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血战天下》

第四十章 渑池之会-5

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的杰出表现,令赵惠文王刮目相看。

回国后,赵惠文王把蔺相如提拔为上卿,而且官位在廉颇之上。这么一来,廉颇心里不服气了,他叫嚣道:“我身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而蔺相如不过凭着口舌立了点功,官职居然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这个人,出身微贱,我屈居其下,感到羞耻。”

不仅如此,廉颇还放言说:“要是让我碰到蔺相如,我非得当面羞辱他不行。”

廉颇的话传到蔺相如耳中,他就小心翼翼地不与廉颇打照面,遇到有朝会时,他就借口生病,不去上朝,以免与廉颇起争执。

可是同在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一回,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看到廉颇,他赶紧让马车夫调转车头,拐个弯跑了。这么一来,蔺相如的门客家臣们觉得脸上没光,他们商量一下,打算集体辞职。

门客家臣们一齐去找蔺相如,说道:“我们离开亲人来投奔您,只因仰慕您的高风亮节。可是如今您与廉颇将军同为朝臣,廉将军公开挑衅您,您却害怕他,躲避他,畏惧得太过分了吧。这种事,就是平民百姓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您是上卿呢?我等没有本事,请准许我等告辞离开吧。”

蔺相如知道他们的心思,便问说:“廉将军与秦王相比,你们觉得哪个更强呢?”

大家回答说:“那还用说吗?当然是秦王更强了。”

蔺相如紧接着说:“以秦王之威,我蔺相如敢在朝堂之上大声斥责他,羞辱秦国的大臣。相如虽然愚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我是这样想的,强秦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果我们关起门来,两虎相争,那么势必两败俱伤。我让着廉将军,是因为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恩怨放在第二位。”

众宾客听了蔺相如的解释后,由衷地为他的良苦用心所感动,这是何等的胸怀啊。这些打算辞职离开的人脸上露出惭愧的神情,他们只看重个人的面子,却哪里晓得蔺相如的境界呢?

感到惭愧的不仅仅是这一帮人,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中,这位战场勇将虽然鲁莽,可是性情却是很直。这些话象雷电一样震憾了他的内心,与蔺相如相比,自己显得多么渺小啊,多么狭隘啊。

这一刻,一种极大的羞愧感涌上廉颇心头,他是那么耿直,所以必须要为自己的鲁莽向蔺相如请罪。

他袒露肩背,背上一捆荆条,由宾客带路,走路前去蔺相如的家中。一个堂堂大将军,这等模样走在路上,不免引起大家好奇的目光,许多人都纳闷这怎么回事呢?可是廉颇却不以为然,无视众人的指指点点,健步向蔺府走去。

到了蔺相如家门口,蔺相如听说廉颇前来,赶紧开门相迎,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下跪并请罪说:“廉颇是一个浅薄而卑贱之人,不知您的胸襟宽广到这等地步啊。”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感人的“负荆请罪”与“将相和”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两千多年后来看,依然那么感人,至少我看了后,心灵如同受到一次洗礼。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总是仰慕着某种高尚的理想,追求着完善的人格。廉颇与蔺相如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的标竿,特别是蔺相如,我们常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在威烈的秦王面前,他能伸,勇敢无畏;在廉颇面前,他能屈,忍辱持重。

人们常有喜欢喜剧的天性,总是乐于看到故事有完美的结局,只是这种故事在历史上很少上演,但“将相和”却是一出动人的喜剧。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的,廉颇与蔺相如握手言欢,从此之后成为刎颈之交,友谊至死不渝。

《血战天下》

第四十一章 哀郢都:屈原之死-1

秦国之所以在渑池之会上与赵国达成和平协议,是因为南方的楚国蠢蠢欲动,反秦联盟呼之欲出。

我们在上文中已经说到,在秦国施压之下,楚国在公元前292年与秦和解,建立外交关系。但是楚国对秦国极其不信任,显然当年楚怀王被囚死于秦国这一事件,是秦、楚关系中挥之不去的一片乌云。

公元前281年,即楚顷襄王十八年时,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楚国的对外战略。

当时楚国有一名神射手,他仅仅凭着一把弱弓,射落了许多鸿雁。楚顷襄王听说了之后,就召来前来,询问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位神射手倒没有说什么射雁的经验,反而是大谈楚国应该要报仇雪耻。

他说:“先王被秦国欺骗,客死于秦国,仇恨没有比这个更大了。就算一个普通百姓有仇,尚且对报复万乘之君,当年白公熊胜、伍子胥就是这样做的。如今楚国土地面积方圆五千里,拥有甲兵百万,足以在疆场上纵横驰骋、耀武扬威。可是大王居然受困于此,我实在为大王感到不值得啊。”

楚国地大物博,兵力众多,可是却没有雄心壮志,这实在令楚人感到沮丧。看看人家燕国,以一个弱国而捣破强齐,一洗前耻,这是何等痛快与激动人心啊。这名神射手,史不载其名,但他的话确实刺到了楚顷襄王内心的痛处,激起他复仇的欲望。于是楚顷襄王便派人出使各诸侯国,打算与东方各国重新合纵,联合起来讨伐秦国。

有报仇的雄心,这当然很好,只是楚国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大。

没错,楚国有辽阔的国土,有一百万的军队,这些都很吓唬人,可问题是楚国的政治很混乱。作为春秋时代的南方霸主,楚国有光辉灿烂的历史,可是到了战国时,光荣却渐行渐远。此中原因当然很复杂,但有一点,楚国政治暮气沉沉,国家权力都把持在老贵族、老官僚手中,政治效率低下,腐败严重。当年吴起大刀阔斧地改革内政,但最后功亏一篑,被贵族阶级反攻倒算,惨死于箭下。此后,楚国也永远失去了与时俱进的机会,成为七雄中最守旧的国家。

当然,楚国是有很多人才的,像屈原、庄辛等人,可是他们纵然有心也无力去改变时局。

当楚顷襄王想合纵诸侯攻打秦国,以报先王之仇时,庄辛站出来批评他说:“大王您宠幸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四人,这四个人,都是花花公子。大王跟他们在一起,生活淫逸侈靡,不顾国政,我看不要说攻打秦国,恐怕连首都郢城也保不住呢。”

楚顷襄王一听,很不舒服,便说道:“先生不是昏了头了吧,难不成还把我看作是楚国的不祥之兆么?”

庄辛答说:“臣下不敢把大王看作是不祥之兆,我只是看到事情的必然结果。大王要是仍然宠幸这四个人,楚国必然要灭亡。请准许我到赵国去避一避,留在那里观察楚国局势的变化。”

楚顷襄王很生气,但考虑到庄辛的特殊身份,也不好发脾气。庄辛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后代,也是有地位的贵族,所以楚顷襄王也不能对他动手,只好答应让他前往赵国。

可事实证明庄辛是对的,因为拥有百万大军的楚国真的是不堪一击。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5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第15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