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花一定的篇幅写富兰克林,主要是想通过他的前半生,展示殖民地真实的社会生活图景,揭示一个清教徒的典型人生。
富兰克林的一生,是深受清教思想影响的一生,是诠释美国精神的活标本。了解了富兰克林,就可以理解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
离家出走----崇尚自由;
勤奋自学----注重知识;
印刷高手----热爱职业;
严守合同----遵法守信;
努力创业----追求财富;
婚后专一----重视家庭;
科学研究----乐于创新;
节欲修德----珍视荣誉。
其中最后一点,前述不详,下面扒一扒。
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克服自身天性中的弱点,转变成为越来越适应社会规则的过程。
富兰克林的青少年,也有一些出格行为。人不风流枉少年,人不出格枉少年,人不激狂枉少年,这些他一个都不少。但他20岁时,就有朦胧的自我主权意志,感到要在社会中谋求发展,就应具备一定的道德意志准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感到道德的重要。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他发现,自己取得成功的首要原因,不是才干,不是运气、不是吃苦耐劳,而是品德。不然的话,为什么自己每遇困难之时,总是有人相助,逢凶化吉?
是的,关键靠道德。无论何时何地,得道者多助。道德品行,真是太重要了!
大约从1733年,即26岁起,富兰克林开始有彻底的道德自觉,希望活在世上不犯任何错误。他想起了对哥哥的乘火打劫,想起了对恋人的负心,想起了少不更事时的放纵……他深感愧疚。他下定决心,摒弃非善之心,改掉非良之习,培育大道德行。
富兰克林的爸爸是清教长老会门徒,妈妈是波士顿清教教会会长的女儿。打小开始,他受清教思想影响比较大。不过,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发现,宗教重视仪式甚于内容,有的教义与实践有距离。后来干脆不去教堂做礼拜了,自己结合实际,探索适合生活实际需要的道德标准。
他归纳出13种自己应该遵守的品德: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二、慎言。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聊天。
三、条理。东西安放在固定的的地方;处理日常事务当有一定的时间。
四、果断。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应坚持不懈。
五、俭朴。用钱必须于人或于己有益,切戒浪费。
六、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八、公正。不做不利于人的事,不要忘记履行应尽的义务。
九、适度。避免极端;人若处罚你,你当容忍。
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洁。
十一、镇静。勿因小事或普通的事故而惊慌失措。
十二、寡欲。除了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起见,不常举行房事,切戒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损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上面13条,看起来简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彻底做到呢?
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单枪匹马冲锋陷阵的英雄,可以看到战胜千难万险的伟人,可以看到临刑视死如归的勇士,可以看到勤奋工作的楷模,但很难看到能够管好自己、不犯任何错误的人,除非他是和尚、教士等专业人士。
问题是富兰克林是红尘中打滚的人物,而且是个钱财越来越多、官职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高的人物。钱权名,无不充满诱惑和陷阱。
要时刻管好自己,以德正身,不犯错误,真是比登天还难。
但富兰克林就是富兰克林,他下决心做到!
他知道,一下子全做到很难,但要怎样做,才能行得通呢?
正当他苦苦探求之际,忽然看到了一本书——《大学》。中国古代的“四经”之首。从中他发现了自己的知音----孔子。
孔子,他老人家多么有水平啊,几千年以前就讲出我的心里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正心”、“诚意”和“修身”,这不就是 “道德的艺术”,道德修养之法?
此后,富兰克林不再以耶稣为典范,而孔子为楷模,培德修身,完善自我。
受此启发,他完善了修炼办法。
他把13条美德登册列表,规定自己每星期严格遵守其中一条,每天检查,遵守得好就通过,不好便打黑点记录,下次改正。依次而行,13周完成一个“道德疗程”。完成一条后,再向下一条进攻。
富兰克林就是用这样一种简单而又艰巨的办法,每天和自己搏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使自己的道德修养越来越完善。
他还根据道德要求,热心公益,办了一座大学,同时积极捐款建医院、修教堂。
不但个人如此,富兰克林还想到了国家。他发现,国家由无德之人统治,肯定会出问题;由有德之人统治,才会健康发展。
那么,何不成立一个由有德之人组成的党派,由这样的党派治理国家?
富兰克林一想到这一点,感到很激动,觉得这个想法真是太好了。他把这个党命名为“联合道德党”, 打算自己有空的时候来组党,并写一部《道德的艺术》,作为“联合道德党”的基本信条。
富兰克林对自己的规划很满意。不过,他一直很忙,没有时间来成立这个党派。
富兰克林还每年编写一本历书----《穷理查年鉴》,在年鉴的空白处,写上自己创作的格言,比如:
----庸人最大缺点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懒惰,比操劳更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闪亮的。
----失足可以很快弥补,失言却可能永远无法补救。
----绝望毁掉一些人,而傲慢毁掉了许多人。
----挥霍无度的人,等于将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
----争吵是一种游戏,但没有任何一方获胜过。
……
这些格言,充满人生智慧,富含生活哲理,语言隽永,朗朗上口,结果大受欢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战胜其他人编的历书,连续畅销25年。许多人除了《圣经》,就喜爱看这份年鉴。当时美洲人正在努力摆脱过去的清规戒律,这些格言成为殖民地人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为构建社会新道德,塑造美国新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十四节大觉醒运动
十八世纪开始,美洲大地的宗教热情减退。许多第一代拓荒者,以建立纯洁的宗教社会为己任。到了第三代以后的孙子们,则以发财致富为己任。孙子们说,上帝啊,我不是不信你,只是我太忙,请担待一下,呵呵。
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至于宗教所宣扬的来世该怎么办,到时候再说吧。
第一代拓荒者的宗教,充满对欧洲宗教的反叛,显得生机勃勃、创意十足。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也逐渐演变成新的教条,与充满活力的北美社会相比,有点脱节,激不起大家的热情,去教堂的人越来越少。富兰克林之所以不再进教堂做礼拜,主要原因就是,宗教,已不能给他以新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