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三八一、道武之死(1)

当后秦姚兴在为刘勃勃、乞伏乾归、秃发傉檀焦头烂额的时候,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也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我们一直疑惑,自公元402年柴壁之战以后,一代雄主道武帝拓跋珪却再也没有发动大的军事行动,这几乎与此前的他判若两人。从公元386年拓跋珪登上代王之位开始,在短短的十余年间,身处复杂代北之地的他,利用纵横捭阖之术,从无到有,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更为重要的是,他用残忍和杀戮将处于原始社会的拓跋部强行带入到了封建社会,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拓跋珪几乎每年都在战斗:公元386年,他依靠后燕击败拓跋窟础,稳定了王位;公元387年,他联络后燕,击破独孤部刘显,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公元388年,他北征库莫奚,西征高车解如部;公元389年,他袭击高车叱突邻部等高车诸部;公元390年,他奔袭高车袁纥部,与后燕一起进攻贺兰部以及高车纥突隣部、纥奚部,进攻高车叱奴部、豆陈部;公元391年,他进攻高车黜弗部,大破柔然,再破铁弗部;公元392年,安定新收的刘卫辰所辖之地;公元393年,西征高车侯吕临部,解救西燕慕容永,征伐高车薛干部太悉伏;公元394年,开始屯田;公元395年,与后燕交战,取得参合陂大捷;公元396年,抵御慕容垂的进攻,讨伐刘亢泥,大举进攻后燕,顺利拿下并州,并包围后燕国都中山,继而,转兵信都、邺城;公元397年,攻陷中山;公元398年,占领邺城,扫清河北;公元399年,北征高车三十余部,邺城行台和跋占领滑台;公元400年,大兴土木,建设宫殿;公元401年,长孙肥南巡许昌、彭城;进攻破多兰部没奕干、黜弗部、素古延部;公元402年,柴壁大战爆发。在柴壁之战之前,拓跋珪几乎每年都在战斗,然而,自此以后,除了公元403年和公元404年,拓跋珪分别命令将军伊谓进攻高车、地方部队擒获后秦泰平太守卫谭之外,拓跋珪似乎已经停止了军事扩张。

认真研究柴壁之战后到拓跋珪死前这六年里拓跋珪的所作所为,我们发现,他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继续大兴土木,建筑宫殿。公元403年十月,他下令建设昭阳殿,公元404年又下令建设西宫,公元405年建设灅南宫,公元406年建设北宫垣。二是册立皇子,制定爵位。公元403年,他册立皇子拓跋嗣为齐王、拓跋绍为清河王等等,公元404年制定王、公、侯、子四等爵位,并大规模选拔朝臣,这些我们前面都已经说过,三是有计划地诛杀对皇位有威胁的功臣和皇族成员。对此,我们也曾经说过一些,但是,到了拓跋珪执政后期,也就是道武帝天赐年间(公元404年到409年),拓跋珪的这一行为开始越发严重,致使北魏朝廷人人自危,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史书上称,这是因为拓跋珪服用了寒食散,而太医令阴羌死后,无人再能有效地控制药物发作,拓跋珪开始变得烦躁不安,喜怒无常,加上到了公元408、409年,天上不断出现奇异的星象,地上连续发生地震等灾难,占卜的人都报告说这预示着灾难将出现在身边,这更让拓跋珪忧惧不安,随意诛杀。这也许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联系到前面的两个举措,拓跋珪诛杀功臣之举,也许正是他消除帝国隐患的又一个处心积虑的计划吧。

据不完全统计,前后被拓跋珪废黜或者诛杀的北魏重臣就有16人之多,他们分别是:拓跋意烈(因与和跋不和),功臣“仲兄”奚牧(因与姚兴通信不恭),功臣李栗(因朝会吐痰),汉族士大夫崔逞(因建议河北民众用桑葚充当赋税)、宠臣庾岳之兄、庾和辰家族(因庾和辰掌管财务,将北魏王室的私产与国家的公产分得很清,引起拓跋珪不满),废黜功臣、汉族士大夫张衮,废黜堂弟拓跋顺(因呵欠连连,随地吐痰),曲阳侯元素延(奢侈),和跋(奢侈、荒淫),莫含的孙子莫题(懈怠),贺狄干兄弟(看不顺眼),废黜封懿(疏慢),叔孙建(以公事免),天赐四年(公元407年)五月和八月,拓跋珪又分别将常山王拓跋遵赐死,司空庾岳诛杀。《魏书·常山王遵传》记载,拓跋遵喜欢喝酒,这一年,拓跋遵因为酒醉对太原公主失礼而被赐死。而据《魏书·庾业延传》记载,庾岳(即庾业延)是因为有人向拓跋珪告发,庾岳穿着新鲜亮丽的衣服,如同君主一般,拓跋珪当时在病中,多所猜忌,即下令将其诛杀。这些宗室或者功臣,被杀的理由往往十分简单,很多原因仅仅只是个人品行或者礼仪方面,罪不至死,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这不过是拓跋珪的借口而已。结合拓跋珪确立“子贵母死制度”、大肆分封诸皇子、划分爵位等级等一系列举措,他诛杀宗室或者功臣的举动不过是为了树立以直系皇族为核心的权威,消除部落民主协商制度,建立封建君主的绝对权力,打破拓跋部长期以来残存的兄终弟及的继承模式。

拓跋部原始部落与拓跋珪试图建立的封建国家,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君主没有绝对的权威,集合体往往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出现,决策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各个部落首领在决策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二是在君位继承方面,没有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特殊地位观念虽然已经出现,但父子相承远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母族和妻族对于君位继承有较大的干预权,往往实力强大的母族妻族部落,会左右拓跋部继承人的人选,从而引发拓跋部内部的动荡。在拓跋部前期的历史中,兄终弟及以及来自母族、妻族对于拓跋部继承人的干预,比比皆是。比如,在力微和其长子沙漠汗死后,部落一分为三,沙漠汗之子并没有当然的继承权。再如,在拓跋猗卢死后,拓跋部的最高统治权在桓帝系与思帝系之间争夺不已,拓跋猗卢绝嗣,其兄桓帝拓跋猗迤之妻祁氏害死侄儿、思帝拓跋弗之子拓跋郁律,立下自己的儿子拓跋贺縟,其后,君位变换频繁,主要是平文王后王氏与桓帝祁氏之争。与此同时,根据遗存的碑刻,北魏宗室子弟大多冠以“直勤”之号,而这个称号类似于汉语的宗室,它首先是对继承顺序的界定和认可,对君主之位存在一定程度的威胁,即便是到了拓跋珪时代,这种威胁依然存在,比如,在柏肆之战后,人们误传魏军战败、拓跋珪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拓跋顺就曾打算继位。三是各个部落在经济上拥有专属于自己的权利和领民,具有一定自治权利。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7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7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