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NO.123

十月二十五日,以前宰相陈希烈为首的三百多名接受过伪职的变节官员被从洛阳押回了长安,随即被关入狱中,等候处理。

十一月初,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副元帅郭子仪也返回了长安。

李亨对郭子仪大加赞赏:吾之家国,由卿再造!

对在收复两京的战役中立下奇功的回纥人,李亨当然也不会亏待。

他不仅封回纥王子叶护为司空、忠义王,还大笔一挥,承诺从今往后每年都向回纥赠(进)送(贡)两万匹绢。

不过,李亨也知道,尽管两京已经光复,但平叛尚未取得最终的胜利,叛军依然还占据着河北的广大地区,依然还有可能死灰复燃。

此时的叛军内部已经分化成了邺郡的安庆绪和范阳的史思明两大集团。

虽然安庆绪是所谓的大燕皇帝,但从实力上来说,却是史思明更胜一筹。

由于叛军之前在长安、洛阳等地大肆掳掠得来的财物大多运往了老巢范阳,因此史思明手中的钱粮极为充足,如果要评当时的全国首富,他肯定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更重要的是,他不光有钱,还有极为雄厚的兵力。

史思明麾下有步骑八万,其中有不少是最精锐的曳落河—不久前安庆绪东逃的时候,叛军大将李归仁带着以曳落河以及六州胡人(唐朝灭突厥后安置在河曲一带六个州的胡人)等为主的数万精兵逃到了范阳,这些人大多被史思明吞并,从此史思明更是如虎添翼,气势更盛。

尽管从名义上来说,史思明仍然是以安庆绪为皇帝的大燕政权的一名将领,应该算是安庆绪的下属,但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把安庆绪放在眼里。

安禄山是他的大哥,这个他认,但安庆绪是什么东西?既没有资历也没有能力,既不会讲话也不会谋划,他凭什么做自己的领导?凭他鼻孔大吗?

而安庆绪对史思明也很不放心。

对他是否会听命于自己,安庆绪并没有把握。

怎么办?

他用自己含水量相当于矿泉水的小脑袋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随后他召来心腹大将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配给他们五千精兵,命两人前往范阳征调史思明的军队。

临行前,安庆绪对他们面授机宜:史思明如果肯听命,那是最好;倘若不肯交出自己手下的人马,你们就设法干掉他!

阿史那承庆、安守忠不由面面相觑。

史思明向来以狡黠著称,鬼点子像自来水一样想来就来,要想暗算他,相当于跟博尔特比短跑、跟云淡心远的丈母娘比省钱—实在是太难了!

应该说,他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史思明此时确实已有了异心。

得知安庆绪丢失洛阳的消息后,他的部下们便纷纷劝他背叛安庆绪,归附唐朝:唐室复兴已成定局,安庆绪现在就如同树叶上的露水,根本不可能长久。将军何必为他陪葬呢?当今之计,唯有归顺朝廷,方能转祸为福…

史思明点头表示同意。

安庆绪看来是大势已去了,不如暂且归唐,再等待机会吧。

几天后,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带着五千精骑来到了范阳城外。

史思明亲自带着数万大军出城迎接。

两军相距还有一里的时候,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

阿史那承庆警惕性很高,当即命部队箭上弦,刀出鞘,做好战斗的准备。

见对方剑拔弩张,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史思明笑了。

他让使者给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传话:两位将军远道而来,范阳的将士们都十分高兴。咱们都是自己人,这么紧张干什么?请你们把武器收起来,放一百个心好了。

NO.124

阿史那承庆陷入了沉思。

想来想去,他觉得史思明的话似乎也不无道理,加上现在他是在别人的地盘上,人数又处于劣势,真要对抗起来也未必占得了便宜,因此最后他决定还是按照史思明的要求暂时收起武器,先入城再说。

毕竟,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史思明真的没有异心呢?

可惜在这个世界上,万一的事是99.99%都不会发生的。

进入范阳城内后,史思明将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两人引入内室,盛情款待,宾主双方言谈甚欢,阿史那承庆也就逐渐放下了戒心。

此时的他也许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已经成了光杆司令!

他带过来的五千士兵,竟然一入城就被史思明的部队缴了械,随后被告知了两个选择:愿意回家的提供路费;愿意留下为史思明效力的则重重有赏。

在高额奖金的诱惑下,这些士兵除了极少人选择回家外,大多数都开开心心地跳了槽,随后被打散分配到了史思明麾下各营。

没有了自己的部队,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自然只能任人宰割了。

史思明下令将安守忠斩首,阿史那承庆则被关进了大牢。

之后史思明又联络了自己的老搭档—驻守大同(今山西大同)的叛军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两人一起派使者前往长安向唐朝皇帝李亨递上降表,表示愿以所辖十三个郡和八万士兵投降。

李亨喜出望外,当即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

史思明归降的消息,仿佛春风融化冰雪一样将李亨心中本来还有的些许担忧一下子全都化为了乌有。

他只觉得心旷神怡心花怒放,浑身每个毛孔都是那么舒泰!

是啊,曾经蔓延了大半个帝国的叛乱至此已经基本被扑灭了,虽然安庆绪还占据着河北南部的邺郡一带,但已是苟延残喘、命悬一线、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由于自认为大局已定,李亨没有派兵直捣邺郡(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这是他犯下的又一大错误),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别的地方。

排在首位的,是他始终魂牵梦绕的“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要事—奉迎太上皇李隆基还京。

公元757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得知李隆基一行抵达凤翔(今陕西凤翔),他马上派三千精锐骑兵前往迎(监)接(督)。

老到的李隆基当然知道儿子是什么意思,立即识趣地命自己从成都带过来的扈从军队将所有兵器都存入凤翔郡的库房中—那意思就和看到丨警丨察拿枪指着自己就举手抱头差不多—我不会反抗,我也没有能力反抗。就算虐我千百遍,我也不会有意见!

十二月三日,李隆基抵达了长安以西四十里的一处行宫—咸阳望贤宫。

一年半前他逃离长安时也曾经过这里。

旧地重游,但他的心中却并不激动,只感到有些不安。

因为他知道,李亨会到这里来接驾。

已经当了皇帝的儿子会怎样对他呢?

他心中并没有底。

很快,李亨来了—他穿的,不是天子专用的黄袍,而是臣子所穿的紫袍。

远远见到站在望贤宫南楼的父亲,他立即翻身下马,随后如大臣面见皇帝一样小步前行,跪拜于楼下。

李隆基见状连忙下楼,伸手想把李亨扶起来,激动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李亨没有动,只是抱着父亲的大腿哭泣不止。

李隆基命人取来黄袍,将其披在儿子身上。

李亨还是跪在地上,一再推辞。

李隆基苦口婆心地劝他:天意、人心都已归属于你,你就不要推辞了。我现在能安度晚年,都是因为你的孝心啊!…

然而不管他说什么,不管他怎么说,李亨都不答应,只是不停地摇头。

过了很久,直到腿跪得麻得受不了、脖子晃得酸得受不了、尿也憋得胀得受不了了,李亨才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穿上了黄袍。

可他的表情却依然是那么不情愿,那么委屈,看上去似乎不像是要他当天下地位最高的皇帝,倒像是一个良家妇女让人骗进了青楼被老鸨逼着接客!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