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血战天下》

第四十七章 长平之战(下)-2

又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谁呢?赵括的母亲。

赵母对赵孝成王说:“万万不可任命赵括为主将。”

这令赵孝成王感到很惊讶,儿子被提拔为总司令,这是很光荣的事,怎么当母亲要反对呢?于是他便问:“这是为什么呢?”

赵母回答说:“以前赵括的父亲赵奢为大将时,礼贤下士,亲自捧上食物招待的门客有数十人,结交的朋友有数百人。大王所赏赐的东西,他一样也没有保留,全部分发给了军官与臣僚。从他接受王命的那天起,就为国忘家,不再过问家中的事。可是现在赵括刚被任命为上将军,就摆显威风,军官们没有一个敢抬头正视他一眼。大王所赏赐的金银丝帛,他都拿回家藏着,还整天留意哪里的田地房屋便宜,价格合适就买下它。从这几点来看,他都比不上父亲。他们父子俩的思想境界不一样,希望大王不要任用赵括。”

赵孝成王一听,这些都只是小事罢了,做大事不拘小节,没必要过分担心,因此他便亲切地说:“老夫人不要放在心上,我已经决定了。”

既然不能说服赵孝成王,赵母便提出一个请求:“倘若大王一定要委任赵括,如果他不能称职,希望大王莫要降罪臣妾。”

知子莫若母,看来赵母心里明白赵括绝不是带兵打仗的料,还是先给自己留条后路吧。赵孝成王一听,这说哪话呢,满口答应了。

新任总司令赵括到了长平后,雷厉风行,把廉颇的那一套防御策略全部废除了,重新制订战略,以攻代守,并且把坚持廉颇战略的将领一一免职。显然他认为廉颇的战略思想太陈旧了,自己的那一套才有创新精神。

据说当时赵军中有八位军官反对赵括的做法,以死相谏,但并没有改变这位自命不凡的总司令的决心。

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无论是白起或是廉颇,都能做到“知彼知己”,但是赵括则不然。

大家还记得廉颇当年对蔺相如很不服气时,曾说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功”,注意啊,廉颇最擅长的是攻城野战,而不是防御战。可是他为什么对付秦军要用防御战术,这就是“知彼知己”,赵军攻城野战能力虽强,但比起秦军是有差距的。

可是赵括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那是廉颇无能罢了。赵括对显然低估了秦军的战斗力更致命的是,他连对方的主将是谁,也不知道。

在还未弄清敌方底细之前,赵括就迫不急待要发动进攻了。

对于赵括这个人,范雎与白起早就对他反复研究过了。

范雎用反间计,整倒了廉颇,当然是想让一个纸上谈兵的家伙来取代他。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范雎如何知道赵括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才实学呢?万一他真的是军事天才,那范雎不就大大失算了吗?

我相信秦国有一个极其高效的情报机构,不亚于今天美国中央情报局或以色列的摩萨德。这个情报机构在史书是没有出现,但是却可以从秦国密集的间谍活动中看到其影子。

在赵孝成王眼中,赵括是军事天才,而在范雎眼中,他只不是过徒有虚表的庸才。很显然,范雎早就摸清赵括的底细,对他的方方面面情况都掌握了,这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

有了正确的评估,就能得知赵括下一步会怎么做了。

赵括会怎么做?他一定会主动进攻的。

这是两个原因决定的:

第一,赵孝成王任用他,就是要打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

第二,赵括要表现自己,要镇住其部将,必须要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不只懂得纸上谈兵,还能赢得战争。

可以说,战还未开打,赵军的底牌就已经被看穿了。

《血战天下》

第四十七章 长平之战(下)-3

白起早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他要打一场史无前例的歼灭战,这场战役规模之大,即便是放在人口大爆炸的今天来看,仍然是令人瞠目结舌。

为了要诱使敌人上钩,就必须先给点甜头。

果然不出所料,赵括上任不久,便气势汹汹地发动进攻,赵国兵团第一次主动出击。白起命令前线部队佯装不敌,稍一交锋,便往后撤。

第一次出击,便打得秦军落荒而逃,赵括对自己的指挥水平更加自信了。

世人都说秦军厉害,这不过是秦军没有遭遇真正的对手罢了,自命不凡的赵括自以为就是秦军的克星,他要以一场辉煌的胜利,来嘲弄廉颇这个老古董。

他完全放弃守势,把长平一线赵军主力都集中起来,要一鼓作气把秦军揍扁。

看到赵括的布阵,白起笑了。

赵军倾巢而出,后方势必会露出大破绽,只要能抄了赵军的后路,断其粮道,就可将其困死。白起预备了两支奇兵,一支两万五千人,准备伺机抄截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人,全部是骑兵,用于截断赵军攻击兵团与赵军防御壁垒的联系。

赵括自以为高明,其实他只是被白起一步步牵着鼻子走,他率领赵军主力部队进入到秦军预设的战场。这个战场,便是在秦军防御森严的壁垒之前。白起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且战且退,退到自己的防御阵地。这个防御阵地,是秦军与廉颇相持时所建,十分坚固。赵括大军追击至此,对秦军壁垒发动进攻,可是他发现根本没办法推进。

秦军全线防守,到这个时候,赵括还自以为优势在手呢,殊不知精于捕捉战机的白起已经开始天网计划,要把赵国兵团一网打尽。

白起预先准备的两支骑兵迅速出击,迂回到赵军的后翼。

其中两万五千人的这支奇兵截断运粮通道,而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则插入到赵军主力与长平壁垒之间。

这里有一个疑问产生了,驻扎长平的赵军有四十多万人,秦军怎么可能只用五千人就可以切断赵国进攻兵团与留守兵团的联系呢?

这里我们要看看《史记》的原文:“秦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我的理解是,五千骑兵仅仅是白起派出的第一批部队,因为骑兵的速度快,可以率先抵达预定位置,后续的步兵肯定要跟上,这样才可能完成对四十多万赵军的分割包围。

司马迁对战争的记载一直是很含糊不清的,不仅是对战国史的记载如此,甚至对他生活的汉武帝时代的记载也是如此。

尽管战斗的细节我们并不是特别清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赵国军队被分割成两部分,而且后路也被切断了。

在完成分割包围后,白起派出轻骑兵出击,赵括率部迎战。这时赵括才真正见识到秦军战斗力之强,赵军的迎击被打败了。这时赵括下令就地修筑防御工事,等待援兵前来。

那么赵括在等什么援兵呢?

是等赵孝成王再从邯郸发兵吗?

赵国的精锐部队几乎都集中于长平,哪里还有多少军队可以投入战场呢?

我在想,赵括等待的,或许不是来自邯郸的援军,而是长平赵国壁垒内的留守部队。

也就是说,赵括吃不消了,想退回廉颇耗费三年修筑起来的防线内。

可是有一个问题是他始料未及的,赵军大本营里,群龙无首,军官层又刚刚遭遇大的人事变动,新的指挥体系极其混乱,没有一个可以发号施令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谁敢擅作主张,全力突破秦军包围圈,去拯救赵括的兵团。

仅仅是第一次出击,赵括就陷入重围,这足以证明会读书是一回事,真正打仗又是另一回事。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第1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