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秦帝国如今面临的正是这种局面。数年前,南凉背叛,北凉坐大,西秦中兴,大夏崛起,后秦军队在战场上连连失利,帝国一下子盛极而衰,疆域大为缩水。为了应对不利态势,姚兴调整了战略,将大夏作为最重要的敌人,做出了与北魏实现和解的决策。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六月,即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兴三年,后秦姚兴向北魏派出使者,自此以后,两国交往不断,直至到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双方定亲,义熙十一年十月,姚兴将自己的女儿西平长公主送到北魏,嫁给了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姚兴在外交上努力虽然解除了北魏对后秦的威胁,但是,并没有起到与北魏一起夹击大夏的预期目的,这是因为,一是在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被弑杀的时候,由于道武帝晚年政治黑暗,滥杀无辜,人人自危,各部分崩离析,北魏帝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刚刚继位的明元帝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巩固国内的统治,修明政治,尚无暇对付大夏。二是对于北魏帝国而言,最现实的威胁还是北方的柔然,而不是大夏。就在明元帝拓跋嗣继位一个多月后,柔然就南下对北魏发起了进攻,第二年春,明元帝下令南平公长孙嵩等率军北上,五月,当长孙嵩等人南撤的时候,柔然却尾随而至,在北魏帝国的家门口牛川(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将长孙嵩军包围。明元帝拓跋嗣亲自率军增援,听到明元帝亲自前来,柔然这次北撤。在随后的日子里,柔然一直是北魏帝国的劲敌,让拓跋嗣无法分心在西方另外开辟对大夏的战场。三是明元帝继位后,国内民变不断,如,义熙六年春,平阳民黄苗等人依托汾河,接受后秦的官职,被北魏并州刺史元六头讨平;同年八月,章武民刘牙聚众造反,被山阳侯奚斤讨平;同年十二月,西河离石山胡不稳,明元帝下令将军周观率军前去镇抚。国内的情况如此,明元帝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帮助后秦。四是姚兴结好北魏的决策也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柔然与后秦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柔然结好后秦的前提条件是,双方有共同的敌人北魏,如今后秦结好北魏,柔然当然不会再与姚兴结盟了,后秦也就失去了来自柔然的战马;其次柔然在失去后秦这一盟国以后,开始与北燕接援,与共同对付北魏;第三仇池本向北魏称臣,至此,随着东晋刘裕攻下了益州,仇池公杨盛开始向东晋示好,东晋朝廷以索邈为梁州刺史,仇池杨盛撤出了驻守汉中的苻宣,将汉中还给了东晋。北魏拓跋嗣求婚之初,正巧后秦平阳太守姚成都来朝,姚兴曾询问他道:“你一直镇守东方,与北魏相邻,应当熟悉对付的情况,如今他们前来求婚,我已经答应了,两国结亲以后,能否起到分灾共患,远相接援的目的吗?”姚成都回答:“北魏自柴壁大捷以来,部队未遭到什么损失,军队十分强盛,如今两国和亲,不仅能够分灾共患,而且还能使我国长治久安啊。”姚成都的着眼点仅仅在于北魏军力,而没有考虑到北魏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柔然对其的威胁,实践证明,北魏对于后秦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
除了在外交上作出调整以外,后秦姚兴实施了一系列巩固国本的措施:他册立昭仪齐氏为皇后;又下书以前丞相姚绪、太宰姚硕德、太傅姚旻、大司马姚崇、司徒尹纬等二十四人配飨于父亲姚苌的庙堂。与此同时,为了维系人心,姚兴一改每逢大臣去世,皇帝只在朝廷东堂发丧的旧制,而是亲自驾临大臣的家中,以示慰问。然而,姚兴的这些小动作,都无法改变大夏刘勃勃在帝国北部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和随之而来引发的帝国北部日益严重的离心倾向。姚兴派遣姚绍与姚弼率领禁卫诸军镇抚岭北,辽东侯弥姐亭地率领族人南居阴密(甘肃省灵台县),劫掠百姓。姚弼将其抓获,斩杀七百余人,将二千余户迁往郑城。义熙十年,贰县羌背叛后秦,姚兴派遣后将军敛成、镇军将军彭白狼、北中郎将姚洛都率军讨伐,敛成战败,他担心被杀,逃往赵兴太守姚穆那里归罪。而姚穆却打算将其诛杀,送交长安,欲送杀之,敛成脱身逃奔了刘勃勃。与此同时,姚兴生病了,李弘与氐族仇常也在贰城谋反,姚兴带病亲自出征,将仇常斩杀,活捉了李弘,将仇常部落族人五百余户迁往许昌。
