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隋文帝听了屈突通的汇报后,勃然大怒,下令将太仆卿慕容悉达以及各级有关官员一共一千五百人全部斩杀。屈突通劝谏道:“人命关天,死不能再生,陛下非常仁爱,也十分英明,养育天下万民,岂能因畜生的缘故而让一千多人人头落地?愚臣唐突,愿以死请求陛下宽恕。”隋文帝圆睁双眼,呵斥屈突通。屈突通又叩头说道:“假设臣一人身死,还请陛下饶了那一千多人的性命。”隋文帝猛然醒悟过来,说道:“朕竟然昏聩到了如此地步!我为你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也心生怜悯之情。今天朕听从你的请求,以表彰敢于直言劝谏的忠臣们!”慕容悉达等人得以免死。从此以后,屈突通也慢慢得到了隋文帝的重用,被提拔为右武侯车骑将军。屈突通为人正直,即使亲戚犯法,也决不会徇私。屈突通的弟弟屈突盖担任长安县令,也以能严肃执法而闻名,当时人们说:“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唐朝建立后,他被封为蒋国公,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一下子就诛杀一千五百多人,这固然骇人听闻,但战马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军需物资,私藏两万多匹战马,已足够组织一支庞大的军队,其罪过已非常大了,隋文帝如此震怒,也不是毫无道理的。

地方官吏弄虚作假,公卿子弟也横行不法,不时给隋文帝添堵。

上柱国彭公刘昶,过去就与隋文帝是好友,隋文帝对其非常亲密。刘昶的儿子刘居士无法无天,胡作非为,屡屡犯法,但隋文帝总是看在刘昶的面子上未予深究。谁知,刘居士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更加有恃无恐,常常带上一群地痞无赖径直闯入他人家中,将那些体格强健的公卿子弟们强行拖来,用车轮套在那人的脖子上就是一顿乱打,一直打得半死,如果还不屈服,就认为这人堪称壮士,释放后就结为朋友。就这样,刘居士在自己的身边聚拢了三百多人,整日为非作歹,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殴打路人,抢夺财物,即便是王公贵族、亲王公主也不敢与这帮人理论。作恶太多必自毙。终于,有人向隋文帝告发刘居士图谋不轨,隋文帝得报后,大怒,下令将其斩杀,很多公卿子弟因此事而被免去了公职。

公卿子弟们给隋文帝添堵,就连他自己的儿子也不让他省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文帝与皇太子杨勇之间的关系也日渐生疏了,除了杨勇之外,他的第三子、秦王杨俊也出事了。如前所述,杨俊年少时仁爱厚道,笃信佛教,曾请求出家为僧,灭陈之战中,曾任山南道行军元帅,驻扎在汉口,负责牵制南陈上游的军队;平陈后,杨俊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并州总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杨俊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常违法乱纪,在并州期间,曾出钱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百姓怨声载道。此事传到隋文帝耳中,隋文帝大怒,下令严肃追究,因此有一百多人受到了牵连,但杨俊并没有汲取教训,反而生活更为奢侈起来。杨俊脑子很好使,他亲自设计建造雄伟的宫室,各种器皿都用金玉进行装饰,又建造了一座水殿,用玉石铺在台阶上,香粉涂满墙壁,画梁雕栋之间还安装了不少镜子,中间镶嵌着珍珠,经常与宾客、**们在这里饮酒作乐。

