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大举伐燕
慕容宝在任命慕容农之初,当然是对慕容农寄予了厚望的。
并州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它不仅能够有效屏护河北腹地,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国,因此,必须要有最为亲信的重臣镇守。慕容宝在决定并州牧人选的时候,第一选择并没有投向同样厉害的叔叔慕容德,而是任命了弟弟慕容农。遥想十三年前,辽西王慕容农可谓是算无遗策,叱咤风云,为慕容垂建立后燕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慕容农的能力,慕容宝是看在眼里,以其镇守并州,应该是最佳的人选。不过,在慕容宝任命慕容农为并州牧的时候,并州属于后燕尚不足两年,创业难,守业更难,慕容农能否守住这块战略要地呢?
北魏的拓跋珪在得知慕容垂去世的消息以后,立即发动了对后燕的全面进攻。太元二十一年六月,他首先将进攻的矛头对准了广宁(河北省张家口市),而此时驻守在此的是后燕广宁太守、乌桓王独孤部大人刘亢泥。广宁就是西晋时期的大宁,处于代北的东部,这里是塞北游牧民族渗透到河北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西晋护乌桓校尉府的所在地,还是西来乌桓的聚居地。长期以来,乌桓与拓跋部、独孤部、贺兰部等各部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共生关系,西晋时期,卫瓘于泰始七年至咸宁四年(公元271年到公元278年)曾担任护乌桓校尉,并护鲜卑乌桓,当时正是由于拓跋鲜卑与乌桓交错杂处,乌桓王库贤才在拓跋部“亲近用事”,并由其最终离间了拓跋部;另如,北魏平文皇帝拓跋郁律的妻子王氏就出自广宁乌桓。而独孤部与铁弗部也早有乌桓之名,如《晋书·苻坚载记》就称:“乌丸独孤、鲜卑没奕干率众数万,又降于坚”云云,公元387年,代郡、上谷之民杀、逐太守之事,也说明了独孤部对于代北乌桓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太元十二年(公元387年),后燕主慕容垂利用独孤部刘显兄弟的内讧,在一举消灭了刘显以后,即将刘显的弟弟刘亢泥(又作刘可泥)加封为乌桓王,并将独孤部八千落部众迁往中山,其后,慕容垂当是利用刘亢泥在乌桓部众中的影响,而让其担任了广宁太守,扼守这一战略要地。
拓跋珪选择首先打击独孤部刘亢泥,既有部族恩怨的因素,也有夺取广宁要地的现实需要。据《魏书·莫含传附莫题传》称,拓跋珪选择的领军将领共有三人,其中王建、莫题二人,另一人史籍缺载,但仅从两人的身份来看,即可知拓跋珪在挑选此次出兵的领兵将领之时,也是颇费心思的。王建是广宁乌桓人,他的姑奶正是平文皇帝拓跋郁律的皇后王氏,从辈分上将,王建是拓跋珪的从舅,当对广宁乌桓有一定的影响力;此莫题,并非代人莫题,而是原刘琨手下莫含的孙子,是雁门繁畤(山西繁峙县)人。莫含世代居住在代北,深为拓跋猗卢倚重,六修之乱中晋人卫雄等人带领晋人、乌桓离开拓跋部,投奔刘琨,说明了卫雄等人也是深得乌桓人的信赖,而莫含与卫雄的地位相差无几,莫含家族在乌桓人的影响力也是有的。六月一日,王建、莫题等人进击刘亢泥,将其诛杀,并将独孤部迁往平城,后燕上谷(河北省怀来县)太守、开封公慕容详弃城而逃。这个慕容详是慕容皝的曾孙,也就是慕容宝的堂侄。自此,幽州门户洞开。
然而,就在拓跋珪试图大举入侵后燕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其母贺兰氏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