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no.201

相比之下,刘晏的管辖范围更广,权力也更大。

他没有辜负皇帝的厚望。

由于刚经历了多年战乱,唐朝国内的社会生产力遭遇了极大的破坏,加之不少藩镇又不听中央的话,收不到这些地方的税,因此仅靠正常的那点赋税要想养活朝廷,就相当于仅靠我现在的那点工资要想去深圳买别墅—根本就是绝无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搉(què)盐法(也就是食盐专卖制度)收上来的盐税便成了朝廷的一大收入来源。

搉盐法最早是肃宗李亨在位时期由第五琦开始推行的,实施几年下来,虽然多少也有一点成效,但体现出来的弊端也不少。

当时食盐在生产、收购、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全部都由官方垄断经营,贪污盛行,管理混乱,效率很低,浪费严重,结果搞得市场上盐价高昂,时不时的还要缺货,不少地方还推出了限购政策,百姓民怨沸腾,可实际上食盐方面的大部分收益都被各级官员中饱私囊了,朝廷真正得到的并不多。

盐价比白丨粉丨还贵,收益比白菜还低,搞钱根本就不行,扰民倒是第一名!

但在刘晏上任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原本可有可无的搉盐法一下子竟然成了大唐朝廷不可或缺的摇钱树!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并不复杂—他只是将原先的官方全面垄断,改成了官商分离。

他规定政府只是在食盐产地设置盐官,负责食盐的收购,其他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则全部退出,改由私人资本也就是商人经营。

为了防止盐商哄抬盐价,他还专门设立了常平盐仓,以备盐价过高时平抑价格。

新政实施后,朝廷裁撤了一大批盐务官员,光工资就省了一大笔,而食盐市场上由于有了商人之间的竞争,食盐非但不再缺货,而且价格也大幅降低,百姓欢欣鼓舞,纷纷传唱:要吃盐,找刘晏!哪里价低买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买不起盐了!

与此同时,国家得到的收入却比以前增加了很多—《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刘晏初上任时,每年盐税仅四十万缗(一缗相当于一千文钱),而等到他十多年后卸任的时候,每年的盐税竟有六百余万缗,占到了朝廷总收入的一半还多!

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收入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却并没有加重。

按照史书的说法就是:国用充足而民不困弊。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这就是刘晏的水平!

事实上,刘晏在财政上的改革远不止漕运和搉盐,还有改进常平法、建立经济信息网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细讲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看相关论文。

总而言之,凭借刘晏等人的不懈努力,唐朝的财政紧张问题总算得到了部分缓解。

然而李豫的心中却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不当家不知柴米有多贵,不自拍不知脸孔有多肥,不做皇帝不知治国有多难。

尤其是在这个大乱初定的时候。

朝中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时刻都在考验着他的智商和情商,时刻都在考验着他的细心和耐心,时刻都在考验着他的神色和神经。

公元767年二月,他和郭子仪之间就发生了一件事。

按说这只是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家庭琐事,可是通常只记载各种国家大事的史书却用不亚于一场战事的篇幅对其大书特书—很突兀—就如同一根韭菜突然出现在一杯咖啡中那么突兀。

具体来说,这件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郭子仪的儿子郭嗳(aì)娶了李豫的女儿升平公主。

一次小两口不知为什么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

可能是在争吵中像我经常遇到的那样在老婆面前落了下风,郭嗳也犯了我在老婆面前常犯的毛病—口不择言。

他指着升平公主的鼻子恨恨地说:你不就仗着你爸是天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爸还不稀罕那玩意呢!

no.202

升平公主气得说不出话来:你…你…你等着!…

随后她狠狠地摔门而出,使出了包括我媳妇在内的很多媳妇都使用过的绝招—回娘家。

一见到代宗李豫,她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向父亲告状:父皇!…嘤嘤嘤嘤嘤嘤…郭嗳他欺负我!…他竟然还说他爸爸不稀罕做天子…嘤嘤嘤嘤嘤嘤…父皇…您一定要为我作主啊…嘤嘤嘤嘤嘤嘤…

她一边说,一边仰着脸,睁着盈满泪水的大眼睛,满怀期盼地望着父亲。

在她的想象中,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应该是这样的:

李豫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郭嗳这个人真是太不像话了!竟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我一定要把他抓起来就地正法,千刀万剐!

然后她再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宽宏大量:算了,不要杀他,只要让他给我道歉就可以了。

然后是郭嗳跪在搓衣板上痛哭流涕地向她苦苦哀求:娘子,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我以后一定以新好男人云淡心远为榜样,跟他一样做到三从四得—娘子出门要跟从,娘子命令要听从,娘子说错要盲从,娘子花钱要舍得,娘子发火要忍得,娘子生日要记得,娘子的礼物要马虎不得…

可惜,这只是她的想象。

现实中根本就不是这回事。

李豫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一直面带微笑满脸和气。

李豫非但没有帮她痛责郭嗳这个渣男,反而完全认同郭嗳的说法。

他对升平公主说:你现在还小(升平公主当时才18岁,郭嗳16岁),有些事还不明白。其实郭嗳说得没什么毛病,如果他父亲真的想要当天子,这天下怎么会是咱们李家的呢?

之后他又好言好语地劝公主回郭家。

升平公主刚走,郭子仪来了。

原来,郭子仪在听说此事后,便立即把郭嗳捆了起来,并马上带着他一起进宫,向皇帝请罪。

李豫当然不会治他的罪。

他笑着对郭子仪说:俗话说得好,不痴不聋,当不了家长。儿女闺房中的戏言,怎么能当真呢!

郭子仪这才如释重负,连连谢恩。

但回到家后,他还是将口无遮拦的郭嗳痛打了几十大板—打得非常狠,至少看起来非常狠。

应该说,在这一事件中,李豫和郭子仪两人的处理都非常到位。

此事在当时传为佳话,后来更是被改编成了多种经典剧目,题目都是无一例外的《打金枝》。

那个时候的郭嗳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一不小心说出的一句话,竟然为古代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常有,可无心骂人骂成名剧的事却绝无仅有!

当然,《打金枝》之所以能流传这么久,主要还是因为郭子仪的名气够大。

在中国历史上,像郭子仪这样功勋卓著、功高震主,却依然能善始善终、长保恩宠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有果必有因。

他能有这样近乎完美的结局,与他的大度谦恭、小心谨慎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他这一生遇到的风波并不少。

如果说不幸的经历是一种财富,那么他早就富可敌国了。

公元767年年底,郭子仪家的祖坟竟然被盗了。

在那个时代,这可不是件小事。

代宗李豫亲自下令成立专案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可查来查去,却并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地里没有庄稼,野草就有了壮大的空间;案件缺乏线索,谣言就有了蔓延的机会。

一时间长安城内谣言四起。

很多传言都把矛头指向了皇帝的宠臣—观军容使鱼朝恩。

也不能说传言完全没有根据。

毕竟,大家都知道,鱼朝恩和郭子仪之间素来关系不佳—几年前,鱼朝恩还曾利用邺城之败陷害过郭子仪,导致郭子仪丢了官,赋闲在家多年!

这些传言传得绘声绘色,有鼻子有眼,说鱼朝恩对郭子仪非常忌恨,一直想整倒郭子仪,可当今天子对郭子仪非常欣赏,郭子仪又手握重兵,鱼朝恩找不到机会,无奈只好暗中扒了郭子仪的祖坟,以泄私愤…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1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