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大雾弥漫,打得不亦乐乎的法军并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什么。
法军占领的哈森豪森村,地势较高,能很好地防守。
上午十点,大雾散去,正因为数次反杀成功而高兴无比的法军突然发现,迷雾散去后,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道道普军的人浪,这些浪汇聚成了大海。
就在这时,达武赶到了作战现场。
接下来,就是达武元帅的神奇时刻。
普军有炮230门,而达武,只有44门。
但是接下来的表现,普军几乎完全不会打炮,而法军的炮兵那不是盖的,个个都是打炮高手。
饶是如此,普军的人数也太多了点。
达武没有慌乱,亲自指挥起来,调动军队,补上缺口,调炮轰击,苦苦支撑着。
他用机动灵活的火力给密集的普军以极大的杀伤。
达武知道自己处境危险,便给不远的贝纳多特送去了求救信,希望他带兵过来增援。
贝纳多特看信后,没有去增援,而选择了继续向耶拿走。
贝纳多特不喜欢对拿破仑忠心耿耿的达武,原因是他本人对拿破仑不忠心,从一开始他就对拿破仑不够真心,即使很真心,那也是装的。
这是法军高级将领间出现的第一次见死不救,问题很大,影响很恶劣,拿破仑很生气,贝纳多特该枪毙,可是,他没被枪毙,拿破仑饶了他。
他毕竟是拿破仑的亲戚。
这开了很不好的先河,以后,法军高级将领间见死不救成了常态,严重影响了法军的作战和拿破仑的野心。
后来,大多数人都对贝纳多特持否定态度,因为他在奥尔斯塔特战役中没干什么人事。但是也有人认为贝纳多特是个替罪羊,被冤枉了,实际上是拿破仑指挥失误,发给他的命令模棱两可,战后责备贝纳多特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误。
这的确是拿破仑的风格,而且后者说法也有理有据,不过要是这样的话,那就说明,跟达武比起来,贝纳多特也就是一根毛。
虽然我不能确定贝纳多特到底是不是存心不救达武,不过我可以肯定两点:一是贝纳多特在军事上比较低能;二是他对拿破仑不够忠心。
对贝纳多特的处置是以后的事儿了,这里说回达武。
冲锋的普军发现,前面的法军军团,就像是钢板一块,他们很难撬动。
在法军的坚决打击下,进攻的普军伤亡很大,可是,法军的伤亡也不小,但是,达武总是能及时地应对突发状况,把生力军调集过去。
普军指挥官不伦瑞克公爵有些急了,人一急,头脑就发热,就会犯错误,所以,即使遇到什么天要塌下来的事儿,也千万别急,冷静思考。
发现法军一个师的炮兵所在后,普军加强进攻这里,可是,还是钢板一块。于是,普军高级将领沉不住气了,一个师长冒着炮火前进,负了致命伤。
不伦瑞克公爵恼羞成怒,便亲自带队上了,以为这样可以鼓舞全军士气,一举将阵地拿下。
结果,不伦瑞克运气很不好,被法军一枪爆头。
子丨弹丨打了他的一支眼睛。
那还了得?赶紧抬下抢救。
于是乎,胜利的天平开始向人数占劣势的法军倾斜了。
不伦瑞克被爆头,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就成了最高指挥官。可是,他不懂军事。
外行指挥内行,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343、强推(3)
最后一部分后续部队到达,普鲁士集合全部骑兵,展开最后的冲锋。
法军士兵排列成坚固的方阵,一滴水也滴不进。
普鲁士人感觉自己很没面子,居然打不过人数少于己方的对手,这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遭,所以,血贯瞳仁的普军失去了理智,开始自己一个人在战斗,一个人想要打散敌人的阵型。
理智的达武正想要这种效果,于是,在铁血的命令下,普军大兵纷纷成了法军的枪下之鬼。
然后,达武见时机已到,便开始反杀。
法军反杀成功,普军败退。达武以区区26000人兵力,击败了普军主力近60000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威震全欧洲,使普鲁士小儿不敢夜啼,成了“杀神”般的人物。
