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363、东征(2)

拿破仑的第二阵容是名副其实的庞大后备军,约有165000人,包括维克多元帅的混合军团,约33000人,作为第一阵容3支主要部队的后备替补。法国大军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包括60000人的预备军团,由奥热罗元帅统领的第十一军团包括在格但斯克以及维斯杜拉河的驻军。拿破仑统领的主要军队以及第二阵容包括了302000名法国人,有190000人是由瑞士人、德意志人、奥地利人、普鲁士人组成,波兰人及立陶宛人占约90000名,而另外的32000名则由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组成。

沙俄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部署,但是效果甚微。首先边境部队不多,其次将领各自为政,再次最杰出的的将领库图佐夫不得信任,所以,一开始局势对俄军很不利。

1812年6月24日夜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皇帝,突然向俄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法军迅速向俄国腹地进军,很快占领了维尔诺、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

俄军放弃斯摩棱斯克后,由于军事局势紧张以及军队和人民的坚决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被迫于8月20日任命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8月29日库图佐夫重返军队。他的使命就是和拿破仑决战,博罗迪诺战役于9月7日开始。

关键时刻起用库图佐夫,绝对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最为睿智的选择。不过,他也不得不选库图佐夫。第一,虽然他不喜欢库图佐夫,但是库图佐夫有才,谁也挡不住;第二,民心所向,军心所向,他不得不这么做。

在这之前,法军在伊比利亚半岛也面临着严峻的局势。6月14日,当联军集中2/3的兵力进攻时,马尔蒙只得退到杜罗河以北,但在得到增援之后,又重新渡河,并在7月15—21日,打败和追击联军。

双方都在平行地强行军,彼此之间距离最短时只有几百米,都力图获得一个有利的机会来攻击对方。由于拥有比联军较高的行军速度,法军本来是占有一定优势的。可是,在7月22日,马尔蒙却因为过度自信犯了一个错误,他派左翼离开主力,试图迂回包围联军的右翼,由于两支法军隔离得太远,被威灵顿抓住了空隙,联军向法军的左翼突出部分发动了猛烈攻击。

这场战斗在萨拉曼卡附近的阿拉皮莱斯山冈打响。当时联军有4.8万,法军总兵力和联军差不多,但由于只有一部分军队处于联军的打击范围,他们等不到援军的到来,便遭受了失败,而法军的主力随即也遭到波及,在联军发起攻击后仅40分钟,即将法军打得溃不成军。马尔蒙最初试图扭转败局,但他受了伤,将指挥权交给庞纳将军,后者阵亡后,克洛泽尔将军继续奋战,但大势已去,只能向布尔戈斯撤退。

此役法军共损失1.3万人,3位将军战死,4位将军被俘。联军则损失5214人。威灵顿在击败了苏尔特、马塞纳之后,又击败了马尔蒙,一个接一个法国元帅的陨落,预示着一个超级大元帅的崛起,威灵顿后来当了好几个国家的元帅。

虽然威灵顿打了胜仗,但是他发现有一支法军即将抵达战场,而且法军总兵力仍然占优,自己又不得不休整,便选择了暂时退却。

马尔蒙受伤了回去休养,而拿破仑不得不面对俄国名将库图佐夫准备打仗。

一路上由于缪拉的错误指挥,法军骑兵团伤亡惨重。虽然达武表示过自己的意见,可是缪拉不听。拿破仑和妹夫缪拉有矛盾,而缪拉和达武则都不喜欢作为一军之长的贝尔蒂埃。

在到达博罗迪诺时,法军有13万人,而库图佐夫手中的兵力只有10万多一点儿。

虽然俄军指挥层不团结,但是库图佐夫也有他自己的优势。优势有两个,一是炮兵比拿破仑多,二是他可以先到博罗迪诺选择自己的战场。

博罗迪诺这个小镇位于狭长的卡拉莎河西岸,该河向北蜿蜒数英里后汇入莫斯科河。另外,这一带支流纵横,尤其是在卡拉莎河谷一带更是峭壁悬崖林立,周围林木郁郁葱葱,地势十分险要。由于莫斯科就在该城以东27英里处,沙皇的命令言犹在耳,库图佐夫不敢不效犬马之劳。

他沿着山脊再一次加筑工事、拓宽战壕。普拉托夫和尤瓦洛夫的骑兵队镇守位于卡拉莎河东岸右翼的最北处。他的指挥部设在哥基附近,库图佐夫坐镇这里,命令他的将领们将该城团团围住、严密防卫。

南翼俄军仅凭借天险构成防线,兵力部署最为薄弱,因为那里地势天成,主山头及附近河谷都峭壁林立、森林覆盖,极难行走。而由阿奇杜克.康斯坦丁率领的俄国帝国近卫军(也称第五军团)仍然在前沿阵地待命。

