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NO.125

由于离长安还有一段路,父子俩必须在望贤宫住一夜。

李亨要父亲住在正殿,李隆基不同意:不行,这里是天子待的地方,只能由你来住。

李亨当然不同意父亲的不同意,李隆基也不同意儿子不同意自己的不同意,李亨则依然不同意父亲不同意自己不同意父亲的不同意…

两人鸡生蛋蛋生鸡一样争辩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李亨凭借年龄和体力上的优势,强行扶着父亲登上正殿、坐上御榻,李隆基才没有继续谦让—不是不想谦让,是他已经累得站不起来了。

吃饭的时候,御厨每上一道菜,李亨都要先尝一筷,只有觉得味道可口,才让人进献给父亲。

不过,我觉得李亨这种做法也许并不能算是真的孝顺—毕竟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我小时候很喜欢吃的香菜我妈就避之唯恐不及,我那时要是给她吃香菜,她肯定会给我吃生活!

但李亨的情况似乎不一样。

他要的,并不是真的孝顺,而是看起来显得很孝顺;他在乎的,不是父亲爱吃什么,而是看起来他很在乎父亲爱吃什么…

李隆基也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

他现在的身份说好听点叫太上皇,说实在点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的退休的老头,一切都得看皇帝儿子的脸色行事,坐在这个位子上,可以不识字,但一定不能不识相。

因此,对儿子送给他吃的东西,就算再不喜欢,他含着泪也要吃完,不仅要光盘,还要每吃一道菜就点一次赞!

次日,车驾启程前往长安。

李亨先是鞍前马后为父亲试马,李隆基上马后,他又亲自为父亲牵马。

后来李隆基再三劝阻,他才不得不坐上了自己的坐骑,走在前面带路。

可一路上他却始终都走在路边,把宽敞的驰道(皇帝专用的大道)都让给了李隆基。

见儿子演得这么卖力,李隆基自然也不能惜力。

他无比激动地对左右说:我当了五十年的天子,都没有感觉到尊贵;现在当了天子的父亲,才感觉到无比尊贵!

这话当然不仅是说给身边人听的。

它更是说给儿子听的!

抵达长安后,李隆基先是在大明宫含元殿抚慰百官,接着又去长乐殿拜谒祖宗牌位,随后回到兴庆宫住了下来。

之后,李亨又多次上表,不厌其烦地表示自己愿意回到东宫,请父亲重登大位。

李隆基当然一一予以驳回。

十二月二十一日,李隆基登临宣政殿,当着百官的面,将之前李亨在灵武没有接受的传国玉玺亲手交给李亨。

这回李亨没有再拒绝。

因为他知道,再长的雨季总有停止的一天,再长的程序也有结束的一刻。

现在应该是可以大功告成了。

于是,他作出一副接受烫手山芋不小心被烫到了疼得眼泪都掉下来了难受无比的样子,不情不愿地接受了玉玺。

至此,李亨总算松了口气—权力的交接终于圆满完成了!

对自己的表现,他非常满意。

但谁都看得出,这不是表现,而是表演。

李亨不但是皇帝,也是影帝!

先是穿紫袍,接着又住偏殿,之后还避驰道,还请求回东宫…

他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向外界表明自己不想当皇帝,李隆基则一遍遍地拒绝他的请求,这一切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父慈子孝,一片欢乐祥和,但其实越是这样,越是让人感觉假—假得就像戴着桔红色安全帽站在路边卖工地里挖出的古董的骗子手里拿的画有一个骑自行车男子的明代青花瓷一样明显。

不过,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李亨本人肯定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

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只有通过这一套繁琐到罗嗦的程序,让自己当初来路不怎么正的天子名分得到父亲的追认,而且是反反复复的追认,他的帝位才能得到彻底的巩固,他坐在这个位子上才能感到彻底的安心。

可惜的是,他与父亲李隆基之间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无比和谐的气氛并没有维持多长的时间。

NO.126

父子俩很快就在处罚投敌的叛臣张均、张垍兄弟一事上产生了分歧。

叛军占据洛阳、长安两京后,不少原唐朝官员都或主动或被迫地加入了叛军,成为伪燕朝的属官,其中最有名的是前宰相陈希烈、前河南尹达奚珣以及前宰相张说的两个儿子张均、张垍等人。

两京收复后,如何惩治这些叛臣成为朝廷中万众瞩目的一件大事。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李亨决定采纳礼部尚书李岘的建议,综合考虑情节轻重、地位高低、影响大小等因素,将叛臣分为六等。

原河南尹达奚珣等十八人被定为一等重罪,在长安城闹市中斩首示众;

前宰相陈希烈等七人被判为二等,赐死于大理寺;

其余的则被列为三到六等,分别处以杖刑、流放或贬谪…

张均、张垍兄弟在伪政权中都曾担任过宰相级别的高官,按理应当处死,但因二人的父亲张说曾对李亨有恩,李亨想要网开一面,从轻发落。

李隆基不同意:这两人深受皇恩,张垍还是驸马(他娶了李隆基之女宁亲公主),却叛国投敌,影响极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李亨苦苦请求:若非张说父子,儿臣不会有今天。如果儿臣不能保住张均、张垍的性命,将来有何脸面见张说于九泉之下!

然而李隆基却依然不肯让步,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看在你的份上,张垍可以流放到岭南,但张均无论如何都要死,你就别再为他求情了!

见李隆基的态度如此强硬,李亨很是不悦:我不过是对你示弱,你却当我软弱;我不过是想让你受用,你却当我没用;我不过是对你尊重,你却丝毫不知轻重;我不过是场面上给你留点面子,你却把我当成了三岁小孩子!

当然,这些话他并没有说出口。

不过,尽管没有和父亲当面争辩,但最后他还是把李隆基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下令免去了张均的死罪,流放到合浦郡(今广西合浦)。

通过这一举动,李亨向外界释放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如今一切都由朕说了算,太上皇只不过是朕用来装点门面的一个吉祥物!他现在的地位相当于后世的津巴布韦币,看面值似乎挺唬人,但实际上却屁用没有!

除了张均兄弟,李亨赦免的担任过伪职的官员中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诗人王维。

王维在伪燕朝曾担任给事中,本来也要被定以重罪,但由于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缙(王缙曾任太原少尹,协助李光弼守太原,为平叛立下了大功,两京收复后回朝担任刑部侍郎)竭力相救,甚至不惜以放弃自己的官职来为哥哥赎罪,最终王维安然无恙—非但没受到任何处罚,还被任命为正五品的太子中允!

相传王维之所以能脱险,除了弟弟王缙的帮忙,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他陷于贼营时写过的一首诗。

当时安禄山在洛阳皇宫中的凝碧池宴请群臣,让掳获的梨园弟子(李隆基酷爱音乐,经常在大明宫内的梨园培训艺人,称他们为梨园弟子)为他奏乐助兴。

没想到有个叫雷海清的演奏者却拒不从命,他不仅不演,还将乐器狠狠地摔在地上,并西向恸哭,惹得安禄山勃然大怒,当场下令将雷海清以肢解的酷刑处死。

王维听说此事后非常感慨,在朋友裴迪来看望他时偷偷给裴迪题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后来这首诗不知怎么传到了李亨那里—估计是通过裴迪或王缙,李亨读了非常感动。

看来王维虽然身在贼营,但心还是向着唐朝的!

就这样,王维最终逃过了一劫。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