝送礼行贿。

江西(治所今江西南昌)观察使李兼每月都要给皇帝进贡一次,称为月进;

西川(治所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更厉害,每天都要送礼,称为日进;

常州(今江苏常州)刺史裴肃因给皇帝送钱手段大而被擢升为浙东(治所今浙江绍兴)观察使,其他刺史见状也都学习裴肃好榜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送钱高丨潮丨;

宣歙道(治所今安徽宣城)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严绶因进献得多而被提拔到中央,担任刑部员外郎,几年后更是被提拔为节度使。

自此以后,判官之类的幕僚也开始向皇帝进贡了…

这些官员给皇帝送的财物,常常称之为“税外方圆”或“用度羨余”—意思是税收或用度的结余,是省下来的,事实当然不可能是这样,实际上,这些欠款有的是截留的正常税款,有的是克扣的下属俸禄,更多的则是通过巧立名目搜刮百姓得来的!

更要命的是,官员们搜刮到的钱财,真正送上去的往往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其他的都被他们中饱私囊了,百姓们实际上的负担要大得多!

政以贿成,官以贿升,由此可见,当时的政风有多坏!

no.295

这位官员举报说:那些白银、布帛本来就是国库登记在册的正常财产,怎么能说是凭空多出来的?请皇上立即派人进行核查。

李适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我为什么要查?查出来要是真有问题,难道还要我把这些财物吐出来不成?

可皇帝不查,并不代表别人不知道这里边有猫腻。

朝臣们都不傻,都清楚裴延龄是在拿国库的公款给皇帝送礼。

不过,裴延龄当时是皇帝眼中的大红人,他们大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出来揭发他。

对他们来说,这世上只有一件事最重要—关我屁事。

但忠正刚直的陆贽却是个例外。

对于裴延龄的胡作非为,他早就看不惯了,现在更是忍无可忍,便上书弹劾裴延龄。

他在奏疏中说:从前赵高指鹿为马,鹿和马尚且是同类,如今裴延龄把明明有的,说成是没有的,愚弄朝廷,如同儿戏,在臣看来,此人无论是资格还是人格,都一无可取,比赵高还要无耻!他的凶险虚妄,上至公卿,下至小民,没人不知!臣身为宰相,对此岂能保持沉默!

然而奏疏呈上去后,李适不仅没有处理裴延龄,反而对其更为厚待。

陆贽没有退缩。

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裴延龄这个祸国殃民的小人搞下台!

为了增加胜算,他又为自己找了个帮手—另一个宰相赵憬。

赵憬能当上宰相,本出自于陆贽的引荐,故而陆贽把他当成了自己人,万万没想到问题就出在这个赵憬身上。

因为就在不久前,赵憬由中书侍郎改任门下侍郎,虽然还是宰相,但由于当时宰相议事的政事堂设在中书省,赵憬认为中书侍郎这个职务更重要,自己是受到了陆贽的排挤,对陆贽非常不满。

而陆贽对此却一无所知。

他依然将赵憬视为同道,经常与他一起商议扳倒裴延龄的策略:我过两天准备再上个奏折,打算列举裴延龄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赵憬表面上与他同仇敌忾,但一转身就将陆贽的计划原原本本都告诉了裴延龄。

裴延龄由此得以提前作好了准备,将问题撇得一干二净—陆贽说他贪污,他就把钱退回,把帐做平;陆贽说他受贿,他就与行贿人订立攻守同盟;陆贽说他生活奢靡一件皮草八万八,他就去小商品市场买一件人造革的伪劣货,还开了一张五十八块的发票给皇帝过目,说陆贽是捕风捉影血口喷人故意诬陷他…

这样几个回合下来,裴延龄这个小人看起来似乎成了两袖清风的君子,而陆贽这个君子却成了挟私报复的小人!

因此,陆贽的弹劾不仅没有奏效,反而让皇帝对他越来越厌恶。

公元794年十二月,他被免去了宰相职务,改任太子宾客这一闲职。

裴延龄当然不会就此罢休。

他的目标,是要将陆贽置于死地!

没过多久,他又在李适面前诬告陆贽,说他因失去权位而心怀怨望,散布流言,动摇人心。

李适这人是属炮仗的,一点就着。

盛怒之下,他竟然对陆贽动了杀心。

幸亏谏议大夫阳城等人极力劝谏,陆贽这才免于一死,被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别驾。

他之所以会被贬到忠州,估计也是裴延龄做过手脚的。

因为陆贽到忠州后的顶头上司—时任忠州刺史的李吉甫就是陆贽当权的时候被从朝廷贬到地方的。

裴延龄有理由相信,陆贽落到仇人李吉甫的手里,要想有好下场,除非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国足捧得世界杯,蛤蟆抱得天鹅归!

然而这次他错了。

李吉甫不仅没有记陆贽的仇,还对他极为尊敬。

两人始终关系甚笃。

到忠州的那一年,陆贽才42岁。

他虽然失势,却并未失志,依然心系黎民百姓。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他潜心研究医术,针对忠州一带流行的各种疫病,最终创作出了《陆氏集验方》五十卷,供人们治病使用。

在忠州,陆贽一待就是十年。

直到德宗李适去世,太子李诵继位后才再次想起了他。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1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