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诱使刘牢之倒戈,并顺利诛杀了王恭,不仅让建康避免了两面作战的危险,而且,也让司马道子的对手们立即失去了一个精神领袖。杨佺期、桓玄的部队很快就抵达了石头城,殷仲堪也到了芜湖,司马元显的军队本来在东线抵御北府兵,听说荆州军队进抵石头城以后,司马元显匆忙从竹里(江苏省句容县北)驰援建康,并命令丹阳尹王恺、鄱阳太守桓放之、新蔡内史何嗣、颍川太守温详、新安太守孙泰等人,征发京师数万军民驻守在石头城上。杨佺期、桓玄上书朝廷,要求给王恭平反昭雪,并请求诛杀刘牢之,对此,司马道子当然不会接受,反而命令刘牢之率领北府精兵入卫京师。刚刚接任王恭之职的刘牢之,地位并不牢固,主要是因为其出身小将,突然高居大位,也有很多北府旧将对此并不十分满意,于是,他起用了许谦之等一大批亲信,此时,接到朝廷的命令,急于建功立业的刘牢之立即率领北府兵火速赶到了京师,驻守在了石头城的上游、建康西南的新亭。在新亭的北府兵,可以切断桓玄、杨佺期之军的归路,看到这种情况,桓玄、杨佺期二人不禁大惊,赶忙从石头城撤离,退至蔡洲(江苏省江宁县西南十二里江中)。当时,朝廷不知道荆州军队的虚实,看到数万荆州军队,充斥京师近畿,十分担心。
左卫将军桓修,是桓冲的次子、桓玄的堂兄,他娶的是司马道子的亲姐姐武昌公主,前不久,他以左卫将军兼振武将军,与辅国将军陶无忌率军一起推进到句容,抵御王恭的何澹之、孙无终之军,刘牢之倒戈以后,同为北府旧将的孙无终也送上了降表,桓修也随即回师建康。此时,桓修进言说:“殷仲堪、桓玄等人,都是以王恭为主心骨,王恭死后,他们均大惊失色。如今,如果下诏起用桓玄,桓玄肯定心中暗自高兴,这样的话,就能制服殷仲堪和杨佺期,让他们均归顺朝廷。”这是《晋书·桓冲传附桓修传》记载的内容,而《资治通鉴》与此稍有不同,称,当时桓修的建议是,起用桓玄和杨佺期,二人肯定会暗自高兴,桓玄能够制服殷仲堪,而杨佺期则可以让他倒戈,拿下殷仲堪。桓修所言,应该是受到了顺利瓦解北府刘牢之一事的启发,不过,桓修的真实目的是,利用这次举兵,为桓氏家族谋取最大的利益,按照桓修的打算,最大的得利者将是桓氏家族。不过,此时的司马道子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是如何尽快解除建康的危机,在荆州各个统帅之间打入不和的楔子,迅速瓦解他们之间的团结,至于后话,司马道子再也顾及不了许多了。于是,他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将雍州刺史郗恢召回为尚书,改任杨佺期为都督梁州、雍州、秦州三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进封桓修为荆州刺史,暂时率领他的左卫将军府的文武官员前往荆州上任,并命令刘牢之拨出一千人的军队护送;贬殷仲堪为广州刺史,派遣殷仲堪的叔父、太常殷茂前往宣布诏书,并责令殷仲堪撤军。
东晋朝廷的这一举措,立即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殷仲堪得到诏书以后,不禁大怒,他自忖,如今虽然王恭败死,但依靠自己的荆州之军也足以击败朝廷,于是,敦促桓玄、杨佺期等人迅速进兵,而二人却各有自己的盘算:对于桓玄而言,第一次王恭举兵建康之后,桓玄利用参与荆州之军的威势,顺利得到了广州刺史的头衔;而此次朝廷又将江州刺史交给自己,当然是令人满意的;杨佺期也是如此,杨佺期虽有弘农杨氏的背景,但在东晋人眼里,他与刘牢之的身份几乎不相上下,均为中下级士族阶层,能够混迹都督三州,也已经不错了,况且,如今王恭、庾楷,一死一逃,而殷仲堪又不会打仗,虽然兵临建康,但毕竟是以下犯上,名不正言不顺的,桓玄虽然志向高远,但饭毕竟是一口一口吃的,目前见好就收还是比较稳妥,而杨佺期志望本来就不高,显然现在朝廷将矛头只对准了殷仲堪一人,是孤注一掷,冒着灭门的危险与殷仲堪玉石俱焚,还是就此罢手呢?因此,桓玄和杨佺期两人接到殷仲堪敦促进军的命令以后,确实颇费踌躇,一直狐疑不定。
而恰在这时,一件让殷仲堪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却发生了!
殷仲堪的堂弟殷遹是杨佺期的司马,他深夜逃奔殷仲堪的军中,对殷仲堪密报了一件绝密情报:杨佺期已经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并接纳了新任荆州刺史桓修!听了这一情报,让殷仲堪不禁惊出一身冷汗,他不敢往下继续想下去了。桓修是桓玄的堂兄,朝廷任命其接替自己,自然有依靠桓氏力量,分化瓦解荆州联军的目的,而杨佺期又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两人倒戈西向,不是没有可能,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这一步,那么,自己很有可能立马变成第二个王恭。此时,殷仲堪方寸大乱,自顾不暇,再也无心督促桓玄、杨佺期二人继续进攻了,他率领大军仓皇从芜湖西归,在临走之前,特意派出使者到桓玄、杨佺期二人的军中传话:“所属部队如果不听将令,各自散归荆州的话,大军回到江陵,将把你们所有留在荆州的家眷全部诛杀!”听了主帅严令撤退的将令,士兵们乐得回家,隶属杨佺期指挥的荆州部将刘系率先率领自己的二千本部人马西撤,桓玄、杨佺期二人直接指挥的其余部队也都军心大乱,桓玄、杨佺期二人前有朝廷大军,后有殷仲堪釜底抽薪,不禁大惊失色,他们两人如今虽然分别被朝廷任命为刺史,但直接指挥的军队并不多,滞留在建康附近,也是独木难支,自寻死地,即使朝廷不翻脸,两人绕开殷仲堪,走马上任,也是不可能的。于是,两人也率军狼狈追赶殷仲堪,一直追到浔阳(江西省九江市),才把赌气的殷仲堪追上。
当时,殷仲堪失去了荆州刺史的职务,暂时掌管军队,不过是利用余威,事久肯定要变生,他当然需要桓玄、杨佺期二人的鼎力支持;而桓玄、杨佺期二人也明白,自己突然被朝廷加官,那不过是朝廷的权宜之计,两人身边又没有足够的兵力,因此,虽然三人各怀鬼胎,但不得不暂时结盟,共同对抗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