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二一七、桓温伐燕(2)

桓温曾推崇王敦为“可人儿”,《晋书》也将二人列在一起,除了二人都存有觊觎之心之外,他们俩个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也的确有不少十分相似之处。比如,《晋书》称王敦“务自矫励,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而桓温也是生活节俭,宴会的时候,只给客人们上七盘茶果点心而已。同时,两人看似雄心勃勃,但处事其实是十分谨慎的。虽然桓温也曾经说过不怕遗臭万年的豪言壮语,然而,纵观其处事,却一直相当小心。比如,长期以来,桓温不断高唱北伐老调,但却总是引而不发,如果说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司马昱担心他功高震主,那么,到后来,桓温就是顺水推舟,任由东线徐州、豫州部队拼消耗;他一直以来想要得到徐州、豫州兵权,但又没有选择以武力强行夺取,而是利用政治手段,借弹劾徐州、豫州军事长官丧师失地,让朝廷穷于应付,逐渐让自己取得了对徐州、豫州更大的影响力,并最终成为了军国的第一人,位列诸侯王之上。

此时的桓温,可以说是名至实归,虽然豫州尚在袁真的手中,但袁真久附于桓温,《太平御览》卷654引《世说新语》曰:“桓宣武之诛袁真也,未当其罪,世以为冤焉。袁在寿春,尝与宣武一妾妊焉,生元(玄)。既篡,亦覆桓族,识者以为天理之所至。”可以说明这一点;而徐州、兖州二州刺史郗愔,则笃信天师道,本无心于政治,本人也非将才,对桓温无任何威胁,桓温以其代替庾希,不过是利用郗家在京口地区固有的影响力,作为一个过渡而已。《世说新语,排调》“郗司空拜北府”条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听说自己的舅舅郗愔被任命为二州刺史之后,前去祝贺,然而,王徽之到郗愔家中后,嘴里却只是反复吟咏“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这句话,郗愔的次子郗融(小字仓),看了很不满,他对弟弟郗超说:“父亲今天拜官,王徽之言语不逊,决不能允许。”郗超打圆场说:“这句话是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人家将父亲比作诸葛武侯,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王徽之,字子猷(音:有),曾历任桓温的参军和桓温弟弟桓冲的骑兵参军,是个名士做派十足的人,喜欢声色,遗落世事。桓冲曾经问他:“你主管哪个部门?”他回答:“好像是马曹。”又问:“管了几匹马?”回答:“不知道是不是管马,更不用问有多少了。”又问:“马死了多少?”答:“不知生,焉知死!”一次,随从桓冲出外,天上突降暴雨,王徽之从自己的马上下来,挤入桓冲的车内,说:“大人怎好意思一个人独霸一辆车!”此人名气很大,又酷爱竹子,曾令家人种竹,说:“怎可一日无此君!” 著名的“雪夜访戴逵”故事也发生在此人身上。说的是,后来王徽之闲居山阴(浙江省绍兴县),夜雪初停,月色清明,四顾一片洁白,王徽之自己拿了一壶酒,吟咏着左思的《招隐诗》,突然想起了百里之外剡县(浙江省嵊州市)的名士戴逵,就坐上小船前往,经过一夜额奔波,到天明的时候,才到戴逵的家门前,却不见戴逵而回。人问何故,他说了一句流传千年的名言:“我本乘兴而行,如今兴尽而返,何必要见到戴逵呢?”那么,如今荒诞不羁的王徽之为何要反复吟咏那句话呢?考察王徽之和郗超的言论,结合二人均在桓温幕府中的事实,也许王徽之到郗愔家中祝贺,是身负桓温的使命的,王徽之的话点到为止,是在告诫郗愔此职并非郗愔可以长久占据的,而对此,极其精明的郗超洞若观火,又不好对自己的哥哥郗融明说罢了。

经过长期的政治博弈,正如我们曾经说过的那样,《世说新语,言语》记载,桓温与司马昱一同入朝,相互谦让,最终桓温走到了前头的事,这也正是如今两人真实关系的写照,经过十余年的争斗,司马昱终于甘拜下风。然而,毕竟桓温还是对豫州和徐州的部队放心不下,《世说新语,捷悟》就曾记载“郗司空(郗愔)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注引《南徐州记》曰:“徐州人多劲悍,号精兵,故桓温常曰:‘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晋书,郗超传》也记载:“时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劲悍,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 《太平御览》引《郡国志》云:“润州遏陂,有湖名龙目湖。京口出好酒,人习战,故桓温云:京口土瘠人窭,无可恋,唯酒可饮,兵可用耳。’”桓温所说的京口兵,就是以郗鉴组织的兖州青州徐州流民为基干的流民军,素来以勇敢善战著称,那么,接下来,桓温就计划着借北伐之名,将徐州、兖州、豫州的军队置于自己的直接指挥之下。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5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5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