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前言

当初写这篇文时,原想参照《史记》,以《名将传》、《能臣传》、《大帝传》作为姊妹篇来写。及至写了许多字下来后,发现历史的妙处本身就是将、臣、君三者紧密结合,造就一段段佳话或者悲剧——“君明臣贤”者不在少数,“臣有能而君不能用”者也不在少数。因而,在下最终选择以名将为楔子,配合上当时的时局,来写就从春秋末期到当代的中国历史。

本文横跨2500年:自公元前546年第二次“弭兵会盟”写起,到1949年完成“解放战争”结束。

由于跨度极大,为免叙述散乱,特将此文细分为《先秦篇》、《秦汉篇》、《魏晋篇》、《南北朝篇》、《隋唐篇》、《宋元篇》、《明清篇》、《当代篇》。总计八篇(五代十国划归《宋元篇》中)。

以战争来写历史,以名将来谈治国——即是本文的主旨。

开篇简介

何为名将?——运筹帷幄,所向披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手一旦听到他们的名字,即使拥有百万强军也必然心惊胆战。

战争获胜的钥匙,被这些名将们牢牢的握在手心。在他们看来,战争就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是如此的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战争成就了他们的威名,他们同样也成就了战争的地位。

在名将们尚未集体出现的时候,战争,也不过就是人数达到一定程度的打群架,在奴隶社会之前这个特征表现的尤其明显。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各个规模较大的氏族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一起起不愉快事件,然后群架就开打了。

先是黄老大和蚩老大各拉着一帮人为了争一块地打了一场,结果蚩老大挂了。过了几天炎老大一看不对劲,本来我是大哥,这两个只能算是我的小弟,黄老大今天干了蚩老大,得了他的部众,实力越发壮大。这样任其发展下去黄老大早晚把我干掉啊,干脆我先发至人吧,于是他主动拉着自己的一帮人又去找黄老大挑衅。谁料黄老大已经鸟枪换炮,实力已经不知不觉中超过了炎老大,终究,黄老大(黄帝)终于依靠这两次规模较大的群架斗争,完成了所有部落的统一。这就是战争的起源,也是后代战争的雏形。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华夏流域从原始社会渐渐过渡到到了奴隶社会,战争依然是通过打群架的方式来决出胜负,一般是军队实力更强的氏族或部落将已经腐败得失去了战斗力的传统统治部落击败,这个时期,一般来说,只要军队的战斗力强过对方,战争就不太会输,和部落首领的管理能力关系较大,部队统帅的能力并不起决定作用。

当然,不可否认武王伐纣的军功章有姜太公的一半,但是,周朝之所以最终代替了商朝,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周的兴起,商的腐朽(文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

到了春秋时期,“兵不厌诈”的观念开始逐渐推广开来,宋襄公等抱着“仁义”二字不放的守旧份子,立即被历史的滚滚车轮所淘汰。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后来者也都开始纷纷思索战争策略,并尝试在大体上仍显得呆板的套路上做出些改进——如曹刿的“士气战”策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晋文公的“先守后战”策略(晋文公遇楚军,即令退避三舍)。这个阶段,虽然战术已经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总体上还只是在之前老套路上进行着小程度的改进。取胜的军队即便是以弱胜强,最终能够获胜的主要原因要么是主场作战,要么是对方国力虽强,但双方军队会战时人数大致相当等原因。

另外有一点很关键的是,这时候的战争的核心还是老思想:不服就打,打服为止。服了?那行,我等闪人也。因此,春秋前期虽然各个大国打的火热,齐国、楚国、秦国、晋国等都一度强盛,但打了几百年谁也没取得压倒性优势。打来打去,热闹归热闹,却总没个结果。这一点,在郑国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要评选一个春秋时期最倒霉的国家,一定非郑国莫属。

郑国在春秋前期一度强盛,称他为“春秋首霸“一点也不为过——周桓王曾拉着陈、蔡、虢、卫等小诸侯组成多国部队去干郑国,结果被郑国轻松化解,当时郑国的国力可见一斑。

这起事件也是春秋大乱,王威不振的导火线。到了春秋中后期,郑国逐渐衰弱,偏偏位置又不凑巧——夹杂在晋、楚两大势力之间,结果被晋、楚两大强国玩弄于股掌之上,短短几年之间前前后后被两个国家胁迫投降了靠近十次(晋来降晋、楚来附楚),“朝秦暮楚”的原意其实就是“朝晋暮楚”。当时的郑国国君为郑简公,他在位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每天挖空心思准备大量的礼物,然后就等着某一方来的时候主动进献。

我们可以想象,他被夹在晋、楚之间被做成汉堡时的那种心情是何等的无奈。

分析晋、楚争霸的事例,我们会发现:春秋,是个猛虎相争,追逐群羊的时代;而猛虎之间,并没有太多殊死的厮杀——他们的攻击目标,只是羊。

这正是制约战争艺术更深入发展的客观原因。两虎相争,输了的,无非少食几只羊,自己并未性命之忧,因而犯不着拼死相搏。

猛虎间争夺羊群的游戏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看似还要一成不变的继续下去。

然而,终于有一人站了出来,用乱棒打醒了猛虎们:只要指挥得当,纵是羊群也能战胜猛虎,更何况虎与虎相争乎?

此人名叫孙武,即是下文的主人公。随着他的出场,春秋末期,战争艺术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孙武传(约公元前535-?)

第一回:“平丘之会”两争锋,晏婴“二桃杀三士”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详说正文之前,先看天下大势。

话说昔日周幽王无道,先是宠幸艳妃褒姒,驱逐太子,后又犯下“烽火戏诸侯”这等大错,最终酿成了惨祸——西方的犬戎大军来犯,轻而易举地杀入了周朝的西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一带),周幽王四处告急却无人出兵相助,最终惨遭身死,西周亡。

其子周平王率晋、郑、宋、秦等诸侯反攻犬戎,终于将其逐走。但这时,镐京已满目沧夷,焚毁一空,于是平王举国东迁,定都于东都洛阳,史称“东周”。

周平王定都洛阳时,为公元前770年。从此时算起,便是春秋。

西周时,天下有小国数百,一齐尊周王室为“天下共主”,每年按时进贡,不敢不尊王令。及至周王室兵败东迁,国力大幅衰减,无力再对众多小诸侯们进行制约。因而,诸侯中实力较强者,开始蠢蠢欲动,不再尊王令。

经过两百多年的争斗,齐、晋、楚、秦四国陆续崛起,他们不断蚕食身边的众多小国,各霸一方,周王室无力控制。自此,天下大势逐渐归于这四国。

四强实力相差不大,只凭硬碰硬的战术,尽捏些软柿子还可以,再想突破可就极难了。“晋楚之争”时,为了一个郑国,晋、楚两国先后出兵十几次,却依然分不出胜负。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1144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