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三、王猛灭燕(1)
桓温败退之后,前燕和前秦结为友好邻邦,使者多次在两国之间穿梭。
在此之前,前有燕散骑常侍李凤率先前往秦国求救,继而,散骑侍郎乐嵩又去请救,并答应将虎牢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前秦,后来,前燕的散骑侍郎郝晷、给事黄门侍郎梁琛等人也相继出使秦国。乐嵩出使之时,唯恐秦国不出兵,只说晋军强盛,如果秦国再不出兵,晋军灭了前燕,击败秦国将易如反掌;而郝晷入秦之后,发现秦国政治清明而本国则内政不修,同时,他与王猛早先就十分熟识,为了自身前途,偷偷向王猛泄漏了燕国的一些真实情况;只有梁琛不卑不亢,当他抵达长安的时候,秦王苻坚正在万年(陕西省临潼县)打猎,传话让梁琛去打猎场相见。梁琛回话:“秦国使臣到我们燕国,燕国君臣洒扫庭院,身着朝服,正式接见。如今秦王想在荒郊野外接见我,我不敢从命。”在梁琛的一再坚持下,双方作出妥协,由秦王苻坚在打猎场设置行宫,并将百官从长安招来,然后再请梁琛前往接见。接见礼仪结束之后,苻坚设下便宴招待梁琛,问道:“东朝的名臣都有哪些?”梁琛举出了太傅慕容评和慕容垂的例子,而此时,前秦已经从郝晷的口中探听到了燕国的虚实,苻坚与王猛的计划是:趁着前燕政治黑暗,并且被桓温打击之后,一举将其消灭。此时,秦国已经在陕城以东屯聚了大量的粮食等军用物资,做好了对燕国发起进攻的一切准备工作,不过,梁琛举出的慕容垂却的确让苻坚有些忌惮,因此,苻坚没有下达作战命令。
由于前秦君臣对于发动伐燕举棋不定,梁琛被滞留在秦国一个多月,由于梁琛在此期间也掌握了前秦大量的军事情报,王猛主张就此扣留梁琛不放,然而,如果扣留梁琛的话,必定要与前燕翻脸,就此拉开与前燕的战争,此时,苻坚还没有下定决心,因此,他没有同意王猛的建议,而答应将梁琛放回。从长安出来后,梁琛昼夜兼程,一口气奔回了邺城,然而,梁琛在秦国对苻坚所说的话还言犹在耳,就在梁琛匆匆返程的途中,慕容垂却叛逃到了秦国。慕容垂投奔秦国,对于苻坚而言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苻坚的幸喜之情当然是可想而知了。
在秦国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梁琛从秦国君臣的种种迹象中得出了一个准确的判断,那就是说,秦国居心叵测,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持久。这让他心急如焚,也是他匆忙归国的直接原因,抵达邺城之后,他立即向太傅慕容评汇报说:“秦国人每天都进行军事演习,并且在陕城东面屯聚了大量粮草,以我判断,和平不能持久。如今,吴王又投奔了他们,秦国一定有侵略的图谋,应该早作战争的准备!”而昏聩的慕容评却说:“秦国怎能接受叛臣而破坏两国的友谊呢!”梁琛进一步解释说:“邻国之间相互吞并,这种事情由来已久,我国与秦国分据中原,过去就有相互吞并的计划,况且两国都称尊号,难以俱存。桓温讨伐我国的时候,秦国出兵相救,并非是因为喜爱我国,而是基于计算得失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如果我国有可乘之机,秦国怎会忘记它原本的计划呢?”慕容评接着说:“秦王苻坚是何等样人?”梁琛说:“英明而又善于决断。”慕容评又问到王猛,梁琛回答:“名不虚传。”梁琛又说:“苻坚与王猛二人君臣相得,可以说是千载一时,桓温不足为虑,终将给我们带来灾祸的,大概只有王猛一人吧?”听了梁琛的话,慕容评均不以为然。梁琛又将自己的担忧向皇帝慕容暐做了系统的汇报,而慕容暐也不相信。无奈,梁琛只好找到太尉皇甫真,皇甫真听了感到十分忧虑,他亲自上书说:“苻坚虽然派来的使节不断,但不是因为仰慕我上国的文化,实在是来侦察我国的虚实,不会长久地坚守盟约。前不久,秦国军队进入洛阳地区,后来,秦国使者相继而至,我国的险阻虚实,秦国已经侦查清楚。如今,吴王慕容垂又投靠了他们,充当秦王的智囊,伍子胥曾带来的灭亡母国的灾祸,不可不提前防备。洛阳、太原、壶关,都应该选择良将,增加军队把守,以防患于未然。”针对皇甫真的建议,燕主慕容暐将太傅慕容评召来商议,慕容评说:“秦国国小力弱,依赖我国的援助,并且,苻坚这人还比较善良,肯定不会听信叛臣之言,来破坏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不应该轻率行动,以免给对方入侵的借口。”因此,燕国并没有对皇甫真和梁琛的警告当真。
不过,为了吓阻秦国可能的入侵,燕国太傅慕容评也作出了相应的对策。当秦国使者黄门郎石越来到邺城的时候,慕容评为了夸耀燕国的富庶,接待的规格极尽奢华,在他看来,这就足以让苻坚断了念想。而尚书郎高泰和太傅参军刘靖对慕容评说:“石越言辞荒诞,而眼睛四处张望,并非是来和好的,而是来侦察我们虚实的。应该向其展示我们的军力,挫败他们的图谋,如今却展示奢华,这会让他们更加瞧不起我们。”慕容评拒不听从,于是,高泰提出辞职,回家闲居。也许,此次石越访邺,不仅仅是为了侦察虚实,而且,可能还有向前燕帝国索要虎牢关以西之地的使命。乐嵩曾经答应等击败桓温之后,将虎牢关以西的洛阳地区割让给前秦。然而,桓温退去之后,前燕统治者却认为,前秦答应救援之后,秦军并没有与晋军交战,只是远远地坐壁上观,而真正挫败东晋军队的,主要还是燕军,前秦军队不仅没有出上什么力,而且,还在这场战争中趁机捞到了便宜——在燕军襄邑之战击败桓温之后,又截击了桓温。此时,以得胜之军还要将洛阳之地划归秦国,这不仅让太傅慕容评于心不甘,而且,前燕帝国很多人应该都不同意。于是,燕国开始耍赖,他们对秦国的使者说:“完全没有这回事,是使者说错了话,这完全是一场误会。有国有家的人,相互之间帮忙解救灾祸,这很正常。”
话说得漫不经心、轻描淡写,然而,后果却很严重。秦王苻坚听了使者的汇报,不禁勃然大怒,立即翻脸,他迅速调兵遣将,要夺取承诺给他的土地。于是,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十二月,也就是在东晋桓温败退之后两个多月,前秦天王苻坚命令辅国将军王猛、建威将军梁成、洛州刺史邓羌率领步骑三万,怒气冲冲地向洛阳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