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蒙茅斯之战
萨拉托加战役失败,使英国决策中枢意见分裂。首相诺斯看出,北美真的象陆军豪所讲的那样,不可以用武力征服。于是他主张承认北美独立。北美讲起来好听,是英国殖民地,但收不到税,反而要承担大批防卫和治理费用,大英帝国得不偿失,不如让他独立算了;再说,如今北美革命形势已定,独立深入人心,想阻止是不现实的。
诺斯的看法激怒了乔治三世。他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魄力的君主,是不可能容忍北美独立的。
“我宁肯丢掉王冠,也决不对殖民地屈服!”
掷地有声。
乔治三世和诺斯争起来了。吵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就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美国只要承认英国主权,不独立,其他所有条件都可以答应。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他们本想就此与富兰克林谈,谁知富兰克林就是不接坨。眼看法美外交代表签约,英国慌了。
不过,惊慌一阵后,英国人理清了头绪:签约就签了,没办法阻止。但是,大陆会议还不知道嘛。如果英国的和解主张先到达大陆会议,就有可能被北美采取,这样也可以达到目的。
于是,英国特使马上登船,驶向北美。法美签的条约,也登上海船,送往大陆会议。英国特使暗中加速,发誓要先上岸。
最后,有心人战胜无心人,英国和解主张先登岸。大陆会议看到英国求和法案,有的大喜过望,有的断然拒绝。
高兴的人认为,独立战争打了这么久,没有一个国家真心支持,能否打赢,还很未知。现在英国主动求和,实行接近独立那样的高度自治,也很好,没有必要一天到晚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
反对者认为,英国不可信,有阴谋;独立战争既然开了头,就要打到底,坚决争取独立。
两方争执不下,然后征求华盛顿的意见,总司令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要上当,没有独立,就没有和平。
华盛顿作为军队统帅,意见是有分量的,大陆会议更加陷入分裂。
不过还好,不久法美结盟条约送达大陆会议,大家一看,十分激动,主战意见获得压倒性优势,英国和解的希望破灭了。
法美结盟的消息传到大陆军,华盛顿很激动,召集三军,大肆庆祝。只有打仗的人,才深刻体会法美结盟意味着什么。
有法国等国的支持,打仗无疑不会像以前那样举步维艰,相反,胜利在望。
6月,法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两国摆开架势,再次开展大规模战争。
北美独立战争,一下子成为两强争霸的局部战争。
其实,英国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就在意欲与北美讲和的同时,军事上做出重大变化,鉴于陆军豪配合柏高英不力,导致萨拉托加大败,决定由克林顿代替陆军豪。
拉法耶特从北方回来后,华盛顿要他带领一支人马,到费城观察英军动向。陆军豪听说,大喜过望。他早就听说,拉法耶特还是个十多岁的小伙子,属于“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一类人的杰出代表。于是打起精神,准备和拉法耶特干一仗。以自己的老辣程度,对付愣头青后生,击败对方易如反掌,争取活捉“那孩子”,带回英国,将功折罪。
经过周密部署,三支人马,水陆并进,悄悄实施包围。对方浑然不知。英军先锋官轻兵急进,发现拉法耶特军还在一片森林里嘻嘻哈哈,热闹嬉戏。
天赐良机,英军先锋官心中暗喜,直扑过去。美军发现,慌忙逃走,英军早有部署,美军哪里能逃?
活捉。
可是,英军先锋官忽然发现不对,因为眼前见到的美军只有很少人马,并没有大部队。英军先锋官大惊,一问被抓美军,原来拉法耶特刚刚撤走,留下的少量士兵,不过是疑兵而已。
先锋官晕倒,英军如此周密的一次军事行动,居然失败了,不解啊不解。
原来,英军千算万算,没料到,就在他们快要接近美军之时,被路上几个民兵发现。他们慌忙抄小路回报拉法耶特。
拉法耶特吓傻了。要战打不赢,要走来不及,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关键时刻,身边人出个主意,派少量士兵到对面森林里喧哗,吸引英军到那里去。这边赶紧撤。
英军先锋官果然中计,在无限接近胜利的最后时刻,走错了最后一段路。
拉法耶特撒腿就跑,逃脱了魔掌。
陆军豪闻讯,只好哀叹时运不济,造化弄人。自己一世英名,居然在北美的最后一仗以失败告终。
6月,克林顿为陆军豪举行盛大告别晚会。会上,克林顿宣布英国内阁的新决定:鉴于英法已经宣战,决定从北美抽调部分兵力应付其他战场。北美兵力收缩,从费城撤出,防守纽约。
消息传到福吉谷,华盛顿大喜。过去英军质量占优,数量也占优。现在情况发生巨变,英军只剩下1万人上下,而美军已有1.1万人,还不包括民兵。经过福吉谷练兵,美军素质也有新的提高。还有一个优势是,“军神”查尔斯.李将军回来了。早前在一次战斗中,美国地方部队捉住了英军一员重要将领,两方交换,李回到了美军。李在英方监狱受尽折磨,却坚贞不屈,获得双方尊敬。大陆会议仍任命他为大陆军二把手----副总司令。
形势喜人。抓住英军撤出费城的机会,干他娘的一仗!
英军撤出费城的同一天,华盛顿派李先去追。第二天,大军倾巢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