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七、桑落之战
刘裕原来的打算是百官能够从浔阳接回晋安帝,然而,桓玄到达浔阳以后,却带着晋安帝西上了,这让刘裕的计划落了空。
桓玄抵达浔阳以后,江州郭昶之给其补充兵员、辎重,殷仲文随后来到,见到桓玄的大船之上旌旗、服饰完备,恢复了王者的气派,他叹息道:“失败之后再次振作了起来,这还差不多。”在浔阳稍事休息后,桓玄留下龙骧将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率军与郭昶之一同防守湓口(九江市北湓水注入长江处),三月十四日,桓玄裹挟着晋安帝司马德宗及其弟弟司马德文一起西上。桓玄在西去的途中,还忙中偷闲,亲自撰写《起居注》,详细记载这次战事的始末,着重强调自己指挥若神,算无遗策,只是由于将帅不遵号令,致使失败,此时的桓玄完全沉浸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象缩头乌龟一样不敢面对惨淡的现实,全身心地投入到著作当中,无暇与群臣研究具体的对策。写成《起居注》之后,桓玄命人公开宣布,让远近的人们都知道。
就在桓玄沉溺于意淫当中自得其乐的时候,在刘裕入主建康二十多天以后,到了这一月的二十九日,刘裕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代言人——武陵王司马遵。我们知道,武陵王司马遵,是司马晞的少子,而老武陵王司马晞则是简文帝司马昱的哥哥,论起辈分,司马遵是司马德宗的堂叔。说到司马晞家族,可以说与桓氏有不共戴天之仇,想当初,由于司马晞“无学术而有武干”,被密谋篡位的桓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诬陷司马晞父子谋反,在简文帝的保护下,桓温不得已只好将司马晞父子流放到新安郡。司马晞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司马综、次子司马缝、少子司马遵,在桓玄篡位之初,北逃的梁王司马珍之就是司马缝的孙子,是司马遵的侄孙;司马遵与两个哥哥年龄相差较大,在司马晞被废黜之时,司马遵年仅12岁,如今也已45岁。桓玄掌权以后,任命司马遵为金紫光禄大夫,等到桓玄篡位,又将其贬为彭泽侯,下令前去封国。司马遵将要出发的时候,就遇到了大水袭击石头城,船只被洪水击沉,无法动身,不久,刘裕就起义了,司马遵就滞留在了京师。如今,在建康与司马德宗血缘更近的皇族,只剩下了司马遵,于是,他对外宣称,接到了晋安帝的密诏,以武陵王司马遵承制(代行皇帝职权),总理百官,加授侍中、大将军,并大赦天下,只有桓玄一族不予赦免。四月二日,武陵王司马遵移居东宫,象皇帝一样接受百官最高的礼敬,人事任免的命令称作“制书”,一般的行政命令称作“令书”。刘裕适时推出司马遵,就是为了因应晋安帝被桓玄裹挟西上后的时局:刘裕名位素轻,不足以震慑百僚,而王谧虽是琅邪王氏,但如果晋安帝长期由桓玄控制,那么,建康留守政府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一旦晋安帝被杀,司马遵就有可能被刘裕等人推举为皇帝,继续与桓玄抗衡。
就在刘裕推出司马遵前后,流亡在南燕的司马休之等人也相继归国了。司马休之、刘敬宣等人投奔南燕慕容德一年多,一直想着要鼓动慕容德南下,进攻桓玄。刘敬宣素来通晓天文术数,他仰观天象,已经预知必定要出现中兴晋室的人物,而且,他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吃下了一颗泥丸,醒来之后,他非常兴奋地说:“丸就是桓,我既然吞下了桓氏,不久将要回到故乡了么?!”于是,他暗中交结青州的大姓崔氏和封氏,并联络鲜卑军队将领免逵,阴谋发动政变,诛杀慕容德,推举司马休之为主。当时,晋原冀州刺史刘轨被慕容德任命为南燕司空,受到慕容德的宠信,定下发动的日子之后,高雅之又要通知刘轨,刘敬宣说:“刘大人年纪已大,我观察他肯定打算在这里终老一生,肯定不会听从,不能告诉他。”高雅之以为不然,最终告诉了刘轨,果然刘轨没有同意。这么一折腾,刘敬宣等人的阴谋就暴露了,于是,他们杀死了刘轨(《资治通鉴》称是南燕杀的,今从《宋书》),逃离了南燕,高雅之被南燕人追上,杀死。这一行人逃到淮河泗水之间,恰巧刘裕在京口起事,亲自写下书信召刘敬宣回来,身边人怀疑其中有诈,而刘敬宣却说:“我早就知道事情会是这样。刘裕不会骗我。”于是,飞马驰回。此时,这一行人也回到了建康,刘裕任命刘敬宣为辅国将军、晋陵太守,袭封武冈县男;司马遵任命司马休之为监荆州益州梁州宁州秦州雍州六州诸军事、兼荆州刺史。
