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no.264

一时间,唐军猝不及防,一片慌乱。

而李晟却毫不在意。

不仅毫不在意,而且还笑了—笑得那么轻松,那么惬意,仿佛他面前不是可怕的敌人,而是可口的美食:我正担心叛军死守不出呢,没想到他们竟主动来送死,真乃天助我也!

在他的指挥下,唐军很快就稳住了阵脚,最终大败叛军。

二十七日,不甘失败的朱泚又再次派兵出战,没想到又再次被打得落花流水。

见形势有利,李晟决定乘胜攻打长安。

将领们请求等西面的浑瑊大军到来后再打,李晟坚决不同意:叛军屡战屡败,早已吓破了胆,不一鼓作气攻打他们,等他们重新缓过气来就麻烦了!

当天晚上,李晟遣人趁着夜色在禁苑外墙悄悄凿开了一个宽达两百多步的缺口。

第二天一早,他命全军发起总攻,按照原定的作战计划,部队应该从缺口处突入禁苑,没想到计划没有叛军的动作快,叛军竟然抢在唐军攻击前就在缺口处重新修建了一道栅栏,并在那里设下了重兵。

在唐军逼近栅栏的时候,大批叛军士兵突然从周围冒了出来,他们有的拿着弓箭不停往外射箭,有的手持长矛隔着栅栏不停向外猛刺…

唐军攻击受阻,一时无法突破。

李晟大怒,当即咆哮着对众将下达了死命令:今天你们要是拿不下禁苑,我就拿下你们的脑袋!

将领们都非常了解李晟的脾气—此人向来说到做到,“手下留情”这样的观念之于李晟就相当于“减肥”之于猪、“勤俭节约”之于楼主我的老婆—那是完全不存在的。

要想保命就必须拼命,要想全身而退就必须有进无退!

他们只能卯足了劲全力猛攻。

部将史万顷一马当先,率敢死队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一边拼死与叛军格斗,一边奋力搬开一个个栅栏,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打开了一道口子。

随后大军如潮水般蜂拥而入。

叛军抵挡不了这样猛烈的攻势,只好且战且退。

李晟亲自指挥唐军猛打猛冲,很快就逼近了白华门(禁苑中的一处殿门)。

此时唐军突然发现,数千名叛军骑兵竟然出现在了他们的身后!

腹背受敌,情况万分危急。

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李晟毫不畏惧,马上调转马头,亲率百余名精锐骑兵前去迎击叛军,同时命左右高喊:李相公(相公是当时对宰相的尊称)来了!

看着李晟及其左右那种气吞山河的架势,听着远扬天下的李晟的威名,这些叛军骑兵竟然一下子失去了斗志,还没接战就一哄而散。

之后唐军乘胜继续进军,一路比势如破竹还要势如破竹。

此时叛军虽然尚有残兵万余人,但败势已成,溃兵仿佛瀑布下泄般一泄如注。

显然,正如瀑布不可能倒流一样,这样的败局也绝不可能再挽回。

目睹此情此景,朱泚就是再不甘心,也只能够死心了。

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好与姚令言等人带着一帮亲信仓皇离开长安,拼命向西逃窜。

长安就这样重新回到了大唐的怀抱。

入城后,李晟一面派大将田子奇率骑兵追击朱泚,一面安抚城中士民。

他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亲信部将高明曜强占叛军歌伎,他知道了,立马将其斩杀。

连大将犯法,都就地正法!

士兵们都被震住了。

没人敢胡作非为。

因此百姓们几乎没受到什么惊扰,还是该干嘛干嘛—打工的继续打工,打呼的继续打呼,打麻将的继续打麻将,打情骂俏的继续打情骂俏…

很多偏远一点的坊市,竟然直到一天后才知道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天了。

而得知李晟收复长安,远在梁州(今陕西汉中)的德宗李适忍不住喜极而泣:上天让李晟诞生,是为了社稷,而不是为了朕一人!

no.265

再看朱泚。

出城后,他和姚令言带着残兵向西北方向一路狂奔,逃往泾州(今甘肃泾川)。

之所以选择泾州作为自己的落脚点,朱泚是经过一番考虑的—泾州是叛军主力泾原军的大本营,目前的守将又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田希鉴,更重要的是,泾州离吐蕃很近,万一唐军来攻,他们可以直接倒向吐蕃!

