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共和国乱象(7)
拿破仑继续着力组建他的海军舰队,而约瑟夫则会同吕西安等人开始调查约瑟芬。几天之后,约瑟夫推开了他兄弟的门,将调查结果写成报告交给了他兄弟。拿破仑不看则已,是越看越生气。通过调查,他得知妻子劣迹斑斑,而且比那个告状的使女说的更过分。
本来就对约瑟芬看不上眼的约瑟夫则是添油加醋,说的及其生动。拿破仑怒不可遏,立即将约瑟芬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
当然,作为调查人员,约瑟夫需要在场,和她当面对质。而约瑟芬对于自己和夏尔的奸情已经暴露了的事情根本一无所知,也就说不上有什么心理准备。
当她推开门,见到面色铁青的两兄弟时,她预感到,好像要坏事了。
拿破仑将报告递给了她,让她自己看。
约瑟芬越看越是心惊,她马上痛哭流涕道:“我亲爱的,这一切都是不实之词,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你说我和别人有奸情,证据呢?是的,我和巴拉斯大人还有夏尔中尉合伙做生意,可是,我和他们真的没有什么,如果有的话,请你拿出直接证据来!”
确实,约瑟夫虽然调查到一些证人的证词,可是却缺少像书信一类的直接证据。在那个没有照相机、录音机和录像机的年代里,很多罪恶只能依靠像狄仁杰那样杰出的推理才能查出来。
约瑟夫见她狡辩,便愤愤说道:“正所谓众口铄金,既然你们那么清白,可是大家为什么都这么说?”
约瑟芬一时语塞,便歇斯底里道:“我,我不活了!”说罢就要一头撞向墙壁。
拿破仑不耐烦道:“好了,都他妈给老子安静!约瑟芬,我警告你,如果让我知道你再和夏尔中尉处在一个房间里或是再和他们合伙做生意,后果你就自负吧。我能说的就这么多了,大哥,你们都出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两个人都离开了,拿破仑叹了一口气,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
而约瑟芬则趁着拿破仑不在巴黎的机会,在晚上找夏尔哭诉,“我亲爱的,他们这些混蛋人渣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恨他们所有的人!夏尔,我想离开拿破仑,我们私奔吧!”
夏尔闻言大惊失色,忙劝阻她,“现在将军在法国就是这个,”他做了一个大拇指向上的手势,“除非我们离开法国,离得远远的,否则,你我性命不保啊!现在,我看我们还是暂时不要再见面了。”
约瑟芬则什么都不顾,一下子投到自己恋人的怀抱里。当晚,她没有离开夏尔,继续给拿破仑戴绿帽子。
夏尔也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了,他也将自己的担心抛到了垃圾桶里,继续和约瑟芬卿卿我我。
为了远征,督政府准备派布吕埃斯海军中将率领舰队出海,负责运送这支庞大的远征军,归拿破仑节制。布吕埃斯是少数从大革命中逃过的几个贵族军官之一,凭借着资历熬到了海军中将的位子。这样的人物还有达武元帅,这位不败战神很快就要出场了。
为了麻痹英国人,尽可能为远征拖延时间以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这次远征埃及的计划在1798年3月份没有几个人知道。布吕埃斯因为是当事人,所以知道了。而此时的海军部长却比他的下属晚知道此项计划。
督政府命令,尤其是拿破仑要求海军舰队要很快准备好。可是,现在的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如果说英国海军是条大鲨鱼的话,那么法国海军充其量也就是条娃娃鱼,还是条未成年的。
布吕埃斯有他的难处。要知道出海航行那么远是很危险的,随时会丢掉身家性命的。他必须为5万多法国人的生命负责。此时他的舰队已拖欠9个月的军饷,大量新补充的水兵几乎没受过什么训练。派这样的海军出海,无疑是让他们去集体自杀。
而拿破仑则不管这些,他只是想尽快出海完成自己的大计。他坚持只要28000名士兵就够了,但是督政府非得给他39000人。可能拿破仑是对的,从后来的事实看,少11000人对埃及远征计划并不会造成什么不利影响,而这么多的人,后来大部分都向英军投降了。
虽然布吕埃斯一直向督政府要求推迟出海,可是性急的拿破仑根本就不给他时间,他对布吕埃斯说:“甭管怎样,所有的一切必须在5月份之前准备好。”
拿破仑有权挑选自己的部将跟自己一块远征,于是,他向督政府要了贝尔蒂埃,意大利军团司令暂时由德赛将军担任。
拿破仑担任英吉利海峡司令时,德塞就是副司令。作为马伦哥会战的功臣,其综合实力估计只有达武能和他相比,只是,他的阵亡,也正像儒贝尔的阵亡一样,让后来的可能性失去了意义。德塞将军也是从大革命中走出的新一代将领,本来在儒尔当手下打仗,后来调到了意大利军团,不过,拿破仑首次征战他并没有帮上什么忙。
人以类聚,德塞有这么一个和他同样出色的朋友,这个人就是一直赋闲在家的达武。
前文说过,达武因为身份的原因,被共和国抛弃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已经不是极端的雅各宾派当家了,所以那些贵族将领也纷纷出山了。
达武这一年,正好27岁。德塞就像是水镜先生一样,知道达武是个诸葛亮,便将他推荐给了刘备拿破仑。
3月28日,两位伟大的军事天才终于首次碰面了。达武给拿破仑的第一印象是:个子矮小,和自己有的一拼,而他的外貌却不如俺长得帅。貌不惊人的达武并没有给拿破仑带来多么好的第一印象,可是,经过一细谈,拿破仑顿时大吃一惊。
“我擦,这小子的军事能力要逆天啊!嗯,值得培养,值得培养!”拿破仑想道。
达武,作为一名远征军的中级军官,加入到了将军麾下。从此后,他便忠心耿耿地跟随拿破仑,不断立下盖世功勋。
此时,已经确定跟随拿破仑远征的将军有:达武、贝尔蒂埃、拉纳、贝西埃尔、马儿蒙、缪拉、德塞,还有克莱贝尔。
贝西埃尔正是日后帝国近卫军的统帅。他出生于1768年,只比拿破仑大一岁。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之子,一开始当兵的时候在比利牛斯军团和西班牙斗牛士们干,后来转到拿破仑麾下,由于他擅于指挥骑兵,便被任命为拿破仑的近卫队的指挥官。
而克莱贝尔则无疑是一名悲剧将领。他是一名坚定的共和派,出生于1753年,长期的戎马生涯让他心生退意,所以,第一次反法同盟基本完蛋后,他便从军中退役了。
他1793年的时候就是少将了,所以资格相当老。拿破仑本着能用的将军越多越好的原则,动员他重新出山。而不想就此敢于寂寞的克莱贝尔终于加入了舰队。2年后,当阿拉伯学生的尖刀刺入他的胸膛的时候,不知道他有没有为当初的决定后悔过。
他脾气很大,多次顶撞拿破仑,以至于拿破仑后来将他丢在埃及,不再管他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