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2
郭子仪急命部将王延昌火速赶回长安,让朝廷马上派大军前来。
然而他失望了—他左等右等,心急如焚,却始终没有等到一兵一卒!
因为此时朝中把控朝政的,是在让人失望这一点上从不让人有一点失望的败事圣手程元振!
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他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召见王延昌,当然更不可能派兵!
但这似乎也不能全怪他。
吐蕃人的推进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十月初四,吐蕃进抵盩厔(今陕西周至),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出兵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顽强抵抗。
驻扎于此的唐朝将领吕月将极为英勇,打退了敌军的第一次进攻,可由于众寡太过悬殊—吕月将手下只有两千人,最终还是全军覆没。
之后,吐蕃人继续狂飙突进,于十月七日顺利通过便桥—便桥跨越渭河,又称西渭桥、咸阳桥,位于今陕西咸阳西南,是长安西面的门户。
到了这个地步,谁都知道长安是很难保住了。
正所谓有其祖必有其孙,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豫作出了和他祖父李隆基七年前一样的选择—脚底抹油,一走了之。
只不过李隆基当初是往西,而这次李豫则是向东—在部分禁军和宦官的簇拥下,李豫带着自己的家人和皇族宗室匆匆离开了长安,逃往陕州(今河南三门峡)。
皇帝一走,本来就弥漫着恐慌气氛的长安城内自然更乱了。
有钱有权的,纷纷收拾细软跑路;胆大妄为的,趁机到处大肆抢劫;没钱没胆的,只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叫狗狗不理…
就在这一片混乱中,郭子仪从咸阳赶回了长安。
刚进城,他就迎面遇上了一群熟人。
领头的,是禁军将领王献忠。
王献忠本是李豫的扈从人员,可刚出长安东门不久,信奉“富贵险中求”的他就动起了歪脑筋—吐蕃人进长安后,肯定会拥立李唐宗室建立新政权,自己要是带个亲王去投降吐蕃,岂不是就能捞个开国元勋当当?
说干就干,他立即带着麾下四百人裹胁了丰王李珙(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六子)等十位亲王,掉转马头,一路向西疾驰,没想到却在长安城内与郭子仪撞了个正着。
郭子仪很意外:老王啊,你方向是不是搞反了?
王献忠更意外—在去投奔吐蕃人的时候遇见郭子仪,他感觉就仿佛小学生在去网吧打游戏的时候遇见自己的班主任—立马就慌了。
他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没走错,我…本来就想去找吐蕃人…如今皇上东迁…社稷无主…令公(郭子仪曾任中书令,故时人常称其为令公)您身为元帅…废立天子对您来说轻而易举…您何不顺势而为呢?…我看…丰王就很合适…论辈分,他比皇上长;论肚子,他比皇上大;论血脂,他比皇上高…
郭子仪万万没想到王献忠居然会说出这样无耻的言语,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见郭子仪没有回答,丰王李珙也急不可耐地问:令公为什么不表态?…我不是说我想当皇帝啊…皇帝,那是可以随便当的吗?…你们有没有做好我登基时需要穿的特特特特大号的龙袍?…
显然,他想当皇帝已经想到了蠢血沸腾走火入魔的程度。
听了李珙的话,郭子仪忍不住勃然大怒,把他和王献忠痛骂了一番,随后命人押送他们重新返回皇帝身边。
王献忠等人虽不愿意,但慑于郭子仪的威望,也只好乖乖从命。
等着他们的,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不久,李珙被赐死,王献忠的下场史书没有记载,不过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
no.183
公元763年十月九日,吐蕃大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长安。
如王献忠所料,他们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伪政权。
由于当时唐朝宗室大多已逃之夭夭,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与皇帝关系不是很近的人选—广武王李承宏(高宗李治的曾孙,章怀太子李贤的孙子)。
不过,此时的吐蕃人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龙井茶再怎么淡,毕竟也算是龙井;李承宏的皇室血统再怎么远,毕竟也算是皇族,当天,李承宏就被拥立为傀儡皇帝。
之后,吐蕃人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法无天,长安百姓不堪其扰,纷纷逃入山中避难。
再看唐朝皇帝李豫。
离开长安后,李豫一行的第一站抵达了华州(今陕西渭南华州区)。
可当地官员都已经跑光了,驿站空空荡荡,四周冷冷清清,根本没人接待他们。
就在李豫等人又累又饿又冷又慌的时候,前面突然出现了一支队伍。
来的,是驻守陕州的观军容使鱼朝恩和他麾下的神策军!
一般来说,在饿得不行的时候,会觉得吃到的东西特别好吃;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会觉得得到的帮助特别可贵。
李豫此时的感觉就是这样。
看着从天而降的鱼朝恩,他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疾风知劲草,危难见真情。关键时刻,还是宦官靠得住啊!
之后,在鱼朝恩的护卫下,李豫顺利抵达了陕州。
得知皇帝在陕州,四散逃亡的文武百官也陆陆续续前来会合。
而郭子仪的选择却和这些官员不同。
听说皇帝已经脱离危险,当时正在赶赴陕州途中的郭子仪立即决定改变路线—不去陕州了,先去收复长安。
部下听了全都惊得嘴巴张得比足球还大。
要知道,此时包括郭子仪本人在内,他们全部加起来都只有三十个人!
就这点实力,要想从二十多万吐蕃人的手中夺回长安,就好比一只老鼠伸出脚想把大象绊个跟头—实在是太自不量力了!
然而郭子仪却显得胸有成竹:如今溃散的禁军将士大多在商州(今陕西商洛)一带,只要我把他们召集起来,再征调武关(今陕西丹凤)的卫戍部队,北出蓝田(今陕西蓝田),反攻长安,必能击退吐蕃!
随后他沿蓝田、商州、武关一路南下,一边走一边收集散兵。
听到名震天下的郭令公来了,溃兵们顿时如粉丝听到爱豆来了一般兴奋—在他们的心目中,郭子仪和胜利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西红柿和番茄、周树人和鲁迅、云淡心远和帅哥之间的关系!
他们争先恐后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投奔,很快郭子仪麾下就集结了一支四千余人的队伍。
接着郭子仪带着他们掉头北上,在商州召开了隆重的誓师大会。
会上他老泪纵横,号召大家一起努力,共雪国耻,克复长安。
将士们深受感染,全都群情激奋。
不料刚出商州不久,郭子仪就接到了皇帝的诏书—原来,李豫担心吐蕃会东出潼关,让郭子仪火速率军前往陕州护驾。
但一向对皇帝唯命是从的郭子仪这次却没有听皇帝的话。
他上表说:陛下放心,只要臣出兵蓝田,敌军必不敢向东出击。臣不收京城,无以见陛下!
李豫觉得他说的似乎也有道理,便同意了他的计划。
不过,郭子仪手下只有区区四千人,要想从二十万吐蕃人手中收复长安,怎么可能?
对一般人来说,当然不可能。
可郭子仪不是一般人。
他知道,吐蕃军这次远离本土,孤军深入,其实并没有做好长期占领长安的准备,只要略有风出草动,就必然会萌生退意。
既然如此,那我就制造点声势给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