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杨素采纳了来护儿的建议,遂按兵不动,而命令来护儿率领数百艘小船,径直渡过浙江,登上南岸,击破了叛军后方营垒。来护儿等人占领叛军营垒后,立即纵火,顿时烟炎张天。叛军看到后方失火,军心大乱,杨素遂趁机率军向敌人发起了总攻,大破高智慧。高智慧率领残兵败将逃入深海,杨素跟踪追击,一直追到海曲。杨素召唤行军记室参军封德彝前来商议军务,仓卒之际,封德彝失足落入水中,被人救出,侥幸捡了一条小命,但他换了衣服拜见杨素,一句也不提自己落水的事情。后来,杨素知道了,就问他原因,他淡淡回答道:“这是私事,所以没有禀报。”杨素非常赞赏。封德彝,本名叫封伦,德彝是他的字,但以字行。他是北齐太子太保、高欢的佐命功臣封隆之的孙子。封德彝年少时,他的舅舅卢思道常常说:“这孩子胆识智慧超出常人,一定能当上宰相。”后来,到唐初,封德彝果然位至宰相。

隋军从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一直追到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市),高智慧整军再战,又被杨素击败,隋军生擒了数千人。高智慧再度南逃。东阳(今浙江省金华市)叛党汪文进自称天子,以其党蔡道人为司空,驻守乐安(今浙江省仙居县)。隋军回师进讨,将其全部消灭;又击破了永嘉叛党沈孝彻,于是,杨素率军从陆路向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进发,直指临海郡(今浙江省临海市),追剿残余叛军,前后经过一百多次战斗,终于将高智慧等人逐出浙江,高智慧退守闽越(今福建省)。

与此同时,杨素命令总管史万岁率领两千隋军从东阳出发,翻山越岭,逐一清剿躲藏在山洞中的变民。这一路隋军前后经过了七百多次战斗,一边前进,一边作战,辗转了上千里,攻克无数变民据点,在长达一百多天的时间里,他们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人们都认为他们已经全军覆没了。因水陆全部断绝,无法送出讯息,史万岁只好命人将书信放在竹筒之内,投入水中,希望能被人捡到,送给主帅杨素。有人在河边打水,就真的拾到了这个竹筒,交给了杨素。杨素大喜,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直接上报给了隋文帝,隋文帝连连赞叹,赏赐史万岁家十万钱,等到史万岁回朝后,又拜其为左领军将军。

六、江南叛乱(2)

史书称:“上以素久劳于外,诏令驰传入朝。”

也就是说,在杨素剿灭江南叛军过程中,隋文帝突然下诏命令其火速赶回京师。虽然史书说得冠冕堂皇,是说隋文帝从关心杨素身体健康的角度才命其返回脱离军队,返回长安,但这一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假如隋文帝真的关心杨素个人的身体健康,就不会让其火速赶回,况且,此时的杨素并无任何疾病,以隋文帝猜忌的性格,加上隋朝朝中复杂的矛盾斗争,我们有理由相信是隋文帝听信了朝中的流言蜚语,担心杨素长期在江南会发动叛乱,才将其调离南征大军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杨素手握重兵,又在江南屡立战功,威名大振,一旦怀有二心,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大约是隋文帝将其征召回京的主要原因。

杨素赶回长安后,隋文帝加封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为上开府,赏赐三千段丝绸。杨素回到长安后,又上书称江南叛党尚未完全肃清,恐怕会产生后患,遂请求隋文帝允许自己再次南下,隋文帝答应了,杨素再次乘坐驿马车来到会稽。当初,南安(今福建省南安县)豪强王国庆杀掉刺史刘弘占据泉州(今福建省福州市)作乱,高智慧等人全都前来投靠。王国庆自认为海路难行,北方人不善舟楫,不可能很快到达,遂未做任何防备。谁知杨素却突然率领水军进抵泉州,错愕之间,王国庆不战而逃,下余部众或逃入海岛,或散入山洞。杨素命令隋军分头展开清剿,又派人劝说王国庆,令其斩杀高智慧以赎罪;王国庆遂逮捕了高智慧,杨素下令将高智慧斩杀,剩余叛党全部投降。江南大乱遂被平定。

