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宋国刚刚建立,就发生了一场影响不大不小的事件,我们姑且称之为谢灵运事件。我们知道,谢灵运是谢安哥哥谢奕的重孙,是淝水之战主将之一谢玄的孙子,谢玄生前因淝水之战之功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继承了这个爵位,因此,世人也称其为谢康乐。谢灵运年少即好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并称为江左第一。谢灵运性格奢华,衣着华丽,经常将衣服改变过去的款式,为天下人所推崇,起家为琅邪王司马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后为刘裕世子中军谘议参军、黄门侍郎,他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即公元385年,至今他刚好34岁,正值努力进取的青壮年时期,刘裕北伐时,谢灵运特意写下了《撰征赋》,以壮行色,宋国建立以后,他被任命为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然而,就在他意气风发、将要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遭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事情的起因是:谢灵运的亲随桂兴与他的一个姬妾私通,谢灵运得知以后,不禁大怒,派人将桂兴杀死在江边,然后,投尸长江。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时任尚书仆射的王弘上书弹劾,声称此事发生在京师,传播很广,影响极坏,况且,谢灵运应该知道礼仪,却让家中出现此等污秽之事,理当从重惩处。为了显示公正无私,王弘还对负责纠察工作的御史中丞王准之提出了弹劾,以知而不举之罪,请求免去他的职务。王准之出自王导堂弟王彬一支,论辈分上说,是王弘的族弟,与王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这一事件的发生固然与谢灵运本人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两晋时期,主子擅自诛杀下属,可谓是比比皆是,王弘却单单拿谢灵运说事,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自从二三十年前,谢安执政时期,因王弘之父王珣同情桓氏家族,与谢安政见不合,谢安一怒之下,与王珣、王珉兄弟强行离婚,自此,陈郡谢氏与琅邪王氏这两个江左一等一的大族,就有了不共戴天的仇隙,这种仇恨也一直延续了下来,而此时王弘出面弹劾谢灵运,正是为了阻扰陈郡谢氏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刘裕并没有将谢灵运一下子打入死地,他下令将谢灵运与王准之一并免官,并对王弘越职言事的行为予以了肯定。虽然这一事件仅仅是一个个案,但是,对于谢灵运本人而言,它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谢灵运的一生。

刘裕当然知道王弘的用意,自从义熙元年刘裕掌控东晋朝政以来,对于门阀士族的态度尤其是王谢两家一直采取一种平衡策略:据万斯同的《东晋将相大臣年表》可知,从义熙元年到义熙八年谢混被杀,刘裕一直注意平衡王谢两大家族的利益,朝中总要安排王谢两族的代言人,王氏的是司徒扬州刺史王谧,谢氏是历任中书令、领军将军、尚书左仆射的谢混。直到义熙八年谢混被杀以后,谢氏家族进入低谷,暂由刘裕的亲家、谢混的堂兄弟谢裕接任领军将军支撑着台面。其他谢氏子弟,如谢晦也是义熙六年才崭露头角,被推荐到刘裕帐下作一名佐吏。刘裕在平衡王谢两家的过程中,使两家隔阂加深,从而,谋求两家都向自己效忠,这一点,刘裕做得很成功,如今,王弘弹劾谢灵运,正是刘裕愿意看到的事情,当然,工于心计的他在褒奖王弘的同时,却并没有将谢灵运打入死地,而是宽宏大量地仅仅将他免职了事——这自然又是刘裕的一着妙棋:让谢氏对自己感恩戴德,让王谢更加水火不容。

四二三、痛失关中(3)

刘裕没有选择在晋军攻下洛阳的时候接受九锡之命,亦没有在进入长安期间接受,为何偏偏在此时接受了九锡之命了呢?晋军攻下洛阳之时,东晋九锡之命即在他的暗示下送到了彭城,此等重大的任命,当然是需要推辞的,所以,在彭城的时候刘裕选择了推辞,这当然可以理解。刘裕入居长安以后,关中的形势又不具备接受九锡之命的条件,晋军之所以能够赢得关中的民心,主要在于这支军队代表着东晋王室,假如在长安接受了九锡之命,刘裕率领的晋军到底姓司马,还是姓刘呢?此时正是最佳的时机。在刘裕看来,自己之所以匆匆撤军,与自己现有的身份大有关系,假如自己是一名名正言顺的皇帝的话,还这样担心后方不稳么?不过,刘裕在此时接受九锡之命,也许还基于他对关中地区的一丝隐忧,一旦关中局势出现逆转,自己还怎好意思接受这一尊崇的名号呢!?

果不其然,虽然刘裕预先做了最坏的打算,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关中地区的灾难终于不期而至了。这场灾难当然是来源于赫连勃勃,但惨剧的发生却还是在于晋军的内讧。刘义真年少无知,总是大肆赏赐身边的亲随们,而王修却常常裁减赏赐的数量,这引起了刘义真左右的怨恨,于是,他们一起向刘义真进谗言称:“王镇恶想要谋反,因此,沈田子将他诛杀,而王修又诛杀了沈田子,这说明王修也是想要谋反。”刘义真听信了谗言,就命令身边的亲随刘乞等人诛杀了王修。王修,字叔治,就是关中人,当初,王修刚刚南渡,桓玄见到王修后,说道:“你是清平世道中吏部郎一类的人才啊。”然而,此时并非清平世界,而是毫无规矩的乱世,在这个乱世中,王修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冤杀了。王修身为刘义真的长史,是关中地区实际的最高领导者,王修一死,驻守关中各地的晋军将士们都是一片恐慌,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人了。为了自保,刘义真下令将长安附近各地的守军全部撤回到长安城内,关闭城门固守长安孤城,晋军撤离以后,长安附近各个郡县全都投降了夏国。赫连勃勃的儿子赫连璝率军夜袭长安,没有得手,而赫连勃勃本人则率领夏军进驻到了长安附近的咸阳,长安城内居民出外砍柴的道路,都被夏军切断了。

听到关中岌岌可危的消息,刘裕下令辅国将军、淮陵太守、司马蒯恩率领晋军西上,迎接刘义真南返。另外,他还任命相国右司马朱龄石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替刘义真镇守长安。此时的刘裕已经预料到关中有可能无法保住,因此,在朱龄石出发之时,他告诫道:“你到达长安以后,可以命令他轻装迅速离开长安,等到过了函谷关以后,方可放慢脚步。如果关中无法守住,你也可以放弃长安,与刘义真一起东归。”同时,又命令朱超石前往洛阳、黄河一带,慰劳军队,安抚民众。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8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8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