这些零散的变民对于姚兴而言,还仅仅是疥癣之疾,而对后秦内部威胁最大的则是姚兴的爱子姚弼与太子姚泓之间的夺嫡之争。
姚泓,字元子,是姚兴的长子。史书记载,他为人“孝友宽和,而无经世之用”,并且,身体还不好,经常患病又多疾病,当初姚兴为立嗣问题,也犹豫不决了很长时间,直到柴壁大战前,即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15岁的姚泓终于被父亲册立为皇太子。在姚泓被册立为太子不久,姚兴还一口气将自己的其他11个儿子姚懿、姚弼、姚洸、姚宣、姚谌、姚愔、姚璞、姚质、姚逵、姚裕、姚国儿都封为“公”。姚泓是一位典型的文士,他博览群书,善于清谈,尤其喜欢吟诗作赋。因此,在他的身边聚集的都是一些文臣,尚书王尚、黄门郎段章、尚书郎富允文与姚泓一起研究儒学,胡义周、夏侯稚等人与姚泓一起谈论诗文。博士淳于岐曾教授过姚泓经书,淳于岐生病后,姚泓前往探病,曾于师傅的床头行拜谢大礼,自此,后秦王公见到自己的师傅也都行此大礼。姚泓还十分仁爱,当时,后秦尚书王敏、右丞郭播认为国家的刑罚太宽和了,商量着严刑峻法,但姚泓却表示反对;姚兴前往平凉抵御刘勃勃,刘厥聚众数千,据万年(陕西省临潼县北)造反。姚泓派遣镇军将军彭白狼率领东宫禁兵前去讨伐,斩杀了刘厥,而赦免了余党,大家都劝姚泓多杀立威,但姚泓却不同意。即便是弟弟姚弼有夺嫡之心,但姚泓仍然对其恩爱如初,姚泓的叔祖姚绍是姚弼一党,而姚泓还是对姚绍非常敬重,心中毫无芥蒂,等到姚泓继位以后,还将兵权交给姚绍,姚绍因此非常感动,转而为姚泓尽节。
哥哥姚泓如此,但三弟姚弼却不是这样。
左将军姚文宗是太子姚泓的亲信,姚弼十分忌惮,就诬蔑姚文宗口出怨言,并引侍御史廉桃生作证,姚兴大怒,将姚文宗赐死。姚文宗被赐死以后,后秦群臣都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向姚兴汇报姚弼的短处了。慢慢以来,姚兴对姚弼是言听计从,十分宠爱,姚弼请求任命自己的亲信尹冲为给事黄门侍郎,唐盛为治书侍御史,姚兴身边掌握朝廷机密的人,都是姚弼一党。尚书右仆射梁喜、侍中任谦、京兆尹尹昭瞅准时机,对姚兴说:“父子之间,外人难以说长道短。然而,如果父子之间又是君臣关系的话,为了社稷安危,臣等就不得不说话了。自古以来,朝中出现与皇后和太子地位相同的人,没有不淆乱天下,危及国家的。广平公姚弼包藏祸心,暗中有夺嫡之志,陛下对其宠爱过分,授予他权势,一些心存叵测之人莫不汇聚在他的身边。街头巷尾都传言陛下将要废黜太子,另立姚弼为太子。假如真是这样,臣等唯有一死。”姚兴说:“这是哪有的事!”尹昭等人接着说:“如果陛下没有打算废黜太子,那么,陛下这么做恰恰是害了姚弼,请求陛下减少他的权势,这样以来,不仅姚弼个人将非常安全,就是江山社稷也会转危为安。”姚兴听后不言。大司农窦温、司徒左长史王弼等人党附于姚弼,他们也都暗中上书,请求姚兴册立姚弼为太子,姚兴虽没有采纳,但也不加责备。
义熙十年五月,姚兴病重,太子姚泓在东华门屯兵,以备非常,平时则在谘议堂侍奉病中的父亲。抚军将军姚绍、侍中任谦、尚书右仆射梁喜、冠军将军姚赞、京兆尹尹昭、辅国将军敛曼嵬都如临大敌,率领禁卫军驻扎在皇宫以内。此时,姚弼也在他的府邸内聚集了数千人,暗中密谋作乱。姚泓的十一弟姚裕向驻守各地的诸位哥哥写信,痛陈三哥姚弼的忤逆之状,于是,姚泓的二弟、驻守蒲阪的姚懿流着眼泪对将士们说:“陛下如今重病,臣子应当心急如焚,而姚弼竟然在私邸拥兵自守,企图发动叛乱,此时正是孤殉国之时!”将士们都表示愿意追随姚懿,于是,姚懿将数万匹布帛赏赐给将士,打开监狱,释放囚徒,准备兵向长安。镇东将军、豫州牧姚洸是姚泓的四弟,在洛阳起兵;姚泓六弟、平西将军姚谌也在雍城(陕西省凤翔县)起兵,一场可能让后秦覆灭的大乱,即将爆发。
万幸的是,姚兴的病竟然逐渐痊愈了。痊愈后的姚兴召见群臣,征虏将军刘羌哭着对姚兴说:“陛下生病数十天,天下为何竟出现此等事!”姚兴说:“这是朕教导无方,诸子之间不和睦,我有愧啊。你们都说说各自的心里话。”尹昭说:“姚弼恃宠不法,竟敢心怀二心,密谋不轨,应当交付法庭,依法处罚。假如陛下不忍杀掉他,也要将其免职。”姚兴不得已,将姚弼免去尚书令一职,以将军、公的身份回到王府,姚懿等人也都各自罢兵了。不久,老二姚懿、老四姚洸、老六姚谌和老五姚宣一起入朝,他们让老十一姚裕向姚兴通报,要面见父亲。姚兴回答:“你们不过是想说姚弼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姚裕说:“假设姚弼之事确实值得讨论,陛下就该耐心听听。假如姚懿等人所言无理,就将他们依法惩罚,为何拒绝见他们呢!”于是,姚兴在谘议堂上接见这几个儿子。姚宣流泪对父亲说:“国家社稷岂容姚弼倾覆,臣等以死请求陛下诛杀姚弼。”但姚兴却说:“我自己会处理好的,这不是你等担忧的事。”抚军东曹属姜虬上疏称:“广平公姚弼长期以来心怀不轨,陛下应当大义灭亲,将其明正典刑。”姚兴拿着姜虬的奏表让梁喜看,并说:“天下之人都拿我儿说事,我该如何是好?”梁喜回答:“假如真像姜虬说的那样,陛下应该早作决断。”姚兴再次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