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吴王奔秦(2)
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十一月初一,也就是在慕容垂击败桓温后一个多月,在邺城的他请求前往大陆泽打猎。大陆泽在河北任县东北,与巨鹿、隆尧二县接界,古又名广阿、巨鹿、泰陆、大麓、沃川,古时泽地很广,与宁晋泊相连为一,后世淤断,一分为二,俗以宁晋为北泊,大陆为南泊,今已成为洼地。
得到同意之后,慕容垂一家整装逃出了邺城,出了邺城之后,将长途跋涉逃奔龙城。一家人走到邯郸的时候,慕容垂的小儿子慕容麟素来不被慕容垂所爱,竟然中途逃回邺城,向朝廷告发,并且,慕容垂的随从也有不少半路逃跑。太傅慕容评立即向皇帝慕容暐报告了这一消息,慕容暐下令西平公慕容强率领精锐骑兵,前去追赶,一直追到范阳(河北省涿州市),终于追上了慕容垂,骁勇的慕容令亲自率众断后,慕容强不敢逼近。
正好天色已晚,慕容令对父亲说:“本来计划去据守东都龙城,保全一家,如今事情败露,原定计划已无法实施。秦主苻坚正招揽四方豪杰,不如前去投奔。”慕容垂说:“事已至此,除此别无他法了。”于是,众人四下散开,沿着太行山麓重新南下,秘密返回了邺城附近,隐藏在石虎的假陵寝显原陵附近。众人喘息未定,只见数百骑打猎者从四面八方朝这里狂奔而至,此时,逃已经无路可逃,打又不足以抵抗,慕容垂一时之间面如土色,不知如何是好。就在千钧一发之时,猎者的猎鹰皆高飞而去,猎人很快随猎鹰很快走远。于是,慕容垂将白马杀死祭祀上天,让自己得以转危为安,同时与随从之人盟誓。
也就在此时,慕容令对父亲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太傅慕容评嫉贤妒能,事情发生后,人人对其怨恨。如今,邺城之内没有人知道大人身在何方,各族民众如同婴儿思念母亲一样,如果能够顺应民心,攻其无备,得到邺城易如反掌。事成之后,革除弊政,匡正朝廷,辅佐主上,既安定国家,又保全全家,这是最大的功业。如今天赐良机,不可失去,只用给我几名骑兵,就足以办成此事!”慕容垂说:“按照你的计划,成功的话,自然是最好的了。如果失败,后悔也来不及了。不如西去,是万全之策。”慕容垂的另外一个儿子慕容马奴打算偷偷逃归邺城,慕容垂将其杀死,然后,一行人往西南而去。等到抵达河阳(河南省孟州市南)渡口的时候,被驻守渡口的官吏制止,于是斩杀了渡口官吏,强行渡过了黄河,抵达洛阳。
这一行人包括慕容垂、慕容垂的小段夫人、世子慕容令、慕容令的弟弟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慕容垂的舅舅兰建以及吴王的郎中令高弼,而将王妃可朱浑氏留在了邺城。慕容垂等人从洛阳通过的时候,一泉坞的坞主吴归率众一路追击,在阌乡(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境)追上了他们,慕容令将其击退。
秦王苻坚听说慕容垂前来投奔,不禁大喜,亲自到长安郊外迎接慕容垂,见到慕容垂之后,他握着慕容垂的双手,说:“天生的豪杰之士,必然会聚在一起共同成就一番大事,这是自然之理。我将要与你一起去平定天下,届时,将成功在泰山禀告上天,然后,把你送归故乡,世世代代封在幽州,让你离开国家也不失为人子之孝,效忠于我也不失为对故主尽忠,这不是很好吗!”慕容垂回答:“流亡之臣,能够免死,就已经万幸了,能回归故土的尊荣,是不敢奢望的。”苻坚还十分欣赏慕容令、慕容楷的才华,赏赐上万,每次二人觐见,苻坚都忍不住凝神审视,关中之民素来听说过慕容垂的威名,对其父子也十分仰慕。王猛对苻坚说:“慕容垂,是燕国的皇亲,世代雄踞东方,宽和仁爱,恩结百姓,在燕赵民众中间很有威望,都愿意立其为主。我观察此人的才能韬略,智慧无双,并且,他的几个儿子们都坚强而有才能,这是人中的豪杰啊。蛟龙猛兽,不是可以驯化之物,如果借给其风云,终将难以驾驭,不如趁早将其除去。”苻坚回答:“我正要用大义来收揽英雄豪杰,以荡涤四海,为何要杀掉!况且,人家刚来的时候,我已经推心置腹收留了人家,即使是平民百姓,尚且不能说话不算数,更何况是万乘之君呢,人们又将如何看我!”于是,苻坚任命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宾徒侯(胡三省注:宾徒,汉县名,属辽西郡),食华阴县五百户,封慕容楷为积弩将军。
慕容垂的叛逃事件,对于前燕帝国的打击无疑是十分沉重的。一位刚刚立下大功的帝国元帅,不见容于本国,竟然逃奔他国,这在对于前燕帝国上下的震动是非常巨大的。与此同时,前燕太傅慕容评还进行了一系列清除慕容垂党羽的行动,将平素与慕容垂关系较好的魏尹(即京师邺城市长)、范阳王慕容德、车骑从事中郎高泰(慕容垂为车骑将军,即慕容垂的主任参谋)等人,均予以免职,这使得事态更趋于复杂,造成邺城统治阶层人心惶惶,更加怨恨。申绍对慕容评建议说:“吴王叛逃,人们议论纷纷,将矛头都指向了您,应该起用吴王幕僚中的才能之士,这样多少能减少一些诽谤。”慕容评问:“提拔谁合适呢?”申绍回答:“高泰是他们中间的头儿。”于是,就将高泰任命为尚书郎。据《晋书,慕容廆载记附高瞻传》和《北齐书,神武本纪》记载,这位曾经在慕容垂手下任职的高泰,就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的高祖。永嘉之乱中,高瞻与高欢的六世祖、高瞻的堂叔高隐一起率领数千家从老家渤海蓨县(河北省景县,汉代周亚夫封地),迁往幽州,投靠王浚,继而转投东夷校尉崔毖,后归于慕容廆。高隐生子高庆,与高瞻是堂兄弟;高庆生子高泰,即此处所说之人;高泰生子高湖;高湖第三子高谧,《魏书》均有传;高谧长子高树(《魏书》记作“高树生”),高树即高欢之父,也就是说南北朝时期的一代枭雄高欢正是高泰的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