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里里外外一把手的女人相较,男人们的作用就显得有尴尬了:按几百万年的分工潜规则,他们主要从事狩猎、渔业等工作,获取的食物不稳定且不可靠;而男人们在追赶猎物的过程中,一不小心还成了猎物的平方,名符其实的赔钱货。
按照谁赚钱多谁说话算数的原则,在这个时代,老妈作家作主那是理所当然的——谁叫你不争气,多挣几个钱哩!
当然,这个时代男人们有个方面活得还是比较潇洒的,就是永远不会有个女孩子挺着个大肚子哭哭啼啼地对你说:“人家有了你的孩子,你可要负责任的喔。”男人那时候是玩物,是花瓶,是被女人包的。人家肚子大了自己负责,你想负责人家都不稀罕。你只能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你不知道你老爸是谁,你也不知道你舅舅、兄弟的儿女是谁,甚至连自己的儿女是那一位都有点迷糊。
就算你知道你孩子是谁,原始的男人们也只能象现在离了婚的男人一样,远远地站在学校门口看他(她)那稚嫩的小脸,听那清脆童音,心里发酸;要接他(她)回家一次还得象到衙门办事一样层层审批,听闻能接欣喜若狂,送走后怅然若失;要是孩子不服教,不能是跟老妈处得好,三天五天打电话吵着回家,让你心乱如麻,却又无能为力;你不能护着他,怕他以后更不服教;半懂不懂事的他(她)的哭声却又让你硬不起心,不忍心责骂他(她)。
离婚的老爸也不好当啊,除非是没有半点责任心的男人。
原始社会的男人自然不甘心一直充当离婚男人的角色,夺权斗争一直在潜移默化地进行中。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男人们的机会终于来了。
男人们克敌致胜的法宝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生力工具水平的提高,使男人们的收获增多了,变成猎物的猎物的机率少了,收获损失比大大提高,男人们终于收支平衡,甚至收大于支,不再是赔钱货了;
二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男人的地位显得重要了。大规模农业的产生,需要混身臭汗的男人而不是娇滴滴的小姐,春天播下种子等秋天收获的原始农业变成了深耕密植的产业性农业,女人的体力已经不能胜任农业生产工作,男人们扛着铁锹木锄哼着“谁说男子不如女”的小调雄,纠纠气昂昂的上场,女人们开始跟着男人们的屁股后着做点播撒种子的工作,男人们在经济收入上慢慢的占据了主要地位;
三是部落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随着人口增多,生产资源、生活空间争夺的激烈程度比以往大大的加强,男人们以前负责砍动物,现在增加一项业务就是砍敌对部落的人头。这种活是女子不宜,战争让女人走开这然话打那儿就开始叫起了。
基于以上原因,男人们开始提出男权主张,要求翻身做主;女人们虽然不情不愿,但人家确实有功有劳,有理有据,还有武有力,于是便一路退让:孩子,你的,房子,你的,老婆……归你管,祭祀权,归你。
总之,女人们由当家作主一退退成家里的小媳妇。男人们似乎对女人曾经独享跟祖宗、上天打交道的权利特别痛恨,有些地方后来连女人进祠堂祭拜的权利都给剥夺了:还想向祖宗诉苦,反了你,连面都不给你见。
就这样,男人们取得了话事权,进化成了大男人;女人们丢掉了掌管权,退化为小丫头。让我们男生们为了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向几千来孜孜不倦的斗争在争取男权第一线的并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干一杯——女生们倒也不用向抄书者大吐口水,在社会分工到如此细致的今天,体力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自尊自强的话,谁也不能小视于你;若是只会小鸟依人或者以色诱人,那怪不得人家把你当花瓶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经过弥生时代变成小丫头的女人们也没闲着吃白饭,她们在纺织技术方面取得了最大的突破。随着桑蚕和水稻一起传入日本,日本先民们纺织的原材料,不再仅限于麻、兽皮等材质,还出现了桑蚕的养殖。那些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大概做梦没想到自己发育吐出的口水居然如此的值钱,高兴得江浙一带的导游乐此不疲地把疲惫不堪的游客一批又一批地骗到各个所谓的XXOO馆里侃侃而谈,诱得你不管信是不信,都掏出钱包,乖乖受宰。
小丫头们把蚕宝宝们吐出来的丝包裹成的茧泡在热水盆里,用手抽丝,将抽出来的细密光滑坚韧的细丝被圈绕在丝筐或者丝盘上面(这叫做缫丝),以手工或者机织的方法,经纬交编,织成拉风的“帛”。考古学者在日本多处发现有纺锤车、织梭、卷丝具、卷布具等物品,这些考古证据表明,当时无论是丝质材料织出的丝绸还是是以麻织出的布,都以机织的为主,手织的效率与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半裸的粽子们进化成严实的粽子的需要了。
基于水稻、桑树等作物种植的需要,弥生人不再象绳文人一样喜欢住在容易猎取食物的森林、山地和海边,而是把他们的新家安扎在容易发挥农业湿润、低洼的平原地区。
为了适应新地区的环境,他们对自己的房子进行了改造。除了保留一部份绳文时代的坚穴式建筑外,与同时代中国吴越一带同源的干栏式建筑就象现代的欧式建筑一样,成为弥生人的最爱——干栏式建筑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也叫干兰、高栏、阁栏或葛栏,是一种房屋地板比较高的高脚式房屋。这种房子原本是居住在多雨潮湿地区的先民为了保护宝贵的粮食而特意设计的防潮防水防湿的粮仓,后来人们看到粮食居然住得比自己还好,吃醋之下,自己也搬了进去,享受粮食级的待遇。
为了便于组织生产与抵御外敌,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修建城墙等工事的弥生人(或者出于习惯?吴越楚三国的人在中国春秋战国的诸强中,是出了名不重视城墙修建的)在他们拉风的房子围成的村落外部加上矮墙、栅栏或壕沟式防御工事。壕沟或是干沟,叫做堀;水沟,叫做濠。
这种由堀、濠、栅围出来的村落叫做环壕村落。在村落里居住的村民的关系,已经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组成的部落变成以共同协作生产为目的的团体。在村落里,生活条件正在改善,伴随而来的阶级也在胎中孕育着,国家即将出现。这是后面我们所要论述的内容。
500年间,日本人送走了八位只生孩子不会干事的天皇之后,终于迎来了第十代天皇,崇神天皇。
现在主流的看法认为,崇神天皇被认为是现实存在过的天皇。他不单有生前的故事,还保留下来了一个陵墓——据说行灯山古坟就是他沉睡之处,至到现在还修缮得很好。
有些人还进一步地推断,认为崇神天皇才是大和缔造者的角色,史书的编撰者们为了显示日本建国历史之悠久,把他建国事迹改编成神武天皇东征的故事,提前几百年上演;其它的事迹还是归于其本色,免得丰功伟绩的天皇老爷子跟缺史八代一样,只是个影子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