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一年的三月,刘勃勃派遣尚书胡金簒率领一万骑兵进攻平凉(甘肃省平凉市)。后秦姚兴亲自率军解救,他率领大军驻扎在贰城(据胡三省注:在杏城西北,平凉东南),出兵大破夏军,生擒胡金簒。刘勃勃又派侄儿、左将军罗提攻陷后秦定阳(陕西省延安市境),坑杀后秦将士四千多人,活捉后秦北中郎将姚广都。为了躲避刘勃勃,后秦将领曹炽、曹云、王肆佛等人各率领数千户向南迁徙,姚兴将王肆佛所部安置在湟山泽(今地不详),把曹炽、曹云所部安置在陈仓(陕西省宝鸡市)。刘勃勃深谙用兵之道,他先在后秦西北部发起攻击,失利以后,又转到北部,得手后,他再次回到西北,率军进攻后秦陇右地区(甘肃省东部),强攻白石崖(甘肃省清水县境),攻下白石崖以后,夏军一直推进到清水(甘肃省清水县)。后秦略阳(甘肃省秦安县境)太守姚寿都弃城而逃,退往上邽(甘肃省天水市)。刘勃勃将略阳一万六千多户居民迁往大城(内蒙古杭锦旗)。后秦姚兴从安定(甘肃省泾川县)率军追击,秦军一直追到寿渠川(胡三省注称在安定西北),没有追上,只好回师。
刘勃勃依然采取以往的游击战术,以掠夺后秦人口、资源为目标,一点一点消耗后秦的国力。也就是在这一年,西秦的乞伏乾归也趁火打劫,进攻后秦的略阳、南安等地,试图将后秦势力彻底逼到陇山以东,赶出秦州。在这种情况下,后秦姚兴对西北的刘勃勃、乞伏乾归,河西的秃发傉檀、沮渠蒙逊这四股势力十分忧虑,义熙七年(公元411年),他召集群臣商议挑选得力干将,镇抚边疆。陇东太守郭播建议说:“岭北二州户口各有数万,如果能够选拔出文武全才,前往镇抚,就足以消除隐患。”姚兴说:“我常想能够得到廉颇、李牧一样的将才,为帝国镇抚边疆,可是总是得不到良将,致使我军败多胜少,你就举荐一个吧。”郭播回答:“清廉而又善于安抚边疆的人选,是王元始;雄武而又多奇略的将才,则是建威将军王焕;勇敢善战,赏罚严明的是奋武将军彭蚝。”姚兴却说:“彭蚝的确赏罚严明,但却不是安抚边疆的最佳人选;王元始和王焕都还年轻,我还不十分了解。”于是,郭播又推荐道:“广平公姚弼文武全才,应命其镇抚一方。”姚弼是姚兴之子,原为雍州刺史,镇守安定,后凉尚书姜纪原投降南凉,后改投了后秦,是他建议姚硕德当年进攻姑臧,秃发傉檀占领姑臧后,姜纪又曾随姚弼大军偷袭姑臧。姜纪看到姚弼深受姚兴宠爱,就极力巴结姚弼。姚弼为了回到朝中,就命令姜纪结好常山公姚显,在姚显的帮助下,姚兴刚刚于年初将姚弼召回,任命其为尚书令、侍中、大将军,入朝以后的姚弼倾心结交群臣,拉帮结派,暗中想取代太子姚泓之位。郭播提出仍然让姚弼出镇在外,就是为了防止姚弼夺嫡,然而,姚兴并没有听从,他自己选任太常索棱为太尉,兼陇西内史。索棱到任以后,结好西部的西秦乞伏乾归,乞伏乾归深受感动,接受了后秦的官爵,送还劫掠的后秦官员,两国实现了短期的和平。
西秦与后秦实现短暂的和平,除了索棱个人魅力的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西秦此时的国策是向西发展。虽然秦州方向暂时消除了来自西秦的压力,但是,后秦帝国整个西北、北部边境却遭到夏军持续不断的打击,后秦的边境也一再向南退缩。就在义熙七年年初,后秦镇守杏城(陕西省黄陵县)的安远将军姚详再次被刘勃勃进攻,秦军粮尽,姚详只得弃城向杏城以南的大苏撤退。刘勃勃命令平东将军鹿奕干率领夏军跟踪追击,秦军溃散,姚详被夏军生擒,刘勃勃见到姚详以后,把姚详斥责一番,然后将其诛杀。刘勃勃得胜以后,并没有固守杏城,而是率领三万骑兵转兵西南,进攻安定去了。得知夏军进攻杏城的消息,姚兴命令卫大将军姚显率军救援,姚显的援军尚未到达杏城,姚详就战败被杀了,于是,姚兴即任命其为都督安定岭北二镇事,驻守在杏城。刘勃勃在安定以东的青石北原击败后秦尚书杨佛嵩,又取得了青石北原大捷,俘获秦军四万五千余人,缴获战马两万匹。紧接着,他率领夏军又攻陷了东乡(安定以东),招降了秦将党智隆,将三千多户居民迁到了贰城(杏城西北)。后秦镇北将军参军王买德投奔夏国,夏王刘勃勃询问灭秦之策,王买德回答:“秦国虽然衰败了,但是,各地军镇仍然很强,请暂时积蓄力量,伺机而动。”刘勃勃以其为军师中郎将。也许是听从了王买德的建议,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夏军对后秦的攻势明显减弱。