然而等到了泾州城下,朱泚却傻眼了。

田希鉴竟然紧闭城门,不让朱泚入城!

朱泚气得浑身发抖,声音也在发抖:你…你…你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别忘了,你节度使的旌节还是我给的!

田希鉴冷笑道:还你的旌节!

随即让人拿来旌节扔到城下。

此时朱泚的那些部众早已又累又饿,支撑他们的唯一信念就是到回到泾州好吃好喝好好休息,现在见希望落空,顿时哀声一片,有人甚至忍不住哭了起来。

接下来,他们该怎们办?

朱泚不知道。

姚令言也不知道。

但有些士兵却知道。

他们干脆再次哗变,把他们的老上级姚令言杀了做投名状,向田希鉴投降。

要不是朱泚反应及时跑得快,估计他也难逃此劫!

然而他跑得再快,也不可能跑得过命运。

到了这个地步,对朱泚来说,毁灭最多只会迟到,却绝不会缺席。

事实上,他只比姚令言多活了不到半天的时间。

离开泾州后,惊魂未定的朱泚带着剩下的人向北逃亡,想要投奔吐蕃,没想到在途径宁州(今甘肃宁县)时又再次吃了闭门羹,无奈只好再掉头向西。

朱泚的部将梁庭芬和韩旻等人知道跟着朱泚已经不可能有出路,便决定为用朱泚的脑袋为自己谋一条生路。

在行至彭原西城屯(今甘肃镇原东南)时,梁庭芬故意落在后面,一箭将毫无防备的朱泚射落马下。

韩旻随即挥刀砍下其脑袋,接着与梁庭芬等人一起返回泾州,向田希鉴投降。

因泾原兵变而引起的朱泚之乱,至此宣告平定。

当年七月,皇帝李适终于从梁州回到了阔别九个多月的都城长安,随即大宴群臣,大封功臣,李晟被加封为中书令,浑瑊为侍中…

不过,长安的光复并不代表叛乱的结束,接下来李适要面对的,还有河中的李怀光和淮西的李希烈。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李适决定先搞定李怀光。

恰好此时,李怀光的使节来了。

相比朱泚和李希烈这样典型的反贼,李怀光似乎不太一样。

对一个病人最好的评价就是你这个病人不像一个病人,对李怀光最好的评价就是他这个叛乱者不像一个叛乱者。

他既没有像朱泚一样悍然称帝,也没有像李希烈一样四处出兵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是一直宅在河中城内,哪儿都没去。

这哪里像一个反贼?

完全就是一个小孩在外面受了委屈逃回家默默哭泣而已!

在我个人看来,之所以会这样,估计是因为李怀光的造反意志并不坚决,尽管因种种原因而不得不举起了反旗,却始终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始终在造反的门槛边缘左右摇摆。

也许,他一直像哈姆雷特一样纠结:反还是不反,这是个问题。

也许,他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想法:做人留一线,以后好相见。

也许,他已经把一切都交给了命运: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即便门窗都关了,那也没什么,可能上天是想给你开空调了,谁知道呢…

在得知朱泚覆灭后,李怀光本来就惴惴不安的心更加不安。

判官高郢趁机劝他归顺朝廷。

经过一番不怎么激烈的思想斗争,李怀光同意了。

他派人前往长安,向皇帝李适请罪。

李适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

因为,他十分清楚李怀光麾下那支朔方军的战斗力,不到万不得已,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与其兵戎相见的,现在有这种和平解决的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1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