库图佐夫已找到了一个十分理想的防御地点,较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的防御地点要有利得多,这里险要的地形将令法国骑兵队、大炮以及庞大的军队失去用武之地。

9月5日,法军终于抵达,拿破仑摆开阵势与俄军对峙。当他的工兵在卡拉莎河上架设5座浮桥时,拿破仑的战略终于成形了。最行之有效的进攻策略是发动骑兵攻势并以步兵团为后盾向博罗迪诺以北进攻。他们的对手是哥萨克骑兵团,缪拉备受打击的骑兵团的状态仅能勉强上阵。从北面进攻路途将更加遥远,另外还将涉及到渡河以及攀爬陡峭的卡拉莎河河岸的问题。另一可进攻处是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之间的旧公路,这条路横穿最南部,相比之下是俄军侧翼最薄弱处。一旦用大炮掩护越过最初的几座山头便可进入开阔的平原地带,达武认为,这样他就可以狠狠地打击俄军已无屏障的侧翼,顺势包抄以攻破俄军防线。更要紧的是,达武指出,俄军强大火力在西线,南线或东南线并无太强的火力部署。

拿破仑坚持认为由于力量悬殊,这种做法太过冒险,他计划将队伍一字排开,直扑库图佐夫保护严密的中路。他组建了他所谓最强的炮兵部队——3个有120门大炮的炮兵连——这已超过了可以灵活动作的限度。身为最伟大的炮兵指挥官,拿破仑以前从未犯过这样无法弥补的过错。

1812年9月7日早晨6点,法军开始向俄军发动进攻。拿破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战争已进行过半。在匆忙中调整120门大炮的部署,这意味着要在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进行马匹、枕木、弹药、炮车和炮兵等一系列的调整。

俄军的士气已经恢复,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库图佐夫的出现,他的出现也使近在咫尺的莫斯科放心不少。而法军则士气低落,大多数法国士兵忍饥挨饿,一天天眼见自己成百上千的战友先后死去而哀伤不已;当他们得知自己现在处于东欧腹地、彻底孤立无援时,几乎濒临绝望。

黎明时分,拿破仑下令开炮,战役正式开始。

欧仁亲王的部队轻易攻下了博罗迪诺的俄军要塞,但是驻扎在俄军防线中路左侧的达武发现自己已陷入了俄军枪炮的层层包围中。

法军开始攻击不到一小时,库图佐夫发动了大规模的正面反攻,击溃了达武和欧仁的阵线,并且令达武与拉普将军受伤,而内伊更是身受4处创伤。众多法军将领阵亡,其中包括科兰古的弟弟。

8点30分,俄军发动了更强的攻势,拿破仑不得不启用朱诺的后备部队。这几乎是另一场艾劳战役,人数占优势的拿破仑不得不为求生而拼杀,而采用达武的方案本可以避免这一被动局面的。

其实,拿破仑的军事才华越来越下降,因为他总会作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而这一决定将直接导致他自己的失败。在他早期,马伦哥之前,奥斯特里茨之前,他是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出现的。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可能是拿破仑太骄傲了,最后在战术上也藐视敌人,认为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结果就不知不觉地吃亏了。

库图佐夫是继苏沃洛夫之后沙俄的第一名将,作为欧洲三大国(英法俄)的军事代表人物,和威灵顿、拿破仑在一个层次上,当然不能等闲视之,而拿破仑则是接二连三地犯错,这结果就是,战争打得很胶着。

其实,拿破仑最好的选择便是乖乖回国,否则失败将是他唯一的命运。这个很多军事迷可能不服,说如果拿破仑怎么怎么着,亚历山大怎么怎么样,那局势就怎么怎么样,可是我还是坚持这一观点。

首先,拿破仑不了解俄国人,俄国人和大和人一样,非常富有杀身成仁的不怕死精神,要知道二战时人家死的人比中国人都多(相对),硬是把日耳曼人给拖住了。

骄傲的俄国人是不会让拿破仑给征服的。

然后就是气候,占了地利的俄国人几乎是不可战胜的,现在补给跟不上的拿破仑不行,几百年后补给强多了的希特勒也是不行!

情况的发展印证了上述论断!

战役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屠杀,双方都在这血肉战场上不断厮杀着,就看谁猛了。达武和欧仁多次组织反攻,但均未成功。

最后,缪拉不得不带着所有的骑兵出场了,在欧仁步兵团的配合下向俄军阵线冲击。

夜晚,战斗终于终止。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库图佐夫不得不暂时性退却,以图再战。

俄国人很豪爽,不断让出了博罗迪诺阵地,还让出了自己的首都——莫斯科。

法兰西凶猛》小说在线阅读_第3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傻傻的夸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法兰西凶猛第3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