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零年七月,两国缔结了第二次《日俄协约》,并如同第一次协约一般,在后面加上了不少不能为外人所知的小肚小肠。新约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尊重领土完整的的遮羞布一笔删除,加上了如果双方的特殊利益遇到威胁时,双方应协商采取共同行动,互相援助,以资防卫的等内容。由此可见,两家的关系由第一次协约时的独立的瓜分关系进而结成排他性的两国联盟。
从一九零七年开始,一直到罗曼诺夫王朝被十月革命推翻为止的十年间,日俄一共签订了四次协约,一步一步地由对立走向共同瓜分中国东北乃至整个中国的盟友,俄国甚至成了日本所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唯一的支持者。日本人也还之以李,同意在“缔约国之一须与上条所指第三国宣战时,则另一缔约国,一经请求,即需援助,且两缔约国,在未得彼此同意之先,不得单独媾和”。
若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建立的苏联势退潮了数年,又长期被孤立的话(我们当然不能认为苏联对中国会心慈手软,江山可改,民族的特性可是改不了的),彼时羸弱的中国在日俄联盟的撕咬之下,又会是什么样一个结局呢?
不管怎么样,两个强盗联起手来,对中国来说,始终不是什么好消息。
日本在跟俄国人取得默契的同时,加紧在中国东北南部势力的构建步伐。一九零五年九月,关东总督府在辽阳成立,由大岛义昌任总督。其职责是“管辖关东州(亦即其“租借”的辽东半岛)掌管有关保护、管理南满铁路事宜”。
翌年,关东总督府改为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军政部,分管行政事务和军务。同年八月,日本公布关东都督府官制,有模有样开堂设府,开始了其对租借地方的管辖。
中国政府就此向日本人提出了抗议和关注,拒绝承认关东州和关东州都督这些个劳么子日本人自立的东西,并声明日本人设在辽东的行政机构跟中国没有关系,中国人不必服从其行政管辖。
日本人一撇嘴:不就是抗议么,嘴巴在你身上,怎么抗议由得你,怎么做却我说了算。
一九零八年,日本公布了“关东州”的裁判令,在其势力范围内实行司法权。清政府再次强烈抗议,再次不了了之。
一九零九年,清政府要求日军退出不属租借区却正好卡在租借区要道上的金州城,日本不予理会。
之后便是二十一条(1915年)。
再之后便是废除关东都督府,将其下属的民政部与军政部改为“关东厅”和关东军司令部两驾并行的马车。关东厅下设有丨警丨察部、民政署、法院,负责其势力范围内的民政、司法、丨警丨察等工作。
关东军一开始的兵力一个师团多一点约二万余人,其主要职责是“保卫关东州及在满洲的铁路”。从后面的历史来看,他们做的远远不止“保卫”这些让日本人感觉枯燥乏味的工作,制止奉系军阀的内乱、皇故屯事件、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都是他们的“杰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吞并了整个东北。
从一九三一年,东北全面沦陷开始算起,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十四年;如果将其延伸到一九零五年,那么日本人在东北整整呆了四十年。
无需否认,在日本占领的四十年间,东北由一个白山黑水、几乎没有任何近、现代工业的地区变成各类轻重工业齐全,交通、商业、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工业地区。采矿、制铁、机械制造、轻工制造业、电力、农产品加工业等各项产业规模在当时的中国首屈一指;对外贸易量比同期中国其它地区高出4倍有余;铁路、公路通车里程与密度较大;农业生产亦有极大的发展。说句不中愤青们听的话,东北若是没有日本人占领而在彼时中国政府管辖下,决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日本人对东北开发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利用满洲经济,作为其从属的一部分和殖民地,作为筹措原料资源和军需品的基地,和作为食品的供给地”,开发与掠夺始终如影随影。
日俄战争刚结束后的一九零六年,东北出口(难听的说法就是抢去的)大豆不过9万吨,仅仅三年后的1909年便达到87万吨,差不多上升了10倍。到了一九二七年,再翻一番,上升到160万吨。
在占当年世界大豆出口量约三分之二强的160万吨的大豆,有一半以上销向欧洲,物美价廉的“满洲大豆战胜了(欧洲)这些竞争对手而独占鳌头”,占有绝对性的统治地位,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在伪满洲国成立后,“大豆出口每年都在1亿日元以上”
——基于大豆出口的重要性,有人甚至认为,九一八事变是因为头两年开始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了中国东北大豆的出口而引起日本经济衰退所致。
然而,这些钱中的极大部分都落入日本大豆垄断商人和满铁的口袋去了。中国农民(日本向东北的农业移民数量并不多)的产品,“除必要劳动部分处,全都掌握在自己(日本)手中,抓紧其全部用于扩充战争力量”。
农产品是如此,那么矿产等材料产品上又是怎么样的情况呢?
一九零七年,满铁接手抚顺煤矿之时,该矿各井日产煤量大概是360吨,年产煤量约10万吨上下。五年之后,增长到138万整吨。随后数字不断刷新,200万吨、500万吨、700万吨,最后大致稳定在1000万吨左右。既便到临近二战结束的1944年,抚顺媒体当年还出煤1110万吨。
除了抚顺煤矿,日本在东北各地还有30余个规模较小的煤矿,1944年的总产量超过2000万吨。然象煤和金、铁、铜、锌、钼等矿产,日本人自已也是缺得很,自然舍不得拿去卖来换钱,基本上运回本国或者就地加工成各类军用物资,投入了战争之中。
以上的数字,当然不能否定日本在建设东北当中的作用。然而,若是有国人对这种为提高生产力、加大产能、加速从中国东北掠夺资源,又或者为了侵华战争而把从中国搜刮出的财富中的一部分投入东北的建设而感恩戴德,叫着嚷嚷要评价日本人在东北的正面意义的话,抄书者啥会不会评论,只会向默默地向他竖起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