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有官方的强大支持。
北美的老百姓天性爱自由,教会自甘堕落,老百姓当然越来越不感冒,许多人渐渐不把圣公会当成神圣的精神寄托所,教友会乘虚而入,甘冒违法的风险,在夹缝中顽强发展。
圣公会的威信江河日下。
但骆驼未死,架子很大。政教合一的体制仍然象庞然大物一样,横亘在人们面前,维护圣公会法律仍然未动丝毫,迷信圣公会的群众仍然占多数,牧师们依然逍遥快活。
思想前卫的杰弗逊,早就看不下去了。
1776年10月11日,杰弗逊被任命为处理宗教问题的委员会成员,委员会共19人,保守派占多数。但杰弗逊毫不畏惧,率领少数派,向这个庞然大物发起猛烈攻击。
他知道,要推倒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必定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因为弗州贵族一直和圣公会的利益是一致的,双方互帮互助,共谋利益。废掉圣公会的统治地位,等于是打断了贵族们的一条腿。
同时,还有很多人笃信宗教,真诚信仰圣公会,攻击圣公会,等于是攻击他们的心灵。
这些,都在杰弗逊的意料之中。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解放人们的思想,促使人民的精神意识,跃升到新的高度。
杰出人物,就是人民思想的领航者。
因此,他抓住各种机会,喋喋不休地发表大量言论,轰击圣公会的专制。在议会里,在酒店里,在客厅里,在聚会上,他不放过任何机会,阐明他的高论,以扭转人们的观念。
我们欣赏欣赏他的精彩语言:
宗教,是自由的敌人,愚昧的朋友。
教会一旦成为国家的工具,就会和政府联盟,与暴君狼狈为奸。宗教支持暴君,暴君保护宗教,双方合体,实施暴政和压迫。
只有谬误才需要政府支持,真理自己可以站住脚。
教会强迫人们信仰统一,是对人民自由的极大侵害。
强制人们见解一致,能办得到吗?自从引进基督教以来,数百万男女和儿童,被烧死、被折磨死、被罚款、被监禁,但未曾向见解一致前进一步。强制的效果如何?它使世人一半成为愚人,另一半成为伪君子。这,等于是在全世界维护欺骗和谬误。
……
他的话,思想深邃,明白晓畅;一针见血,鞭辟入里;雄辩有力,直见真理。
经典。
战斗的主战场在议会。
可议会发言,偏偏是杰弗逊的弱项,他的思想虽然深邃,但他的口头表达实在是蹩脚,声音小,不连贯,一定也不激荡人心,因而他的发言次数不多。
而他的对手,则雄辩力强大得多。彭德尔顿、尼古拉两人言语滔滔,辩才无碍,往往声势还压过改革派一头。
贵族出身的议员,大都反对改革。议员,又大多数是贵族出身,反对力量强大。彭德尔顿就是他们的代表。
还有一部分议员自小深受圣公会教育,对它还有深深地感情,也极反对改革,尼古拉就是他们的代表。
两股势力合流,杰弗逊抵挡不住。
幸好,他有两位得力帮手,梅森和麦迪逊。
梅森道行不比杰弗逊浅,发言则比杰弗逊好多了。语言火辣,气势咄咄,不乏攻击力。
麦迪逊刚出校门,象杰弗逊一样,纯版书生,满怀学生激情,发言积极有力,态度不折不挠。
詹姆斯. 麦迪逊(James Madison),是弗州奥兰治县人,生于1751年3月。父亲是种植园主,有千顷良田,家庭条件中上。他小时候与其他中产阶级的孩子相似,边读书边成长。只是他体弱,时常在家接受教育。他读书非常认真,一边拜名师,一边下苦功,学业斐然。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特别喜欢读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等著名启蒙思想家的作品,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由于读书过于刻苦,只读两年大学就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提前毕业。最后读得身体都出了问题,但他仍然手不释卷。
他老爸看到他这么上进,很高兴,要他及早返乡,管理家族庄园。但麦迪逊反躬自身,发现自己的兴趣,不是做庄园主,而是政治。因此,他坚决不回家做家庭主男,而是继续攻读法律和政治,直到学问精深到自己都吃惊的地步。
独立战争爆发后,他热血沸腾,参加了县民兵,被授予上校军衔。不过,他父亲是县民兵的负责人。
原以为领军打仗很有味,可当了兵才知道,并不总是有仗打,他越来越兴味索然,加上体质弱,军旅吃不消,遂从政。1776年,他入选第一届弗吉尼亚议会,参加州宪法起草工作,他的理论才华马上显示出来。更为重要的是,他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人----杰斐逊。
自此,三个书呆子扎到了一堆----老书呆梅森,中书呆杰弗逊,小书呆麦迪逊。三个天才巨星会聚一起,开始发出耀眼的光芒。
如果要谈美国建国的文治武功,武功靠的是华盛顿,文治靠的是这三个怀有崇高理想的不老书生。是他们的梦想,赋予独立战争无与伦比的意义。
麦迪逊也对圣公会牧师们的懒惰、骄横、腐败深恶痛绝,也主张推行宗教改革。他和梅森在议会与保守派发起激烈争论,坚定站在杰弗逊一边。
一争,又是旷日持久。三年过后,杰弗逊看到议员们思想有些松动,才正式提出“宗教自由法案”,至于什么时候才能讨论通过,谁也不知道。
之所以是这样,根本原因是贵族力量还很强大,三个书呆子一下子难以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