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则,欧洲的启蒙思想传入美洲,伽利略、牛顿、洛克、孟德斯鸠、伏尔泰的作品,拥有大量读者。科学思想的传播,对神乎其神的宗教,无疑一个巨大的打击。
宗教,眼看就要危险了。
但是,一场席卷美洲的宗教大觉醒运动,改变了这一切。
大觉醒运动起源于欧洲。18世纪20年代末,欧洲两位牧师渡海来到美洲,他们以奋兴方式来传道。奋兴,其实就是兴奋,是指采取充满激情的传教方式,让教徒们兴奋起来,以激发他们的宗教热情。
在他们的启发下,美洲涌现两位天才传教家----爱德华滋和怀特菲尔德,前者点火,后者燎原,掀起了巨大的宗教狂热。
怀特菲尔德毕业于牛津大学,拥有卓绝的演说能力和表演天赋,他布道时轻易就能调动听众的情绪,犹如指挥一场交响乐。他声音洪亮,口才极佳,善于表演。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燃起兴奋的烈火。
在布道中,他强调上帝无处不在,个人要悔改重生,倡导严格的道德和敬虔的生活。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不是人,而是动物或野兽。只有时刻反省,认真悔改,灵魂才能得到拯救。
有一次,怀特菲尔德到费城演讲募捐。富兰克林恰巧也在现场,他不太信教,因此决定,任由怀特菲尔德摇唇鼓舌,自己就是不捐钱。
可是听着听着,富兰克林觉得牧师讲得不错,心软了,就掏出口袋里的铜钱捐了出去。演讲中间,忍不住又把口袋里的银币掏出来了。结束时,他感到牧师讲得实在是太好了,就把口袋里的五把金制手枪全捐了。
呵呵,连不信神的大科学家都被打动了,可见怀特菲尔德的演讲是多么地扣人心弦。
事实也确是如此,牧师走到哪里,那里座无虚席。搬到野外,也人满为患。在波士顿三天,听讲的人达到19000人,超过了当时波士顿的人口总数。
牧师的演讲水平,比“百家讲坛”的那些个专家高多了。他是当时的流行乐坛,不,流行讲坛当之无愧的天皇巨星!
有一次户外讲道,暴风雨即将来临。一般来讲,应该散场躲雨。可是,怀特菲尔德却指着乌云,充满激情地说:
“看,那人类生命的象征,此时从这里经过,让我们暂时看不见天堂的光明,但它很快会过去。听众们,当你们的生命像乌云一样逝去时,你们将会在哪里?”
一道闪电亮眼,他指着闪电高声说:“看!那是耶和华愤怒的一瞥! ”
当一声巨雷炸响,他作出聆听的样子,说:“听!那是上帝满怀怒气经过时发出的声音!”
当雨来时,他以手遮脸,跪下来祷告。暴风雨过去,天空出现彩虹。他站起来指着彩虹大声说:“看那彩虹,赞美那创造彩虹主……它用荣耀包围着天堂,它是至高者的手所画的弧!”
他的布道演讲,就是这样借景喻情、生动活泼,回荡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令听者如痴如醉。
有人请求出版这篇讲道,怀特菲尔德回答:“好呀,只要你能把闪电和雷声一同出版。”
有一个人对他说:“我来听你讲道的时候,我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打算打碎你的脑袋。但是你的讲道战胜了我,打碎了我的心。”
牧师们的演讲不单单是打碎了谁的心,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鼓动追随者,为了上帝要独立思考,作出抉择,一旦选择便应义无反顾,坚决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必考虑社会的影响。
从此后,许多人“特立独行,似乎世上再无他人存在。”
“无论何处,人们变得神高气傲,不可一世。对邻居,对亲友,哪怕是最亲近的人,特别是对牧师,更是万般挑剔,毫无慈爱之心;呜呼!”
就这样,大觉醒催化了北美殖民地价值观念的变迁,人们开始怀疑教条和权威,“促使人们敢于批评那些自以为是的达官贵人,抗议对宗教自由的限制,怀疑正统权威的既成真理。……它还要求限制国王的意志和政府权力的专断。”
大觉醒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埋下了自我价值和思想自由的种子。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精神出现了……,个人至上、身心自由,一时奉为时尚。
后来,一个新英格兰的妇女说:大觉醒给我们带来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书籍和数不清的私生子。
大觉醒运动还产生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影响:殖民地北、中、南之间第一次发生广泛联系,13个曾经相互隔绝的殖民地,开始联合起来了。
第二十五节三国逐鹿
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历时120多年,在美洲东部建立了13个殖民地。
北部新罕布什尔、康涅狄格、罗德岛和马萨诸塞4个殖民地工商业较为发达,统称“新英格兰地区”。
中部宾夕法尼亚、纽约、新泽西、特拉华4个殖民地以农为主,号称“面包殖民地”。
南部弗吉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5个殖民字盛行种植园奴隶制。
其他国家也没闲着。随着英国控制东部,法国人也控制了北部和中部,西班牙人控制了南部和西部。
这样,美洲的东西南北中,都名花有主。
但名花的主人并不满足。面对广阔无垠的美洲,三个国家口水直流,都想独占。但他们也清楚,自古以来,国家之间的土地之争,从来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假如你硬是要讲道理,道理也只有一个:拳头!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当然,三国打仗,不单单是为了美洲。美洲不过是欧洲战场的延伸。三国在欧洲打得不过瘾,就扩展到美洲来了。美洲,也是大碗里的一块肥肉,人人都想得而吃之。
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打仗来解决。为此,几个国家打了四场战争,死嗑了110年。
第一场,是1689-1697年的奥格斯堡联盟战争,在北美叫做“威廉王之战”。话说纽约总督唐甘,垂涎于法国殖民地----新法兰西内的动物毛皮,鼓动英国商人深入圣劳伦斯河谷和大湖区,找土著部落去交易。法国人自然不答应。唐甘心生一计,和易洛魁人联手,对付法国人。新法兰西总督也不是吃素的,1687年他先拿易洛魁的塞尼卡人开刀,杀鸡儆猴。此举正中英国人下怀,他们于是向易洛魁人提供武器,唆使他们围攻蒙特利尔,双方不断发生战斗。1689年5月,欧洲爆发“奥格斯堡联盟战争”,北美的零星冲突扩大为规模型战争。开始,英属殖民地受“光荣革命”影响,取胜的少,失败的多,后来才慢慢扭转秃势,双方成拉锯状态。1697年9月,欧洲交战各方签约休战,美洲也罢兵。
第二场,是1702-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北美称作“安妮女王之战”。英国想阻止法国人继承西班牙王位,扼制法国在美洲的扩张。和前一次一样,双方仍以小股武装,与印第安人结盟,互相袭击定居地和军事要塞。在南部,英国人又和西班牙人干上了,几度袭击佛罗里达和圣约翰斯河一带,迫使西班牙人退守佛罗里达半岛。在北部战线,新英格兰人几次打到罗亚尔港城下,但就是攻不进。1710年,英国派正规军和北美民兵协同作战,猛攻罗亚尔港,终于攻下。次年7月,英国组织5000名士兵和多艘战船,大规模进攻加拿大。不料出师不利,8艘战船在圣劳伦斯河人海处触礁,战事遂罢。此次战争,英国人夺取了罗亚尔港、阿卡迪亚、纽芬兰和哈得孙湾。法国和西班牙虽败,但并未动摇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