刘裕诛灭刁氏、太原王氏,当然是为了报复,而他推出王谧又是为了报恩。照理说,王谧是桓玄的佐命元勋,曾经亲自从晋安帝身上取下玉玺绶带,交给桓玄,因此,刘裕起义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王谧是最应该被杀掉的,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刘裕却仍然推出王谧作为自己的上司,这当然源于王谧过去对刘裕的恩情。刘毅在一次朝会上咄咄逼人地问王谧说皇帝的玉玺现在在哪里,这里面当然有很多的潜台词,王谧更是非常恐惧。等到太原王愉、王绥父子被杀以后,王谧的堂弟王谌年少,果断骁勇,想诱使王谧逃出京师,回到三吴起兵作乱,就对王谧说:“王绥无罪而被杀,这是在除掉有名望的人士。哥哥你从小就有大名,如今又身处这么高的职位,想要安全,能成吗?!”王谧听了不禁害怕起来,偷偷逃离了建康。刘裕给武陵王司马遵写信,派丹阳尹孟昶追还王谧,王谧被追回以后,仍旧官复原职,并加班剑二十人,以示尊崇。
四月三日,经过将近一个月的颠簸,桓玄终于抵达了自己的老巢江陵。桓玄荆州刺史桓石康迎接桓玄入城,在城南布置大帐,重新任免百官,以卞范之为尚书仆射,以殷仲文为徐州刺史,其余官员多任用次等士族人士。于是,大修舰船,不到一个月,即重新征召了两万人马,战舰兵器都十分充裕。看到这种情况,桓玄对群臣说:“你们大家都是一路追随我来到此地,建康那些个窃取官位的人很快就会来到军门之前谢罪,看到你们昂首进入石头城的景象,个个将趾高气扬,不啻为神仙中人啊!”桓玄回到江陵以后,担心战败之后,军令不肃,于是严刑峻法,动辄杀人,致使众人离心离德。殷仲文劝说道:“陛下年少即英名远播,远近钦服,于是平定荆州,一匡帝室,声名更是远播四海。登上皇位以后,遇到了这次厄运,并非是威严不足啊,百姓嗷嗷待哺,都期望皇恩浩荡,应当宽厚仁爱,以争取人心。”桓玄听后恼怒道:“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也多次失败!只是诸将失败而已,因天象原因,才迁都江陵,可是无知百姓不明真相,妄生是非,正要以严刑峻法予以纠正,不应实施德政!”桓玄的身边人称桓玄为“桓诏”,桓胤劝说道:“诏书,是辞令的称谓,不能作为人称。汉魏皇帝均没有这种称呼,只听说前秦苻坚被臣下称为苻诏,请陛下遵行古代帝王的法则。”桓玄回答:“此事已经施行,如今宣布停止,反而不妥。确实需要改变的话,也等到大事平定以后再说。”荆州郡守县令们听说桓玄回到江陵,纷纷上书表示慰问,桓玄看到奏表上有“陛下不安其居”的话,均不予接受,反而让大家重新制作奏表,只说是恭贺乔迁新都。
在桓玄西逃前后,建康周边地区的战斗仍然在进行着。桓玄的三哥、临贺郡王桓歆(《资治通鉴》称桓歆是桓玄的侄儿,误)率领氐族杨秋进攻历阳,建威将军、豫州刺史魏咏之率领建威将军诸葛长民、辅国将军刘敬宣、刘钟等人击退了桓歆、杨秋的进攻,在练固(安徽省和县北)诛杀了杨秋,并乘胜追击,在芍陂大破桓歆,桓歆单身匹马逃到淮河北岸。因此战之功,诸葛长民被封为新淦县公,食邑二千五百户,以本官督淮北诸军事,镇山阳(江苏省淮安市);进封刘敬宣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令诸葛长民镇守山阳的目的,一是为了防备来自南燕可能的打击,二是防止江南之民北逃。由于江南大乱,江南百姓扶老携幼,纷纷渡过淮河,逃往淮河以北。桓玄又命令侄儿桓振前往义阳(河南信阳市境)招募军队,桓振行至弋阳(河南潢川县西),被龙骧将军胡哗击破,单骑逃回。
在魏咏之等人安定淮南的同时,武陵王司马遵任命何无忌为辅国将军,将会稽王司马道子的旧部精锐部队,全部划归何无忌统领,与振武将军刘道规一起均受冠军将军刘毅的指挥,西上进攻江州。战前,桓玄一方,桓玄又命令武卫将军庾稚祖、江夏太守桓道恭率领数千人马东下,支援驻守在湓口的何澹之、郭昶之所部。何无忌、刘道规两部推进到湓口东北的桑落洲(江西省九江市东北长江中的小岛),四月二十三日,楚国何澹之等人主动出击,率领水军前来挑战。何澹之平常所乘的战舰一般都是插满旌旗、仪仗,何无忌说:“敌人的将帅肯定没有在这艘战舰上,如今不过是欺骗我们罢了,应当立即对其发起全力进攻。”听了何无忌的这番话,大家都迷惑不解:“既然你说何澹之不在这艘船上,缴获此船也没什么用。”何无忌对刘道规说:“何澹之不在此船,自不待言。如今众寡不敌,战斗不一定能够取得全胜。何澹之既然不在此船之上,船上的兵力必然薄弱,容易取胜,我以精锐之兵全力进攻,必然能够缴获此船;缴获了此船,则敌人必然会误认为主帅被擒,我们的将士也会认为是生擒了敌帅,那么,敌人的气势马上就会低落下来,而我军的气势自会提高百倍,乘胜一鼓作气,一定能够胜利。”刘道规听从了何无忌的话,于是,义军集中主力全力进攻这艘战舰,经过激战,很快就缴获了此船。义军趁势大喊:“已经斩杀何澹之了!”双方军队都相信何澹之已经被义军所俘,楚军一片惊恐,而义军则士气大振。刘道规乘胜直扑敌军,何无忌也擂鼓继进,遂大破楚军,进克湓口、浔阳。何无忌、刘道规派遣使者将晋室先帝的牌位以及武康公主、琅邪王妃送还京师。
桑落洲之战的胜利,标志着东晋朝廷收复了江州,于是,东晋朝廷又加封刘裕为都督江州诸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