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66
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李适就曾下过一份诏书,宣称考虑到李怀光过去对国家有功,他打算赦免李怀光的罪过,并授予其太子太保的荣誉职务,但李怀光原先所担任的太尉、中书令、河中尹以及朔方等诸道节度使的职务,均须一律罢免,其所辖兵马,则由军中将士自行推举一个功高望重的将领担任统帅,朝廷会立刻授予节度使的旌节。
不过,那时由于去往河中的道路为朱泚叛军所隔,李适的诏书没能送到李怀光那里,沦为了一纸空文。
现在,李适决定立即派使者前往河中,向李怀光及其部下传达这份诏书的精神。
他派出的使者,是给事中孔巢父。
李适之所以选择孔巢父,是因为之前孔巢父曾有过出使魏博的成功经历。
而基于同样的原因,孔巢父本人也是信心满满,志在必得。
然而,他们想得似乎还是简单了点。
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上次能成功,并不代表这次也能成功。
更何况,孔巢父此行要执行的任务比上次要艰巨得多!
那一次,朝廷是完全答应了魏博的条件,因此无论是田悦还是田绪都十分配合,但这一次,按照诏书的意见,李怀光是要被剥夺全部实权的,他能不产生抵触情绪吗?他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会不产生抵触情绪吗?
从后来发生的事来看,孔巢父对此似乎没有并充分的思想准备。
毕竟,本质上他只是个文人。
随笔散文他十分擅长,但随机应变却非其所长!
在河中,孔巢父摆出一副钦差大臣的架子,一脸严肃,一本正经。
而李怀光倒是表现得十分恭敬。
一见到孔巢父,他就脱下官服,换上了平民服装—这种行为在当时被称为“素服待罪”,通常是犯错的官员表示诚心悔过、等待朝廷发落。
当然,这其实只是一个姿态,并不是真的代表会就地免职,更何况根据诏书的安排,李怀光依然会保有太子太师这样高级别的荣誉官职,因此按照惯例,孔巢父应该第一时间就请“素服待罪”的李怀光换上官服,然后再好言好语地劝慰一番。
但孔巢父却没有。
究竟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不知道—这已经成了世界百大未解之谜之一。
我只知道,这引起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一向性高气傲的李怀光感觉极为不爽,原本就不是很坚决的归顺朝廷的心思,就如我想买豪宅的心思在看到自己的工资单后一样—一下子就化为了乌有。
之前所有的plan,现在都成了一个p!
因为在他看来,钦差的态度就代表着皇帝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是绝不可能被皇帝原谅了!
而在场的将佐更是义愤填膺。
作为一方主帅,李怀光手下还是有一批铁杆的,这些人大多是和李怀光一样的胡人,也大多和李怀光一样重义气却没多少文化,他们根本不懂什么“素服待罪”,只知道这个钦差对他们素来敬重的带头大哥十分不友好,故而人人都怒火中烧,怒目而视—如果那些目光是箭的话,孔巢父恐怕早已被射成了刺猬!
这让孔巢父心里感觉发毛,不免有些紧张。
这一紧张,就出了问题。
他搞错了说话的先后顺序—他既没有先宣读皇帝赦免朔方军全体将士的诏书,也没有先宣布改任李怀光为太子太保的任命,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军中…军中…有谁可以代替李太尉领军的?
这话如同点燃火药桶的火星,一下子让李怀光的左右都炸了。
他们脑中只闪过一个念头:看来他们的大哥李怀光真的要悲剧了!
这怎么能行!
他们蜂拥而上,将孔巢父围在了中间,随后拳头和腿脚如雨点一般砸了过去。
孔巢父大惊,连忙大叫:我的话还没说完呢…
但这个时候,谁还会有心思听他讲话:要说什么你去跟上天说吧,我们的任务是送你上天!
很快,孔巢父就被活活打死了!
照理,李怀光应该第一时间制止手下的暴行,然而他没有。
他只是冷冷地看着这一切。
因为他对朝廷,已经完全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