杨素班师后,隋文帝派遣皇后独孤伽罗的异母弟、左领军将军独孤陀亲自来到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迎候,等到杨素回到长安,隋文帝每天都会派使者来到杨素家中慰问,又拜其另外一个儿子杨玄奖为仪同三司,赏赐杨素黄金四十斤,用金钱盛满银瓶,又赏赐缣三千段,马二百匹,羊二千口,田一百顷,宅一区。

杨素用兵足智多谋,军纪严厉。每次临敌作战之前,他总是故意挑出部下的毛病,先杀人,有时候多则连杀上百人,少则十几人,血流面前,但杨素依然谈笑风生,熟视无睹。等到与敌人对垒时,他又先命令一二百人率先冲入敌阵之中,假如能攻破敌阵还则罢了,一旦败退下来,不论人数多少,全部斩首示众,而后再令二三百人发起冲锋,与上次一样。因此,隋军将士们都吓得心惊胆战,全部被杨素锻炼成了敢死队员,反正是一到战场上,不是杀死敌人取胜,就是被自己的主帅杀死,所以都抱有一颗必死之心,而杨素统领下的隋军因之战无不胜,杨素也被称为名将。当时,杨素深得隋文帝的宠信,隋文帝对其是言听计从,杨素的部下即便是有很小一点功劳,也一定会得到朝廷的封赏,而其他将领即使立下大功,也多被具体办事的文官刁难,往往晋升很慢,因此,虽然杨素对部下非常残忍,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将士们也愿意跟着他干。

杨素平定的江南地区,仅仅局限于南陈核心统治区,其实,与这里发生叛乱相呼应,岭南地区也发动了叛乱。

南陈灭亡后,岭南地区并未归附隋朝,岭南有数郡一起尊奉高凉(今广东省阳江市北)冼夫人为主,号称圣母。冼夫人一家世代为南越部落头领,有部落十余万家。

隋文帝派遣广州总管韦洸、永州总管周法尚安抚岭南。周法尚率领三千五百人南进,南陈桂州(今广西自治区桂林市)刺史钱季卿、南康(今江西省赣州市西南)内史柳培、西衡州(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北)刺史邓暠、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东)太守毛爽等投降;南陈定州(今广西自治区贵港市)刺史吕子廓盘踞山洞,拒不投降,周法尚率军翻山越岭,前去讨伐。吕子廓率领一千多人退守深山,手下将其诛杀,投降了隋军。韦洸来到南岭,南陈将领徐璒固守南康,韦洸逡巡不敢继续前进。当初,冼夫人将扶南(今柬埔寨一带)的犀杖献给陈后主,至此,晋王杨广派人送给冼夫人书信,告知南陈已经灭亡,劝说其归顺隋朝,并将犀杖、兵符送来,让冼夫人过目。冼夫人见到犀杖后才确信陈国已经灭亡,遂派遣其孙子冯魂率众迎接韦洸,韦洸这才顺利进入广州,岭南地区得以平定。隋文帝晋封冯魂为仪同三司,封冼夫人为宋康郡(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夫人。

但不足一年,到开皇十年年底,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的少数民族头领王仲宣就发动了叛乱,岭南少数民族头领纷纷响应,率军包围了广州,隋朝广州总管韦洸被乱箭射死。隋文帝下诏任命韦洸的副手慕容三藏(北齐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的儿子)为检校广州道行军事;又下诏命令给事郎裴矩巡抚岭南。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在杨坚担任定州总管时,曾任其记室,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灭陈之战中,隋文帝任命其为晋王杨广的元帅记室,灭陈后,又命其巡抚岭南。裴矩来到南康,招募了数千人马。当时王仲宣包围了广州,又分兵派遣部将周师举包围了东衡州(今广东省韶关市)。裴矩与大将军鹿愿率军进击,周师举驻扎在大庾岭上,构筑了九座营垒,互为犄角。裴矩率军逐一将其击破,周师举只好撤围,又驻扎在原长岭(今地不详)。裴矩率军又将其击破,斩杀了周师举,遂继续南下,驰援广州。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