杨俊十分好色,而他的王妃崔氏又非常嫉妒,妒火中烧中,崔氏竟然在杨俊吃的西瓜中投下了毒药。杨俊吃后中毒,但却没有被毒死,而得了重病,被隋文帝征召回京。回到京师后,其在任期间的种种奢靡之事也传到了隋文帝的耳中,隋文帝遂下令将其免去官职,以秦王的身份废黜在家。左武卫将军刘升劝谏道:“秦王并没有太大的罪过,只是浪费了点公家财物罢了,臣认为应予宽恕。”隋文帝却说:“国家的法律不容违反。”刘升又再三劝说,但隋文帝始终不从,脸色转怒,刘升遂不敢再言了。杨素又劝说道:“秦王的罪过不至于受到这么重的惩处,请陛下三思。”隋文帝回答:“我是五个孩子的父亲,假如按照你的说法,国家为何不另行制定一部专门处理天子孩子的法律?像周公那样的人尚且诛杀了他的弟弟管叔、蔡叔,我固然不如周公,但又岂能徇私枉法呢?”最终拒绝了杨素的请求。后来,杨俊病情加重,派人上书谢罪,隋文帝对杨俊的使者说道:“我殚精竭虑,开创大业,制订制度,树立典范,希望臣子能严格遵守。你身为我的儿子,却打算予以破坏,我真不知该说些什么来责备你了!”隋文帝这话说得很重,杨俊听后,是既惭愧又害怕,病情又加重了。大都督皇甫统上书请求恢复杨俊的官职,但隋文帝还是没有答应。又过了一年多,隋文帝才拜杨俊为上柱国。到了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六月二十日,杨俊病死。隋文帝来到秦王府吊唁,仅哭几声而已;他还下令将杨俊制作的各种奢靡物品全部焚毁。秦王府的官吏们上书请求给杨俊立碑,隋文帝说:“想要赢得美名,只需几页史书就足够了,何必要立碑呢?如果子孙们不成器,立下的石碑只能被人打碎,充当别人的镇纸石啊!”

秦王妃崔氏因毒害秦王而被赐死。杨俊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崔氏所生的儿子杨浩,另一个是庶生的杨湛。杨俊死后,群臣屈从隋文帝的意思,上书称:“《春秋》大义认为,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尊贵是这样,罪过也应如此类推,因此,西汉时栗姬有罪,就废掉了她生的儿子;郭后被废,她的儿子也被废黜。如今秦王的两个儿子所生母均有罪过,不应继承王爵。”隋文帝同意了,以秦王府的官吏们作为丧主。到隋炀帝继位后,立杨浩为秦王,封杨湛为济北侯,后在隋末大乱中,二人均被宇文化及所杀。

何稠、虞庆则平定岭南李世贤叛乱后,班师回朝。何稠临北还时,宁猛力请求一起入朝,但何稠见其正在病中,就把他送回了钦州,二人约定:“等到八九月间,我们再在京城见面。”等到何稠回到长安向隋文帝禀报后,隋文帝满心不快。到了开皇十七年十月,宁猛力病死了。隋文帝很惋惜地对何稠说:“你没有把宁猛力带来,如今,他竟然死掉了!”何稠回答:“宁猛力与臣约定好了,假如他病故了,一定会另派他的儿子入朝。岭南人性格耿直,其子一定会来的。”宁猛力在临终前曾告诫儿子宁长真说:“我与大使相约,不可失信,你将我埋葬以后,即要上路。”宁长真继任钦州刺史后,果然没有失信,如期入朝了。隋文帝大喜,说道:“何稠在蛮夷之中竟然树立了如此高的威信!”

虞庆则在讨伐岭南叛乱时,曾将妻弟赵什住任命为随府长史。赵什住与虞庆则的小妾私通,他担心私情败露,遂产生了想要暗害虞庆则的想法,散布流言称虞庆则不愿此行,这一说法也传到了隋文帝的耳中,因此,在虞庆则临行前,隋文帝对他赏赐很少。等到虞庆则班师回朝时,行至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临桂岭,他登高远眺,说道:“这里真是一个险要之地啊,如果囤积充足的粮食,有一个合适的守将,真是难以攻克啊!”虞庆则命赵什住前往京师汇报,观察隋文帝的态度,但赵什住来到京师后,即向隋文帝告发虞庆则阴谋造反。隋文帝命人调查,开皇十七年十二月,虞庆则因罪被处死,赵什住则被拜为柱国。虞庆则文武兼备,在隋朝开国之初,历任内史监、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是仅次于高颎的二号人物,但在开皇后期,隋文帝逐渐开始重用杨素,改任虞庆则为右武侯大将军。虞庆则心直口快,与杨素不和,而他又功高震主,隋文帝处死他其实是在末年有计划地剪除功臣、为后事预先做出安排的一部分。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