当时,正值刘裕讨伐刘毅前后,也许是刘裕担心大军西上荆州以后,秦军可能对淮河下游发起进攻,为了防患于未然,他曾下令在芍陂(安徽省寿县南)屯聚军备物资。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驻守在许昌(河南省许昌市)的后秦颍川太守姚平都的耳中,姚平都回到长安述职,对姚兴汇报说:“刘裕胆敢心怀奸计,在芍陂屯聚粮草,有骚扰我边疆的打算,应当立即派军将晋国的军粮烧毁。”而姚兴丝毫没把刘裕放到眼里,他说:“刘裕兵寡将少,岂敢骚扰我国边境?假如他有什么奸计,也许会等到死后了吧。”于是,他召见尚书杨佛嵩,对他说:“吴儿没有自知之明,却生非分之想,等到冬季到来的时候,打算命你率领三万骑兵,将他们的粮草烧毁。”杨佛嵩回答:“陛下如果派我前去,我将从淝水注入淮河的入口处渡过淮河,直指寿春,大部队驻守城池,用轻装骑兵蹂躏田野,让淮河以南生气全无,让吴儿兵丁与粮草悉数完蛋,足以让他们唉声叹气,神情恍惚。”姚兴听罢,浮想联翩,喜上眉梢。
然而,姚兴安生的日子并没有过得太久。
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十月,也就是在刘裕刚刚讨平了刘毅,原本臣服于后秦的仇池公杨盛又公然背叛,率军骚扰祁山(甘肃省西和县东北)。姚兴命令建威将军赵琨率领五千骑兵为前锋,立节将军姚伯寿率领步兵随后进发,前将军姚恢、左将军姚文宗率军从鹫峡(甘肃省成县西北)南下,镇西将军、秦州刺史姚嵩率军从羊头峡(大约在仇池以东地区)包抄,右卫将军胡翼度率军从阴密(甘肃省灵台县)出发,经过汧城(陕西省陇县),一起南下讨伐杨盛。姚兴亲自率领五千轻装骑兵,从雍城(陕西省凤翔县)出发,与关中诸将一起在陇口(疑为陇关,陇山东坡)会师。
天水太守王松忩对姚嵩说:“先皇姚苌神机妙算,威武冠世,冠军徐洛生武力超群,却两次进攻仇池,都是无功而返。这并非是他杨盛文武双全,只是因为地势险要而已。如今,依靠赵琨区区五千之众,与大人的威猛,与先皇相比起来,实在是看不出有胜利的把握。大人对此心知肚明,为何不如实上报皇上?”但是,姚嵩却没有听从。果然,杨盛率军与赵琨的先头部队相持不下,而姚伯寿却畏敌如虎,进军缓慢,赵琨众寡不敌,被杨盛击败。姚兴深知,自己的心腹之患还是北面的刘勃勃,因此,他并不敢全力南下对付杨盛,虽然他看似气势汹汹而来,其实不过是为了先声夺人而已,如今前军失败,这次讨伐仇池之役也就到此结束,姚兴将姚伯寿斩首,即下令撤军了。
讨伐杨盛之战草草收场后不久,后秦姚兴即任命杨佛嵩为都督岭北讨虏诸军事、安远将军、雍州刺史,命令他率领岭北的现有部队北上讨伐刘勃勃。杨佛嵩出发几天以后,姚兴对群臣说:“杨佛嵩骁勇果敢,每次临阵,常常无法自制,我给他的部队常不过五千人马。这次我给他的部队这么多,遇到敌人肯定会失败。现在部队已经走远了,我非常担心。”群臣都不以为然。杨佛嵩果然兵败被俘,杨佛嵩自刎而死。
杨佛嵩没有等来计划中的寿春之战,姚兴也无暇再顾及南面了。
四○一、夺嫡之争
一个国家将要衰亡,内忧外患就会纷至沓来,相互作用,最终使得国家百病缠身,即使是华佗再世,也无力回天。这也就是当局者必须朝乾夕惕,兢兢业业,防患未然,每当出现一个问题或者问题的苗头,即要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最得力的措施予以及时解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