布吕歇尔还想组织骑兵接着干,可是也不能阻挡普军败退的洪流,在撤退时,老布接管了普王的卫队,准备再反杀法军。
经此一役,普军阵亡1万多人,数千人受伤,数千人被俘,100多门大炮被缴获,平均下来,几乎每个法军士兵都有所斩获。打完这一场坚决的、铁血的、无情的遭遇战,达武的军团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光是阵亡的法军就有7200多人。
不久后,被爆头的不伦瑞克公爵死翘翘了。
有人在问:怎样在战争中取胜?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也有我的思考。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不择手段地干掉敌人。
对于第一个问题,特别是对近现代战争来说,有人说在战场上建立局部战斗力优势便可取胜。
在装备相同的情况下,战斗力直接体现为兵力。
也就是说,我的总兵力可以比敌人的总兵力少,但是,我迂回,我机动,我要在一个战场上,达到我的兵力比敌人的兵力多,而敌人的援军还在很远的地方,我可以先吃掉这部分弱旅,然后,我再迂回,再机动……
不要小看这个战术,三大战役就是这样打赢的。
拿破仑自然是深谙此道之人。
可是,奥尔斯塔特战役,怎么看都不符合这个道理。普军装备占优,兵力占优,可咋就输了呢?
这个原因嘛,还是比较复杂的,且听俺慢慢道来。
首先,达武能力很强,比不伦瑞克要更强更先进。他是个出色的战略家和战术家,统帅能力和指挥作战能力都很强。
第二,普军指挥官很是急躁,犯了急躁的错误,尤其是高级指挥官不伦瑞克公爵和布吕歇尔将军,布吕歇尔上来就发动了骑兵攻势,而没有等步兵援军协同作战。高级指挥官犯错误,这是很可怕的。
第三,达武运气很好,而不伦瑞克公爵运气背到了家,达武站在战场上,也是无数颗子丨弹丨从他身周呼啸而过,可是愣是没受啥重伤,不伦瑞克就悲剧了,直接被法军一枪爆头。
另外,还有就是法军的战斗力丝毫不逊色于号称“欧洲最强”的普军,尤其是达武的第三军。达武虽然脾气很大,可是也算是个爱兵的将,很会鼓舞人心,关心下级,关键时刻,就得到了士兵们极大的回报。
溃逃的普军又遇到了从耶拿战场上逃出的败兵,于是,他们都不知道往哪儿逃了……而缪拉,正在疯狂地屠戮他们。
那一天,四点,耶拿战役结束;四点半,奥尔斯塔特战役结束。
在这一天里,普军主力遭到无情打击,普法战争胜负已分,剩下来的,便是普军跑,法军追。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作战,可以用俩字来总结——强推。
但是,拿破仑并不轻松,因为,俄军已经开始在边境集结,随时都有可能西进支援普鲁士。
但是普鲁士已经等不到俄国援军了,谁让他们败得那么快?
在一开始知道普军主力已被打垮、达武成了杀神之后,拿破仑还有点儿不太相信,认为这是忽悠他玩的,在收到确切情报后,他高兴地说:“达武元帅的军团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位元帅表现了他卓越的勇敢和坚定的性格,这是作为一名武将所必不可少的。”
为了尽快解决对普作战,拿破仑下令,全部法军兵分三路,追击逃跑的普军。
尽管达武军减员严重,且疲劳无比,可是,他们仍然参加了追击,并且是第一支进入柏林城的部队。
后来,达武被士兵们称为“铁元帅”,并被拿破仑封为奥尔斯塔特公爵。
说完了法军,说说败退的普军吧。布吕歇尔集合部分败逃的普军,准备保存实力以图再战,就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正是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奠基人,普鲁士的贝尔蒂埃,沙恩霍斯特。
只是可惜啊,他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虽然他足智多谋,可是,不伦瑞克几乎看不到。本来,人家是个参谋,他非要把人家当副官使,端茶倒水、铺床叠被什么的。
不伦瑞克公爵早在七年战争时就发迹了,是军中的老资格,但作战思想什么的就有些陈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